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5U文学网 > 作文 > 日记 > 文学语言的自指性在什么文体中体现得最为突出,文学具有自指性

文学语言的自指性在什么文体中体现得最为突出,文学具有自指性

| admin

文学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殊性

文学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样式不同的是,它用语言材料作为自己的构造手段,并以语言材料的超常使用所能达到的最佳艺术效果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所领略到的是一个以各种语言手段建构起来的“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世界和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既十分相似,又有很大不同,让我们觉得既陌生又熟悉。我们被作品用语词所编织出的美好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形象所感染,从中得到了审美的娱悦而非纯粹道德上的教训。

文学作品都是由语言所组成的,然而并非用语言写成的就是文学作品。萨丕尔说:“语言是一件看不见的外衣,被挂在我们的精神上,预先决定了精神的一切符号表达的形式。当这种表达非常有意思的时候,我们就管它叫文学。” 卡西尔也说:“诗人不可能创造一种全新的语言。他必须使用现有词汇,必须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则 。然而,诗人不仅使用权语言赋予新的语言特色,而且还注入新的生命。 ”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作家是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作家的思想情感、表达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想像力等素质都通过精美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文学语言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故而文学语言也必须是艺术性的语言。

作为艺术创造的文学语言,其特殊性究竟何在呢?俄国形式主义诗学对此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托马舍斯夫斯基在分析诗歌时,刻意探险讨了诗歌语言与实用语言的不同。他指出,在实用语言中,最为重要的是交流信息的功能,而在诗歌语言中,这种交流退居二线,文学结构自身获得了独立的价值。也即是说,语言的认识功能在诗歌中被埋没,而美学功能则占据理力争了主导地位。雅克•布森则根据索绪尔的言语活动的分类规则来划分诗歌语言和散文语言,认为由句段的组合的关系所组成的“换喻过程”是散文语言的基本形式,而以联想的聚合所组成的“隐喻 ”过程是诗歌语言的典型牲征。所谓文学的“文学性”,在他看来也就是这种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所赋予文学的特性。在这些形式主义理论家看来,诗歌中的种种技巧如音韵、节奏、和声、比喻等均旨在提示诗歌语言文字本身内涵的复杂性及特殊性。

在区分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这一点上,布拉格学派的穆卡洛夫斯基的著名论文《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有得很大影响。穆卡洛夫斯基认为文学语言的特殊性在于“突出”(foregrounding),即作者出于美学目的对于标准语言有意识的歪曲、偏离。他断言:“诗歌语言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突出话语……它不是用来为交际服务的,而为了把表达的行为,即言语自身的行为置于最突出的地位。 ”在标准语言中,人们对表达手段已经习以为常,仅仅关注表达的内容,而在文学语言中,通过对标准语言的偏离,作者又重新将注意力吸引到语言表达上来。穆氏指出,在文学语言中,“突出”不是为了交流而服务的,而为了将表达方式的重要性推向极至,这与新闻报道等其他话语种类不同,在这些话语种类中,即使有语言“突出”的现象,也是为了服务于交流的目的,旨在让读者更加明白其所表达的内容。穆氏对于语言诗学功能的探讨与雅各•布森在《语言学与诗学》中的看法如出一辙。两者都认为在非文学的语言中,能指仅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在文学语言中,能指本身的形式排列组合至于关重要,文学语言符号具备自我指涉的性质。但两人的诗学理论有个明显的弱点,即主要关注诗歌,而难以运用到符号指向关系较为明确的现实主义小说中。这一缺陷,在著名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那里得到了部分的克服。

什克洛夫斯基指出,文学的功能在于产生“陌生化”效果。他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这样阐述:“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从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得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然设法延长。艺术是具体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可见,什氏的着眼点既非客观事物,也不是文字符号本身,而在于读者对所指物的感知。什克洛夫斯基的这一理论对于小说同样适用。他在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发现了大量运用陌生化手法的例子,并且还进而指出了两个影响广泛的小说概念,即“本事”和“情节”。所谓“本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因果关系排列的所有事件,而“情节”则指对这些素材进行的艺术处理或形式上的加工,特别指在时间上对故事事件的重新安排。作为素材的事件即“本事”变成小说“情节”时,必须经过作家的创造性变形,具有陌生的新面貌,作家越自觉地使用这种手法,作品的艺术性就越高。什氏的这一理论为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西方形式主义诗学对于文学语言特殊性的见解是颇为精辟的,但其中也含有不少偏颇之处。他们由于受到索绪尔静止、封闭的语言学观念的影响,往往把能指和所指严格地区分开来,认为文学语言的特性只在于能指本身的有机的排列组合,而断然否认在其背后蕴含的人类的审美心理。实际上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存在体或语言模式,本身是作家对于语言的审美的感性选择的结果。当作家在选择某些意象及其所组成的结构时,或者在选择人物及编撰相应的故事时,他实际上是在选择审美地阐释自下而上的对于世界的态度以及在此态度下所获取的特定文化涵义。如果一篇作品的语言完全脱离了社会文化语境及人的审美心理,则其作品也就无人能够读懂。这时候,语言的“陌生化”就成为文字游戏,我们对作品的评价也就失去了客观依据。就如唐末诗人温庭筠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分析,其妙处在于“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李东阳《诗眼》) ”但这种对于通俗语言的背离,如果脱离了作者当时穷愁失意的生活感受,则其审美价值必然大打折扣,而其语言的特殊性,也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根基。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如李商隐的诗以用典精密、词语华丽著称,用雅克•布逊的理论分析,其作品包含了丰富的隐喻,表达方式与众不同,因而文学价值颇高。但实际上李商隐的这些诗句来源于他纤细多情的性格及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后世人不明此理,纷纷仿效,如北宋初的西昆体等,便只能得其皮毛,而其神气骨髓,一分不能得。再如本世纪西方最著名的戏剧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形式极为芒诞,写两个流浪汉毫无来由地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但实际上主人公“戈多”(Godol)是以谐音的形式表达的一个深刻隐喻,指上帝(God),剧作的意义是暗示上帝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再给人带来希望。由此可见,我们理解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时,不能孤立地从语言的外在形式出发,而要将其与具体文化语境和读者的思维接受方式联系起来。文学中的“突出”并不是单纯的语言现象,它以非实用性和关系功能为基础;它是作者特定创作程式的产物;读者也会以相应的阐释机制去解读。伊格尔顿在《文学理论导论》一书中写道:“根本不存在文学的‘本质’。人们可以‘非实用地’去读任何写出来的东西-如果那就意味着对文学作品的读法,正如任何东西都可被当成诗来读一样。 ”这说明文学语言的特殊性虽然源于形式,但并非绝对的、孤立的,一篇有节奏的散文如果用分行的方式写出来,人们就有可能把它当成诗来读。而类似于“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这样的句子,本来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说出,但它出现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的第一句,便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含义。可以说,这一句话打破了古典文学中月亮的一般观念,如和谐、宁静、委婉、哀怨等诸多色调,而呈现出一种近似于凄厉恐怖的现代感觉。从现实的层面上看,所谓对语言的“突出”“陌生化”等手法,在自然主义或某些现实主义小说中并不明显,相反却在日常的广告、笑话、报刊标题等非文学话语中大量出现;很少有人会把绕口令(如“十是十,四是四,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当作文学,尽管绕口令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注意,并且能让你口不从心。而在广告学中,各种手段也常常会得到突出的表现,甚至比现实主义等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对于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不宜过分地扩大其某一局部,而应从其整体性上去理解。除了我们通常理解的形象性和情感性、音乐性等特征外 ,我们还须注意到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它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文学语言离不开自然语言。这里试举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受一般语言影响的例子(参考了张毅《文学文体概说》)。中国的上古汉语为比较简单的单音节语,反映在诗歌中便是简单的双音一顿的节奏形式。《弹歌》是一首流传下来的古朴的原始歌谣,一词为一字,两字为一拍,全篇为四句文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而到西周时代,汉语词语出现了一批双音节词,如参差、绵绵、君子、淑女等,因此这时的诗歌不仅篇幅加长,而且句式也变成四字一句的形式(如诗经中的大部分句子)。再到汉魏以后,随着佛教传入,汉语受拼音文学的影响从内部滋生了大量的复音词,原先的四言一句的形式已满足不了表达的需要,于是又产生五七言体。最著名的例子是由诗经诗句改作而成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如《诗经•蒹葭》中“白露为霜”“道阻且长”二句,到了《古诗董娇娆》中就扩展成“白露变为霜,道路阻且长”,而到曹丕《燕歌行》中单“白露为霜”一句就扩展成“草木摇落露为霜” 。由此可见文学语言对于自然语言的改造,必须是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并发展自然语言的本身特点。当然,无视文学的艺术价值,将文学语言与其它类型的语言完全混为一谈也是错误的。一段新闻报道尽管可以当作一首诗来读,但这种阅读方式毕竟不能完全消除诗歌跟新闻报道之间的本质区别(穆卡洛夫斯基也指出同样是突出,新闻跟文学还有审美和实用目的上的差别)。一个人在创作诗歌时遣词造句的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仍然有别于写新闻报道。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批评在将文学与非文学进行对比时,常常有意无意地夸大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且将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分别视为精英话语与通俗话语。这种等级观念必须打破。但是,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等一概反对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的界限,甚至认为根本没有所谓文学的语言,这就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对于广大的文学家和研究家而言,如何在历史发展的文化语境中吸取养料,在保持文学特殊性的同时,创造出开放的与生活世界紧密相关的文学语言,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学语言的自指性如何解释?

今年已经是2021年了,不知道您考研成功与否。本人是汉文学生,在上文学概论课程的教材《文学理论》中提到文学语言的特征之一自指性。

摘自教材:文学语言的自指性是指文学语言在表意的同时又通过语言自身手法(修辞手法)、结构和特征以引起读者注意的特殊性质。……文学语言自身也会成为作家审美关照和艺术表现的对象……诗歌中常见的押韵、平仄、对仗、用典、隐喻、反讽以及化用陈言、锻炼新语等手法,实际上都会加强文学语言的自指倾向。

写作文体的特点

1. 文体特点是什么

文体有不同的分类。

一是“文学文体”,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文言文、散文、小说等。二是“实用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这一文体分类的体系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符合文体分类的逻辑性。文体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特点:1.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它的主要特点是:艺术的幻想,拟人、夸张和象征的写法,完整的故事情节等。2.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就是寓言。

它的主要特点是:寓言的主题(寓意)、寓言的譬喻、寓言的艺术形象、寓言的语言等。3.神话就是一种“神圣的叙述”。

叙述的是发生在遥远的古代的事件,主要人物都为“人格化”的“神”或动植物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是一种神圣的“真实”、主人具有神性、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等。

4.儿童诗歌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它的主要特点是:饱满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巧妙的诗意构思、天真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童稚意境等。

5.古诗是饱和着作者丰富感情和想象,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精炼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澎湃的 *** 、丰富的想象、高度的概括、鲜明的意象、和谐的音韵等。

6.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言文分离、固定不变、语言简练、陌生难懂等。

7.儿童散文,指的是用生动、凝练、充分生活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欣赏,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结构上形散而神聚、语言上优美而凝练、意境上真挚而深远等。

8.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与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9.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咏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六要素”、人称、线索、记叙的顺序、文章的表达方式等。

10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说明的层次性、说明的通俗性等。

2. 文体特点什么意思

文体特征就是指所写文章要符合自己选定文体的要求。

内容 下面介绍几种基本的文体特征 1、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记叙文的文体特征是记叙某个具体的生活内容,描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面。记叙文的记事,一般说来,事件较为简单,过程也不复杂,时间跨度也不大。

中心人物大多也只写一个人,而对这一个人的表现也不要求面面俱到,要求只写人物的一种较为突出的品质或精神。表现景物也不过分精雕细刻。

记叙文的材料必须具有直观性,即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特点,力求避免概括、抽象。记叙文中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与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联系在一起,所以其结构主要为时空结构。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所以它要求语言要有形象性,使读者读了其文,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2.议论文写作文体特征 议论文是指以客观事物、客观事理为剖析对象,以明辨是非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议论文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在文中起着主导作用。

议论文要直接表达作者的认识,作者对客观事物、客观事理的是非曲直要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不能追求一种藏而不露的风格。 议论文的材料主要是用作论据的,即论证观点的依据,所以材料必须具有某种论证性。

议论文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以逻辑推导为线索的,因为说理是其主要目的,而说理必须遵循逻辑规律。一般的逻辑进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论证方式尽管比较繁多,但它们无不是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形式的衍化。

议论文的语言运用必须是明确的,同时它所思考的、把握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对整体事物的某种高度的抽象概括。因此,无论是在论点的表达上还是在论据(材料)的叙述上,都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3.散文写作文体特征 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一种文体。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材料内容可广泛选材,“神不散”指中心主旨都是一致的。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最好能表达得巧妙、完美,不能中心议题多而肤浅。

要富有强烈的情感。情是打动人的首屈一指的一种方法,文章只要有了情,就会自然成文。

结构上应有一条线索,把丰富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线索的设置多种多样,有以人物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以赞颂一种思想品质为线索,有以某一物品为线索,有以某一种景物为线索,等等。

语言优美,自然舒畅。散文的语言是最美的,是最富有张力和蕴含力的。

3. 常见的几种写作文体各有什么特点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

《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

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

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

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

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

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 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4. 语文作文各种文体介绍说明这种文体的写作注意要点基本模式特征稍

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1、记叙文的分类(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①简单记叙文.②复杂记叙文.(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在考场上的作文如果没有明确的文体绝对会扣很多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45—50分(中心明确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充实)二类卷:37—44分(中心明确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三类卷:30—36分(中心基本明确思想感情较真实健康内容比较具体)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思想感情不够真实健康内容空泛)五类卷:20分以下(文不对题内容失真)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是什么?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包括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各包括五个等级.阅卷老师阅卷时,先通读全文,画出病句、错别字,按上述三个方面的优劣评出等级,再查阅评分表得出分数.然后扣去错别字、标点,书写及字数等该扣的分数,最后才是作文实际得分.内容要求具体、健康、中心明确,语言要求通顺、无病句,结构要求完整、有详有略.知道了这些,考生心中有了数,就可以按照这些去写作文了.这是首要的问题.再者,阅卷的老师们,冒着炎热的天气,上百号人挤在一起,从早到晚,一连阅上十来天,难免心情烦躁,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一看你这篇作文书写整齐、标点正确,好像一个人穿得整整齐齐,长得端端正正,自然印象很好,那烦躁的心情会得到缓解,代之以好心情.反之,一看卷面东涂一块,西抹一块,像个大花脸,字迹又难以辨认,心里自然烦上加烦.这一好一坏的心情,必然影响阅卷老师的打分.这又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评分注意事项:1.内容、语言、结构三项都具备同类条件,可得该类卷的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限者,可得该类卷的中等分;具备该类卷的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于下限者,可得该类卷的下限分. 2.关于语病:这里的语病是指明显的语法、修辞或逻辑上的错误. 3. 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缺题目,扣2分. 4.如试卷上出现真实地名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试卷一律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写字(5分)写字工整、规范 5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50分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 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4、材料丰富 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5、形象丰满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6、意境深远 9、文句有意蕴 12、有个性特征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 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不足字数(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个字扣1分.4.文章在基本切题的。

5. 文体的特点是什么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首先,小说,无论是短骗还是中篇长篇,都用一个共性:既是: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运用各种叙事方式,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叙事过程是小说区别于戏剧的重要特征。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运用各种叙事方式,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叙事过程是小说区别于戏剧的重要特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散文的概念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我国是一个有散文传统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个政治集团、各个思想流派,都以散文为武器,抒发哲理,阐述政见。随着历史的演进,散文的形式也有很大发展。越来越多的散文大家,都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充实丰富了我国的散文宝库,并为散文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狭义的散文,从内容和写法上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以写人叙事为主的,称为叙事散文;以抒情议论为主的,称为抒情散文。

记叙文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6. 文体特点是什么

文体有不同的分类。一是“文学文体”,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文言文、散文、小说等。二是“实用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这一文体分类的体系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符合文体分类的逻辑性。

文体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特点:

1.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艺术的幻想,拟人、夸张和象征的写法,完整的故事情节等。

2.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就是寓言。它的主要特点是:寓言的主题(寓意)、寓言的譬喻、寓言的艺术形象、寓言的语言等。

3.神话就是一种“神圣的叙述”。叙述的是发生在遥远的古代的事件,主要人物都为“人格化”的“神”或动植物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是一种神圣的“真实”、主人具有神性、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等。

4.儿童诗歌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它的主要特点是:饱满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巧妙的诗意构思、天真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童稚意境等。

5.古诗是饱和着作者丰富感情和想象,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精炼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澎湃的 *** 、丰富的想象、高度的概括、鲜明的意象、和谐的音韵等。

6.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言文分离、固定不变、语言简练、陌生难懂等。

7.儿童散文,指的是用生动、凝练、充分生活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欣赏,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结构上形散而神聚、语言上优美而凝练、意境上真挚而深远等。

8.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与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9.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咏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六要素”、人称、线索、记叙的顺序、文章的表达方式等。

10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说明的层次性、说明的通俗性等。

古代文学体裁有哪些?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大类。 

1、散文

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义的散文。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叙事散文借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抒情散文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叹山川人物,来激起读者的爱憎;议论散文以指点人、事的是非曲直来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2、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中篇和微型小说(或称“小小说”);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按照体例格式,则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3、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 

按结构及容量划分,有多幕剧、独幕剧、连续剧等; 按题材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等:按表演形式分,有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按反映的冲突性质和感染作用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 

4、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按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按来源分为民歌和文人作品。

五、古代文学体裁集锦

1、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成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为"文赋"。

2、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于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衰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体裁

请教: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三大文体的文体知识(要素,文体中的特有方法,举例等等,越详尽越好!)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二.说明文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三.议论文

议论文相比较就简单多了。重点是找中心论点。

方法:在开头结尾找,如果没有,可以自己概括。

分析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区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理论驳论相结合

我要告诉你的是,中考的主要题型中议论文不占主体。你应该多看看记叙文和说明文 记叙文:

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叫作记叙文,它包括小说、散文、人物传记、寓言、童话、消息、通讯等文体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对记叙文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一、记叙文的要素

要想清清楚楚地记清一件事、一个人、一处景物或一次活动,必须具备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和地点 我们向别人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要交代一下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交代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一开头就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介绍清楚,使读者头脑中立刻便对这件事有初步的了解,这是人们叙述时常爱采取的方法。

人物和事件 是指在同一篇记叙文中,如果要写清楚所要传达给读者的内容,必须要写出是什么人参与了什么事。光写了人,没写出事来,是不完整的记叙文;反之,光写出事,没写出人来,也不行。

原因和结果 对于时间要详细写。这一详写,除了应包括事件的发展过程外,还应该包括时间的原因和结果。

二、记叙文的人称

按语言交际涉及的主体(表述者)、客体(被表述者)、受体(接受者)来分,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记叙的人称反映了作者叙述的观察点和立足点。在叙述时,应根据题材的性质、范围以及表情达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称。一般真实而范围较小的题材,如赞颂、激励、劝慰等等,常用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

指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以“我如何如何”的口吻展开叙述,叙述自己亲身经理的事,或所见所闻的人和事,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写法。

第一人称写法,作者把自己安排在所叙述的人物和时间中。许多文章中,“我’”即是当事人,文章表达的一切都与“我”联系在一起,这样,仿佛是作者与读者促膝交谈,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第一人称写法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①“我”就是作者,文章是作者向读者讲述自己亲身经理的事情。这主要见之于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或回忆性的文章。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鲁迅先生叙述了1904年夏末到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②“我”为文章重要人物,可以是主人公。例如,鲁迅小说《一件小事》。在这件小事发生发长过程中,作者塑造了两个小人物,一个是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力车工人,一个是冷漠自私然而在车夫行动教育下能深刻反省、解剖自己的知识分子,即小说中的“我”。这两个人物对比着描写,同为文章主人公。

③“我”在文章中地位次要,只是事情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小说中很常见,例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我”是酒店小伙计。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描写了鲁镇酒店这个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写了孔乙己喝酒遭人嘲笑,偷书遭人毒打,最后悲惨死去的一生;写了掌柜等一些人拿孔乙己作为取笑对象,对孔乙己死活漠然置之的社会现象。小伙计所见所闻的这些片段连成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

采用第一人称记叙,要先明确“我”在文章中的身份和作用。用第人称记叙的长处,一是自然亲切,真实感强,容易打动读者直接书法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局限: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常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像第三人称那样自由灵活,难以反映“我”所见所闻之外的事情。

第二人称

主要使用的人称是“你”(或“你们”),作者以“你如何如何‘的口吻来叙述。虽说以第二人称展开叙述的情况比较少见,但决非没有,偶尔也会出现在这样集中情况下:

第一种,“你”是被表述者,但记叙的事与“我”直接有关,这主要是祭悼、怀旧一类文章。

第二种,“你”直接指读者,但记叙的事实际上是包括“我”的,,常出现在散文中的某些段落。

上面两种情况,有人认为立足点、观察点仍然是“我”,所以实际上是第一人称的变形。

第三种情况,“你”是被表述者,但文中完全不出现“我”,从继续的立足点分析,其实是用“你”来代替“他”,可看成是第三人称的变形。

第四种是第二人称在文章中“局部”出现,这是作者与读者的谈话,而立足点仍在作者,并未出现立足点、观察点的转移,所以这段仍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出现“你”、“你们”,知识缩短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更亲切。

用第二人称来叙述的文章,它的优点,是采用了直接交谈的形式,亲切自然,娓娓动听,可以推倒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屏障,缩短了作者与读者或者被表述者之间的距离,使作者和读者直接进行情感交流,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抒情效果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人称

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来叙述他人事情或以第三者的口吻和角度来展开叙述,把人物经历、事情经过告诉读者,文章中出现的人物用“他”或“他们”代称。很多文章都是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尤其是长篇文学作品,例如我国现代文学家矛盾的《子夜》、当代作家魏巍的《东方》,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等。

三、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体现材料之间人物内在联系,是贯穿前文始终的主线,我们在阅读记叙文时, 如果能够快速抓住文章的线索, 能够很快理清文章的思想与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①以事为线索 ②以物为线索 ③以人物为线索 ④以人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⑤以时间的发展为线索 ⑥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⑦以见闻为线索。以上是记叙文常用的线索。有时候, 一篇文章也可能同时有两条线索,在阅读时要仔细辨别。

四、记叙文的叙述方式

一般来说,从叙述的方法上讲,记叙文可氛围顺序、倒叙、插叙和补叙。

1、 顺序

顺序是基本上按时间推移或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组织内容的常用叙述方式。顺序有三种情况:①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 ,③意念顺序。意念顺序一类,有偏重于按主观情感变化的轨迹来安排层次的“情感顺序”,这两者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章的结构,也由此出现|“纵贯式”、“横列式”、“回环式”、“网点式”等等不同形式。同一个内容,往往由于对材料的认识不同,可作不同顺序的安排。

2、倒叙

倒叙是先写事情的结局,或截取事件发展中的一个片段放在前面写,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倒叙在我国传统上称之为“倒插笔”。所谓 “倒”,并不是把整个事情经过倒过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是没法进行的。倒叙只是把结局或某个部分,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中学课本中,《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祝福》等均是运用倒叙手法的典型例子。

运用倒叙手法有下面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倒叙仅仅是作为文章的开头,文章的主题部分仍然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写的。第二、运用倒叙方法必须把倒叙内容的起止点交代清楚。从倒叙转为顺序,有从顺序转为倒叙,接的地方既要过渡自然,又要有明显的界限,使读者一目了然。

最常用的两中倒叙形式是:一是将事情的结局提到前头来写,二是将事情过程中的某一突出环节或所叙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提前叙述。

3、插叙

插叙是指暂时中断顺叙,插入与主要清洁相关事物或相联系的内容的叙述方式。是指在原来的叙述中,出于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叙述,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容一般是补充介绍任务或是情节的追述。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 段文字,从发生的时间上说,可能与上下问没有直接联系,但对整个故事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是非讲明不可的,所以插叙不是可有可无的。

插叙的内容如属追溯往事的,有时易与倒叙混淆,两者的区别在于:插叙在全篇中只是一个片段,而不是中心内容或关键部分,而倒叙则是文章中的的主要内容之一,或是构成文章的主要部分;另外,从位置上看,插叙是夹在顺叙过程中的,而倒叙是用在顺叙之前。

常见的插叙有下面几种:

①诠释事物。这种插叙只对叙述中涉及的事物作简短解释,与上下文没有情节联系。

②介绍人物。这种插叙文字很少有情节因素。

③说明原委。这中插叙文字有情节因素,但多用概括叙述。

④回顾往事。这种插叙文字较长,情急具体,是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插叙,文章结构上产生回环曲折,内容上得到充实补充,中心能更加鲜明突出,且可以减少头绪,接生笔墨:但插叙其止处应有必要过渡,否则容易造成插叙与顺叙之间的时间混乱,影响前后行文的连贯。

4、补叙

补叙就是在顺叙之后再补充叙述某些与前文有某中联系的内容,是对上文所做的补充解释,对下文做必要交代的叙述文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补叙与插叙同是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去的文字,所以也有人把补叙归入插叙,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①从内容上看,插叙可以叙述属于故事本身的某一个片面,但也可以叙述与故事有关的另一件事,它本身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而补叙则不能叙述另一件事,只能叙述位置后移了的同一故事的某一个片段,本身没有什么情节可言;

②从位置上看,插叙往往安插在行文当中,插叙完了必须继续顺叙下去,而补叙既可放在行文之中,又可安排在段落或文章的结尾。

③从叙述结构上来看,插叙需要过渡,而在补叙的前后则不一定要用过渡文字作为与上下文的衔接。

补叙主要针对以下几种情况:①说明有关情况,这样的补叙是为了向读者表明所记事实的材料来源,以增加文章内容的信服力。 ②辅加相关事实。 这两种补叙,都是在已有的完整叙述之后的添加,内容与前文情节并不直接关联,因此文字应力求简洁,免生画蛇添足之感。

还有一种补叙是补足重要情节,作者在前文故意留下情节空白,不让读者一览无余,待事情结局之后再作弥补,方使读者恍然大悟。这种补叙与前文情节直接有关,实际上不过是将本来发生在前的事情有意留待后面交代;笔法正与倒叙相反,而引人入胜的效果却相同,因此最应引起重视。就一件事来说,补叙的位置必在最后;就一篇文章来说,则可在篇末,也可在篇中,当然以前者为多。

五、记叙文的语言

1、语言准确

准确是运用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准确,就是要精确地描摹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表达要准确,往往牵涉到两个内容,一是词义,二是词的感情色彩。词义准确,感情恰当,一般而言,表达就算准确了。因此,辨析词义、把握词的感情色彩,是表达准确的关键。

2、语言简练

简练就是要用极少的文字去表现更多的内容。

高尔基说:“见解的语言中有着最伟大的哲理。”

老舍说:“一个作家的本领在于能用很精练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注意简洁,力求意丰,巧用警句,往往能把文章写得既见解明快,又丰富深刻。

语言简洁,从根本上说是作者思维的精密。语言絮繁,说明作者对问题认识模糊,抓不住要害。所以要训练语言的简洁,首先要训练思维的精密。

简洁是古今大作家共同追求的境界。他们为了写出简洁的文章,无不斟字酌句,惜墨如金。

表到要做到演少意蜂,意约旨远,写人叙事就要抓住本质,通过刻画人物富有特征性的言行,透视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出时代社会的风貌;绘景状物就要抓住特征,通过描摹景物的外部形态,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景物的自然形象;阐发事理就要高瞻远瞩,从时代、历史的高度剖析事理的实质,并揭示长期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要选用大容量词语和扩大词语容量,力求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运用警句是使语言简练地一个突出表现。它精辟、深刻,富于哲理和激情,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简练是简洁明快与丰富深刻的辨证统一。简洁明快来自作者思维的精密,丰富深刻来自作者思维的深广。

3、语言生动

朱自清先生认为:“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可见文章的语言不能光满足于把思想感情说得清楚明白,而且要说得生动活泼。生动就是要语言有点文采。富于文采的语言才有感染力,使人爱看。

形象性是生动性最基本的特征。所谓形象性,就是要把写作对象立体的、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运用描绘性语句和修辞手法是增加语言形象性的有效手段。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一般来说,每个词语的使用都要符合一定的习惯,但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突破常规,灵活地运用词语,可使语言新颖别致,生动活泼。

所谓和谐,是指文章语言的声(声音)、色(色彩)|势(气势)、态(形态)与描绘对象、主观情绪的浑然一体。

语言的和谐是对文章的整体而言的,也就是说,语言的和谐美应是一种整体的美。

文体有别,文章各异,和谐的标准不同;题材相同,题旨不同,和谐标准也不同,作者只有从特定的对象、题旨出发,选择语言调配句式,才能达到和谐。文章唯有和谐,才是准确;唯有和谐,才会生动。

议论文: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喻证法 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散文的文体知识总结

一、什么是散文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因此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得到尽情尽意的发挥。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具体而言如下:

1、时间跨度大:散文常常不受时间的制约,向前则可远涉古代,向后亦可跨及未来,中间又可覆盖今天。

2、空间转换广:散文也可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皆可包容其中。

3、事件关联多: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不论是叙事散文、说理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少了事件,散文就少了“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并连带或补充一些与之有关联的其它事件

4、表达方式活: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动人心魄。

5、结构全文巧:散文的取材宽广,结构尤显机巧。结构不好,文章杂乱无章,结构机巧,“杂乱”亦可成章。这正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最好体现。

四、考点及应试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具体方法:

①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②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①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②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

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①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②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①考题形式:

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②答题思路:a、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b、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考题形式: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有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2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