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5U文学网 > 作文 > 日记 >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是什么的代名词,比较文学的比较和比较手法的区别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是什么的代名词,比较文学的比较和比较手法的区别

| admin

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的区别?

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的区别具体如下:

1、概念和定义不同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而文学比较并非一个专业名词,它只是对文学和比较这两个词语的组合,可以理解成与文学相关的比较。因此两者的概念和定义不同。

2、两者所指代的范围不同

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学科,所指代的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而文学比较则是指所有与文学相关的比较过程,与文学相关的比较并不完全是比较文学。

扩展资料:

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比较文学专业的主要学习课程包括:西方文论专题、现代语言学专题、比较文学概论、欧美文学思潮史、欧美文学经典研究、欧洲文化史、西方小说史、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欧美现代派文学研究、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文化比较专题等。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显出来。

比较文学是什么?比较视域是什么?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比较视域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

比较文学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国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事实材料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专门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

发展:

19 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主张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1952 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比较文学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意思介绍

1、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国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事实材料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2、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 ,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 (1790~1870)。他于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了“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并于两年后将讲稿整理,以《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书名出版。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专门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

什么是文学比较

比较文学:comparativeliterature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

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是法国文学批评家、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1790~1870)。1827年他在讲授中世纪和18世纪法国文学课时,曾几次使用“比较文学”和“比较分析”等术语,两年以后他将题名为《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讲稿出版。1865年后,“比较文学”作为专门术语而被普遍接受。

19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主张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比较文学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怎么认识比较文学中关于比较的概念

被称之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在谈到语言学的历史发展时,曾这样说:“关于语言事实研究的科学,在发现其真正的、唯一的对象之前,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先研究的是所谓“语法”;接着是“语文学”;“第三阶段始于学者们发现可以把语言进行相互比较之时。这一发现是‘比较语文学(comparative philology)’的起源。”

“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与上述的“比较语文学”在“比较”这个词的意义上应该是相近、相通、甚至可以说是相同的。

所谓“比较”,自然是为了审视和探究相互比较对象之间的“异同关系”,即:它们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

所谓“比较文学”,其“比较”有二:

1、是指在文学领域内部,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作家及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其目的是寻求超越国界的共同的文学表现上的规律。

2、是指外部的比较,即与文学以外的其他学科比较。

但凡言“比较”,必关乎“同一”、“差异”、“取舍”的问题。

不然,“比较”就失去了“比较”的本义。

22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