节日作文

5U文学网 > 作文 > 节日作文 > 佛教的典籍有哪些种类,佛教的典籍有哪些种类呢

佛教的典籍有哪些种类,佛教的典籍有哪些种类呢

| admin

佛经分为哪几种?名称各是什么?

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按其所载内容来分类。

经: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常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常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也有一些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做的。

扩展资料:

佛教典籍主要几种分类:

1、按其所载内容来分,可以分为经、律、论三种。这三种大藏经合称为三藏,也叫大藏经。唐僧玄奘又被称为“唐三藏”,就是因为他熟知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而对他的一种尊称。

2、按照佛教的派别来分,可以分为小乘佛教三藏、大乘佛教三藏和密宗三藏。

3、按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来分,可以分为汉文大藏经 、蒙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 、日文大藏经 、巴利文大藏经等。现存佛教大藏经中比较完整和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大类,也就是巴利文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

4、按照制作技术的不同来分,又可分为手抄大藏经、刻版印刷大藏经、石刻大藏经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经

佛经的分类有什么?经典佛经怎么分类

佛教经典,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这是由佛教典籍的内容来分的。那么,佛经的分类都有哪些呢?佛经都是怎么分类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 佛经大全 中具体了解一下吧。

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这样可分为三种,即经、律、论。

佛教典籍主要有如下几种分类:

一、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可以分为经、律、论三种。这三种合称为三藏,也叫大藏经。唐僧玄奘又被称为“唐三藏”,就是因为他熟知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而对他的一种尊称。

二、按照佛教的派别来分类,可以分为小乘佛教三藏、大乘佛教三藏和密宗三藏。

三、按照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来分类,可以分为汉文大藏经、蒙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日文大藏经、巴利文大藏经等。但现存佛教大藏经中比较成系统和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大类,即巴利文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

四、按照制作技术的不同来分类,又可以分为手抄大藏经、刻版印刷大藏经、石刻大藏经等等。

简介: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佛门典籍都有哪些,说的全面一点。

佛教的典籍称为三藏,也就是《律藏》、《经藏》、《论藏》。

《律藏》,巴利叫作Vinayapiñaka,是世尊为诸弟子制定的戒律、教诫和生活的规则。

上座部佛教的《律藏》依缅甸的传统就分为五大册。

第一册叫做《巴拉基咖》,就是波罗夷。

第二册叫做《巴吉帝亚》,波逸提。

第三册叫做《大品》。

第四册叫做《小品》。

第五册叫做《附随》。

其中的《巴拉基咖》跟《巴吉帝亚》这两册,又称为《经分别》,Sutta- vibhaïga。它这里讲到的经主要是指《戒经》——《巴帝摩卡》,就是《比库巴帝摩卡》,《比库尼巴帝摩卡》,也就是比丘的波罗提木叉,比丘尼的波罗提木叉,它是详细的解释它的开、遮、持、犯的。

那《大品》跟《小品》呢?《大品》一共有十篇,《小品》有十二篇,加起来是二十二篇。这个篇也就是篇章的意思,巴利就叫khandhaka。古代依梵文skandha,翻译成什么?犍度,或者翻译成揵度。

《经分别》,就前面两册注重在“止持”。也就是佛陀规定不能做的。例如说,不能挖地,不能损坏植物,不能在非时食,不能够接受金钱,这些是侧重在不能做的。而《大品》跟《小品》,是侧重在“作持”,就是应当做的。“止持”就是说了不能做,你做了犯戒;但是“作持”,就是你要去做,你不做了犯戒,它的差别在这里。例如在《大品》里面有个叫《大篇》的,它就讲到了如果人要来求出家,你要如何给他出家?出家的程序怎么样?然后受戒的程序又是怎么样?等他受戒了之后,又要怎么样去教导他,然后,当他离开了戒师,又要怎么样去寻找依止师。又讲到了《诵戒篇》,就讲到应该如何诵戒;《安居篇》,《雨安居篇》就讲到了在雨季的时候应该如何入雨安居。这些都是僧团运作的规范。

第五册叫作《附随》(parivāra),《附随》也等于现在所说的附录,一共有十九品,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前面所讲到的戒的内容。

《律藏》是一切比库跟比库尼都应当认真地学习、仔细地研读,并且确实的遵行的。

三藏的第二藏是《经藏》,《经藏》,巴利就叫Suttapiñaka,是世尊以及圣弟子们的言行集。上座部的经藏一共有五部,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

《长部》(Dãghanikàya) ,是指:这里的长是篇幅的长,它是收录篇幅比较长的经典,一共收了三十四部经。

《中部》(Majjhimanikāya),收录的篇幅,经文篇幅不长不短,是中等,一共收录了一百五十二经。

《相应部》(Saüyuttanikàya),这里的相应是按内容的分门别类,也就是,例如讲到五蕴的编在一起,讲到六处的编在一起,讲到十八界的编在一起,讲到四圣谛的编在一起,讲到缘起的编在一起,讲到八圣道的编在一起。它是按内容而编在一起,一共有五十六个相应,收录了七千七百六十二部经。

《增支部》(Aïguttaranikàya),这里的增是增添、更善、更上的意思。Aïga,是指“支”,也就是一项一项增上、增加。增支的编辑方法就好象法数,凡是佛陀所讲到的一法将它编在一起,二法编在一起,三法编在一起。例如讲到二法,就讲到有止、观,所以这个有二法;名与色这个是二法。讲到三法,例如说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是三法;讲到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是三法。就从一法一直编到十一法,所以《增支部》有十一集,就是把佛陀所讲的跟法、跟数目有关的经文编在一起,一共收录了九千五百五十七部经。

《小部》(Khuddakanikàya),这里的小并不是篇幅小的小,而是指内容很庞杂,它把前面四部以外的所有经典都收录在这里面。比如说《法句》,《法句经》Dhammapada,如果要编在前面的四部的话,它不知道要编在哪里,所以就收录在《小部》。《小部》一共有十五部,它们分别是《小诵》、《法句》、《自说》、《如是语》、《经集》、《天宫事》、《饿鬼事》、《长老偈》、《长老尼偈》、《本生经》、《义释》、《无碍解道》、《譬喻》、《佛种姓》、《所行藏》。在缅甸又再加上了《弥林达问经》、《导论》跟《藏释》,成为十八部。《小部》是经藏五部当中份量最大的,凡是不属于前面四部的,都归于《小部》。

我们再看《论藏》。论,它的巴利叫(Abhidhamma),藏是piñaka,这是对世尊教法要义的精确及系统地分类与诠析。这里讲到的abhidhamma,我们翻译为“阿毗达摩”。abhidhamma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组合词。abhi是上等殊胜的、卓越的意思。dhamma是法,法有很多种含义,有时候是指一切,例如我们说的一切诸法;有时候是专指有为法,行法,例如讲到诸法因缘生;有时候又是指法所缘,有时候是指法界,有时候是指法处,有时候又专指善法,有时候是指现象、事物,有时候又专指佛陀的教法。在这里,法是专指究竟、真实的法,特指佛陀所教导的法。

《论藏》,在上座部佛教一共有七部论,称为南传七论,或者上座部七论。它就是,第一是《法集论》(Dhmmasaïgaõã)或者又称为《法聚论》。dhamma,是法,就是诸法,特指种种究竟法。saïgaõã是指集合、聚集、集合在一起的意思。这部论是整部《论藏》的根源,它很广泛地讨论了种种究竟法。

第二是《分别论》,这里的Vibhaïga,是指分别、解释的意思,在这部论里面把蕴、处、界、根、谛等法义分为经分别、论分别跟问分,三种方式来讨论。经分别是把《经藏》里面的内容罗列出来讨论,然后再以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再用问答来反复地抉择。

第三是《界论》(Dhàtukathà),以问答的方式编排,依蕴、处、界来讨论一切法。

第四是《人施设论》,(Puggalapa¤¤atti),puggala是人,pa¤¤atti是概念,在这里面就讨论了各种不同种类的人。

第五是《论事》(Kathàvatthu),这部论是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才由摩嘎离之子•帝思(Moggaliputta Tissa)所造的。他的目的是驳斥当时流行在阿首咖(阿育王)时代的种种邪见,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的外道假装成僧人混进佛法,他们把很多的邪见也带进来,于是摩嘎离之子•帝思大长老就在结集的时候,就造了这部论,专门来破斥种种的邪见。

第六是《双论》(Yamaka),它的目的是为了解除种种名相术语含糊不清的地方,再解释它的正确用法。因为这部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一对一的方式来讨论,比如是否一切法都有善因,是否一切善因都是善法,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问,就是一对一对的方式来提问,所以称为《双论》。

第七是《发趣论》(Paññhàna),这部论在《论藏》里是最重要的,传统上称它为《大论》(Mahà- Pakaraõa),这部论跟前面六论稍微有点儿不同。前面的六部论侧重在分析,分析诸法的名相,而这部论是用二十四缘的方法来贯穿一切诸法。缘就是关系、条件,把前面所讲的法贯穿在一起。如果我们把前面这六部论所讨论的法比喻成珠宝,那《发趣论》就用二十四缘这条经线把所有这些法贯穿在一起。上座部佛教传承认为这部论是最能够证明佛陀具有一切知智的。因为这部论非常复杂,必须得先透过,先了解跟通透前面那几部论,才有可能通达这部论。它属于组织法,前面的属于分析法,这个是属于组织法。把前面几部论里面所讨论讲到的法都整理、统合起来。

佛教有哪些经典书籍?

佛教的经典总分三藏十二部经典分别是:「经」「律」「论」统称为《大藏经》大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古时也叫作「一切经」,又略称「藏经」。其内容主要是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为他的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著述。「藏」有容纳收藏的意义。

佛教三藏的分类,起源很早。相传佛灭不久,他的弟子们为了永久保存佛所说的教法,开始进行了遗教的结集,即通过会议的方式,把佛说的话加以统一固定下来。佛教的经藏是经过几次结集(编纂)会议才形成的。

在佛教传世二千五百年间,经典的流传大体上经过了背诵、书写、印刷三个时代。印度民族是惯于记忆的。他们最初结集三藏时,只是通过问答的形式,把佛所说的教法编成简短的语句,以便佛弟子们能够共同背诵而已。其后才有书写流传的作法。

我国现存汉译大藏经,是自后汉(公元一世纪)以来,直接和间接从印度和西域各国输入的写在贝叶(贝多罗树叶)上的各种佛经原典翻译过来的。自汉至隋唐,都靠写本流传。到了晚唐(九世纪时)才有佛经的刻本。现存唐咸通九年(868)王玠所刻的《金刚经》便是世界上一本最古的,并附有美丽版画的印刷佛经。

由于佛经的翻译越来越多,晋宋以后就产生了许多经录,记载历代佛经译本的卷数、译者、重译和异译等。在现存许多经录之中,以唐代智升的《开元释教录》最为精详。该书著录当时已经流传的佛经五千零四十八卷,并用梁周嗣兴撰的《千字文》编号,每字一函(又称一帙),每函约收佛经十卷。《千字文》自「天」字至「英」字,共四百八十字,每字一函,合四百八十函。历代刻藏,相沿不改,使汉文大藏经的规模基本定型。

大藏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佛教及有关文化的一部大丛书。在大藏经里面,保存着现在印度久已失传的许多佛教经典,也包括了中国学者对于佛教原理所作的创造性的阐释。大藏经不仅是佛教徒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也是一般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非常重要的资料。

此外,在西藏地区,自唐宋以来,由梵文和汉文译成藏文的经典,也经过整理汇编成为西藏文大藏经。其中佛说的经律称为「甘珠尔」;佛弟子及祖师的著作称为「丹珠尔」。自元以至近代分别在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奈塘,甘肃的卓尼,四川的德格,北京,都有过多次刻本。西藏文大藏经的内容约十分之八是汉文藏经中所没有的,特别是密教部分。清代还将西藏文佛典译为蒙文、满文,刻成蒙文大藏经和满文大藏经。这种藏经流传稀少,甚为名贵。

在云南傣族地区流传着的上座部佛教,其佛经是用巴利文写的小乘三藏。一般还是用书写的方式流传,国内还没有刻印过巴利文大藏经。

《大藏经》采用了保留至今的雕版印制。《大藏经》卷帙浩繁的清乾隆版《大藏经》有许多书中之最。其中关于雕版,其材质要求之严、数量之巨,堪称一绝,令人惊叹不止。雕版总重四百八十吨。清乾隆版《大藏经》是惟一一部皇家主持印制的宫廷版《大藏经》,史称《龙藏》、又称《清藏》。清代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决定用汉文雕印《大藏经》。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北京贤良寺设藏经馆,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昼主持。雍正十三年开雕,乾隆三年竣工。全藏724函,分正续两部分,千字文编次。正藏485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漆字;续藏239函,千字文编次书字至机字。全部经版有79036块,梨木雕成,重约480吨。

《大正新修大藏经》,年代: 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高楠顺次郎博士等顺起,十三年创刊,至昭和七年(1932)完成。 85函,3053部,11970卷,80634页。每页分上中下栏,每栏29行,每行约17字。方册本。 备考: 所收异本最富,丽宋元明四藏之外,对校圣语藏本宫本敦煌写本古佚本以及各种流通本。

佛教经典书籍有哪些??

1、《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也称为《小无量寿经》,或者《小经》,这部经书是世尊在祇树给孤独园里,给诸佛菩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那里有位佛叫阿弥陀佛,可以接引念佛人往生极乐。

这部经书文辞简洁,通篇经典讲述了三个重点:先是讲述极乐依正,其次提倡念佛往生,最后示现诸佛证诚。虽然分了三部分,但要义却是:念佛往生。因此这部经书宗旨,不同于其他修行法门中的戒定慧学,就是让信众专一念佛,往生极乐!

2、《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这部经书是世尊刚刚顿悟成佛之后,开讲的第一部经书,特别适合具有大根器的人来阅读。据说,世尊刚刚成佛之时,全身光芒闪耀犹如初生的太阳,光芒四射,讲述了《严华经》,但是众多听经的弟子里小根器的人根本听不见,或者说即便听见了也等于没有听见。

经常诵读《华严经》会有很大的功德,而且通过诵读这部经书,可以开发智慧,明白道理,如果能够读懂,并行持,对于修行裨益很大!

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法中流传最广、最精髓的一册经书,全篇仅短短260个字,却言简义丰地告诉我们,一切物质其实都是由心产生的,任何情境也会随心变化,不必用自己的态度去看待当下,讲了修心开智,脱离苦厄的方法。

这本经书,虽然讲得博大精深,却相对易读,是佛学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几乎所有佛学弟子都可倒背如流。

4、《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是佛家极其重要的一部大经。这部经书在内容上囊括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要义,在宗派上也是跨越了禅净密律各宗,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百科全书。

这部经书,主要是世尊对阿难尊者讲述佛法的记录,其实阿难尊者在世尊众多的弟子中,修行是非常一般的,见识虽然很广但是修行却很差,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普通人。

5、《佛说无量寿经》

这部经书,是净土三经之一,讲述了世尊在耆阇崛山,给普贤、慈氏等一众诸大菩萨和比丘们说法的事。具体内容是说,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最后觉行圆满而成佛,并在西方极乐接引十方众生的事,经中着重介绍了婆娑世界的污秽不堪,对比了极乐世界的美好,发心接引念佛众生的大愿。

经常阅读此经,可以帮我们对比现实世界和极乐世界的不同,并让大家生起信心,有了信心才会发愿往生极乐。

佛家书籍有哪些?

佛教有哪些经典书籍?

佛教的经典总分三藏十二部经典分别是:「经」「律」「论」统称为《大藏经》大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古时也叫作「一切经」,又略称「藏经」。其内容主要是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为他的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著述。「藏」有容纳收藏的意义。

佛教三藏的分类,起源很早。相传佛灭不久,他的弟子们为了永久保存佛所说的教法,开始进行了遗教的结集,即通过会议的方式,把佛说的话加以统一固定下来。佛教的经藏是经过几次结集(编纂)会议才形成的。

在佛教传世二千五百年间,经典的流传大体上经过了背诵、书写、印刷三个时代。印度民族是惯于记忆的。他们最初结集三藏时,只是通过问答的形式,把佛所说的教法编成简短的语句,以便佛弟子们能够共同背诵而已。其后才有书写流传的作法。

我国现存汉译大藏经,是自后汉(公元一世纪)以来,直接和间接从印度和西域各国输入的写在贝叶(贝多罗树叶)上的各种佛经原典翻译过来的。自汉至隋唐,都靠写本流传。到了晚唐(九世纪时)才有佛经的刻本。现存唐咸通九年(868)王玠所刻的《金刚经》便是世界上一本最古的,并附有美丽版画的印刷佛经。

由于佛经的翻译越来越多,晋宋以后就产生了许多经录,记载历代佛经译本的卷数、译者、重译和异译等。在现存许多经录之中,以唐代智升的《开元释教录》最为精详。该书着录当时已经流传的佛经五千零四十八卷,并用梁周嗣兴撰的《千字文》编号,每字一函(又称一帙),每函约收佛经十卷。《千字文》自「天」字至「英」字,共四百八十字,每字一函,合四百八十函。历代刻藏,相沿不改,使汉文大藏经的规模基本定型。

大藏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佛教及有关文化的一部大丛书。在大藏经里面,保存著现在印度久已失传的许多佛教经典,也包括了中国学者对于佛教原理所作的创造性的阐释。大藏经不仅是佛教徒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也是一般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非常重要的资料。

此外,在 *** 地区,自唐宋以来,由梵文和汉文译成藏文的经典,也经过整理汇编成为 *** 文大藏经。其中佛说的经律称为「甘珠尔」;佛弟子及祖师的著作称为「丹珠尔」。自元以至近代分别在 *** 的 *** 、日喀则、奈塘,甘肃的卓尼,四川的德格,北京,都有过多次刻本。 *** 文大藏经的内容约十分之八是汉文藏经中所没有的,特别是密教部分。清代还将 *** 文佛典译为蒙文、满文,刻成蒙文大藏经和满文大藏经。这种藏经流传稀少,甚为名贵。

在云南傣族地区流传着的上座部佛教,其佛经是用巴利文写的小乘三藏。一般还是用书写的方式流传,国内还没有刻印过巴利文大藏经。

《大藏经》采用了保留至今的雕版印制。《大藏经》卷帙浩繁的清乾隆版《大藏经》有许多书中之最。其中关于雕版,其材质要求之严、数量之巨,堪称一绝,令人惊叹不止。雕版总重四百八十吨。清乾隆版《大藏经》是惟一一部皇家主持印制的宫廷版《大藏经》,史称《龙藏》、又称《清藏》。清代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决定用汉文雕印《大藏经》。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北京贤良寺设藏经馆,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昼主持。雍正十三年开雕,乾隆三年竣工。全藏724函,分正续两部分,千字文编次。正藏485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漆字;续藏239函,千字文编次书字至机字。全部经版有79036块,梨木雕成,重约480吨。

《大正新修大藏经》,年代: 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高楠顺次郎博士等顺起,十三年创刊,至昭和七年(1932)完成。 85函,3053部,11970卷,80634页。每页分上中下栏,每栏29行,......

佛教经典书籍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 *** 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

佛学比较好的书有哪些?

我们刚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朋友经常带有很多从社会上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观念,对佛法先入为主有很多观念,这些观念有的是佛法的教导,有的并非和佛法一致。

掺杂了很多从佛法角度来说是不正确的见解。所以刚刚接触佛法的朋友,最重要的是不能先入为主认为佛法就是如何如何,因为我们从前了解的未必真的是符合佛法

佛法其实简单易懂,并不难学。因为释迦牟尼佛,是一位最有智慧的人,他给大家讲述的道理,都是能让大家很快理解通达的。在讲述佛法这件事情上,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超越世尊(世尊是佛弟子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

我们先说一个经常接触到的问题,总是有人和我们说:佛经非常深奥,我们怎么读懂?甚至有的学佛之后还和别人讲,佛经是你能看明白的吗?以种种理由阻碍大家接触真正的佛法。

这是一种挺常见的错误理解。

佛经并不是一种枯燥无味,讲述玄而又玄的理论的撰述,普通人根本看不懂。深奥的部分有,但世尊能够以无碍辩才、最高的智慧把这些深奥的问题讲述的简单易懂。

经典其实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和自己的学生们谈话的记录。我们学习这些经典,其实也就是听释迦牟尼佛讲课。

那些认为普通人看不懂经典的、或者认为普通人不明白经典意思的,有些小瞧世尊的智慧了。如果是一个已经三皈依的佛弟子,就更不该抱有这样的观念、宣传这样的观念。这本身就是对佛法的歪曲和诬蔑。难道一个有智慧的人却讲不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甚至无法令他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如果说一个蠢笨的人或许可能,但一个有智慧的人肯定不会。在《维摩诘经》中讲的: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果说佛讲述的经典你看不懂,非要借助他人的讲述才可以了解的话,就如同说特级教师讲的你听不懂,还是找个普通教师讲你才能听懂一样,这种道理荒谬不荒谬?

事实上在释迦牟尼佛的讲述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他的态度:

《般泥恒经》: 且夫一切去来现佛。皆从法得。经法且存。但当自勉勤学力行。持清净心。趣得度脱。

在此经当中,世尊讲:一切诸佛之所以成佛,都是从修行佛法得来的,佛法经典存在,就该勤于学习,依照佛法力行,秉持清静心,趣向解脱。

这里讲的很清楚,佛法在经典中记录著,只要经典在、佛法尚在,就该勤勉学习。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又有谁能自称佛弟子却否认世尊的教导呢?所以大家都该学习佛法,都可以学习经典。

还有人说,佛法非常深奥,你根本不能明白经典的意思,必须要靠老师给你讲解才行。这样的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其实非常颠倒糊涂的。如果说佛讲述的经典你看不懂,非要借助他人的讲述才可以了解的话,就如同说特级教师讲的你听不懂,还是找个普通教师讲你才能听懂一样,这种道理荒谬不荒谬?

且不说经典就是世尊对大家的教导,尤其是对普通大众的教导,如何会不明白?单就这种逻辑而言,就是十分矛盾的。假如一个人根本不懂得经典、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他又如何肯定这位老师讲述的就是经典中的东西呢?

很多依附于佛法的骗子,就是用这种观念迷惑人。让人误把错误的观念当作了佛法、却不去追究。

世尊同样对是依照经典,还是依照老师有过讲述。

《文殊师利问经》: 既闻法已如说修行。若依经书若依师说。

这里说的非常明白了,听闻佛法后,如说修行。依靠什么呢?要么依靠经典、要么依靠老师。但是经典是第一选择。为什么呢?在我们这个时代,佛法称为末法,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不符合佛法教导,却冒用佛法之名的东西。在《楞严经》中讲: 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就是说这种宣传邪见的人太多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自己不能了解什么是佛法,那么听信一个老师的讲述,就有了非常大的风险。除非你能鉴别他说的是否和经典讲的一样。

而这种宣传邪见的人或许很......

佛家有哪些经典书籍?

佛教经典流通比较广泛的有:

净土五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禅宗七经:《楞严经》、《圆觉经》、《六祖坛经》、《金刚经》、《楞伽经》、《心经》、《维摩诘经》。

《地藏经》、《华严经》、《法华经》等。

开悟的楞严

成佛的法华

富贵的华严

《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三部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佛教书籍有哪些/佛教书籍有哪些

佛教的书籍很多很多,如果你是初学者,应从入世法学起,要看因果报应、佛陀的一生等书籍。

佛家有什么经典之作,书籍

不皈依三宝,不发菩提心,读多少经书也没用!只种善根!想学习佛经,先皈依三宝再说!自有师父教你!

佛教有哪些书经

长阿含经 (22卷)〖 后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佛说七佛经 (1卷)〖 宋 法天译〗

毗婆尸佛经 (2卷)〖 宋 法天译〗

七佛父母姓字经 (1卷)〖 失译〗

佛般泥洹经 (2卷)〖 西晋 白法祖译〗

般泥洹经 (2卷)〖 失译〗

大般涅槃经 (3卷)〖 东晋 法显译〗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2卷)〖 宋 施护等译〗

佛说人仙经 (1卷)〖 宋 法贤译〗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3卷)〖 宋 施护等译〗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 (2卷)〖 宋 施护等译〗

佛说大集法门经 (2卷)〖 宋 施护译〗

长阿含十报法经 (2卷)〖 后汉 安世高译〗

佛说人本欲生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

佛说帝释所问经 (1卷)〖 宋 法贤译〗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

佛说善生子经 (1卷)〖 宋 支法度译〗

佛说信佛功德经 (1绩)〖 宋 法贤译〗

佛说大三摩惹经 (1卷)〖 宋 法天译〗

佛开解梵志阿

22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