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5U文学网 > 作文 > 观后感 > 网络文学是文学的新生四辩稿,网络文学更能推动文学的发展一辩

网络文学是文学的新生四辩稿,网络文学更能推动文学的发展一辩

| admin

从客观角度讨论,网络文学的出现是文学的堕落还是新生?

网络文学的出现给了文学作品更多的可能,降低了阅读和写作的门槛,给了文学全新的生命力。

全民阅读

网络文学作品质量并不算突出,很多作品的质量确实不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有一些非常不错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也开始选择网络小说来进行改编,把这些热度很高的作品用另外一种形式呈现在大家眼前。网络小说之所以可以大受欢迎,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相比传统文学,网络小说的故事节奏更快。可以用更多的冲突来快速吸引读者。除此之外网络小说采取的是一种每日更新的模式,更新频率更高,相对也比较稳定。这就使读者有了一种类似于看电视剧的参与感。而且相比电视剧,网络小说提供的参与感更强。作者会根据读者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有些作者还会把读者的想法直接搬到小说中使用。我觉得,不管是哪种文学作品,采用哪种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只要能吸引读者开始阅读,对于读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就算水平一般的网络小说也一定有可取之处。时间久了可以慢慢提高阅读方面的审美能力,有兴趣去接触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可以说网络小说让更多的人选择开始阅读 ,我觉得这应该是文学的新生。

提升阅读兴趣

网络文学没有出现之前,我们阅读的书籍多是各种文学名著,这些作品拥有非常深刻的故事厚度。对于文学素养比较一般的同学来说,阅读起来比较吃力,可能很难理解当时故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想表达的深刻含义。很有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丧失阅读的热情。而网络文学并没有那么强的深度,比较浅显易懂。可以给人们比较轻松的阅读体验。这种作品可能不会给读者带来非常多的人生感悟。但是可以提升大家的阅读兴趣,慢慢的喜欢上阅读。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对文字的审美也会随之提高,从而喜欢上其他更有深度的文学作品。

总结

网络文学提升了人们对阅读的热情,这是一件好事。说不定多年之后,也会出现许多受人认可的网络文学作品。

网络对文学发展的利大于弊---四辩总结

对于网络来说,推动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有力作用,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能迅速的查看新的文学作品,更能快速的阅读各类的优秀文学作品,而且对于我们的思路开阔而言,有着推动性的发展,总之我方认为网络对文学发展的利大于弊

急急急!!!辩题:网络文学的发展是文学的进步 四辩总结

网络文学: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文学创作和阅读形式

1.网络文学的出现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传播形式,是互联网共享时代的产物。

2.网络文学是在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文化传播的创新。

3.网络文学通过网络给读者和作者提供了更便利的交流和沟通渠道,节约了创作和阅读成本,给人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知识海洋。

4.网络文学的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持,网络文学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浇灌和滋润。

明天辩论赛四辩稿 网络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

电脑和网络,作为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一项科学发明成就,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毫无疑问,随着网络的发展,它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当然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网络的影响,而且网络越发展,其对文学的影响也就越大。

而这个影响,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则只有全面的比较才能见分晓。

从利的方面来说,网络使我们与文学的距离拉近了——只要打开网络,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在里面阅读、下载到多如牛毛的文学作品;只要是我们愿意,谁都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写点东西,释放自己的文学梦想。我甚至也曾想为网络给文学带来的这些好处鼓掌.然而,,网络的发展给文学带来的弊端,实在不得不让我严肃地说一句,"网络的发展对文学的弊大于利!"

首先,因为网络的零起点,使得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粗制滥造、无病呻吟的作品,而这泥沙俱下的局面,必然会影响到文学的纯洁性,会降低读者的阅读品味和阅读兴趣,对于文学的繁荣起到牵制的作用。

其次,由于网络的发展产生的便利,写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少象传统的纸质媒体时代那样的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而是追求创作的高效率和自由发挥,对待写作的态度不如以前严谨,甚至于充斥着很多的网络语言,这也会淡化文学的光芒。

另外,由于网络的发展,创作者的版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随随便便的转载甚至于肢解原著,对创作者的劳动没有起码的尊重,这也会反过来影响到创作者的积极性,使文学创作的动力大打折扣。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

急求四辩陈词!我们是反方,辩题是网络用语的使用是文学发展的退步

正方猜测反方立论:

第一,对方辩友可能会无视发展二字,把今天的辩题变成"网络对文学的影响",而举出大量的极具感染力的例子,告诉我们现在网络的问题是如何如何的严重.

第二,就算对方辩友谈到网络的发展,可能也会把它解释为单纯的技术型的发展,而忽略发展中更为重要的制度和规范的完善.

第三,把因为过分商业化给人所带来的浮躁,媚俗以及浅薄等现象归咎于网络的发展.

第四,把网络文学的通俗故意曲解为庸俗,低俗甚至恶俗.对方辩友还可能脱离人类在文学中的能动作用,告诉我们非网络文学追求真善美,而网络文学追求假恶丑.

以上是我方的猜测,若不幸言中,还请对方辩友自圆其说.

反方猜测正方立论:

第一,发展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而网络的发展必将是个不断扩大,更加迅速的过程.

第二,对方基于语言文字是文学的基础,从而推导出语言文字的丰富必定是文学的进步,而网络发展让人们的耳边充斥着大量的新鲜词语,这些网络用语为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正方可能会片面的强调,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畅所欲言的机会,平民化的网络似乎为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希望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层面上进行探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大众一般的认识水平上,对方的立论,我们将洗耳恭听.

正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方要论证的是网络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首先,让我们 来明确两概念:

其一,是网络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而不是网络对文学利大于弊.发展二字其在哲学上的定义就是事物由弱变强,由劣到优的一个过程,因此现阶段出现的网络对文学的弊端,并不等同于网络发展对文学的弊端

其二,网络的发展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其中不仅包括技术的进步,更包括了人类对其的规范和控制,因为不体现人类意志的单纯技术进步是毫无意义的,更无法称其为发展.而今天我们比较利弊的标准就是文学在网络发展的条件下是衰败了还是发展了 学以致用,下面,我方将用传播学的理论,从文学传播过程中的五要素——作者,作品,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的角度一一进行论述.

第一,对文学创造者来说,网络的发展不仅使他们可以十分方便地查阅资料,寄送文稿,与编辑读者沟通交流,更给他们提供了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作品发表平台和评论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当然,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太过于稚嫩,但即使稚嫩如《小学生作文选》,不也曾是多少大文学家们的成长摇篮吗 为文学的进步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吗

第二,对文学作品来说,网络的自由性和兼容性使其从高高在上逐渐回归民间,平民化,大众化,人性化趋势明显.不过,它的这些特点也带来了垃圾文学一定程度上的扩张,但这不更说明网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吗

第三,对文学传播渠道来说,网络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超链接,多媒体等带来的渠道的多样化,即时通讯,快速传播带来的传播快捷化,超越地域限制带来的影响广泛化,电子传输带来的价格低廉化,可谓是多快好省.

第四,对文学受众来说,即能足不出户阅读到海量信息,亦可迅速从中摘选出有用的,还可与志同道合者交流感想,或者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作者,甚至加入到创作的行列中去.

第五,对文学传播效果来说,从最初的BBS到现在的博客,从断断续续不成篇章到挥洒自如自成体系,我们已惊奇地发现网络在朝着更适应文学创作规律的方向发展,其传播效果日渐彰显.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地认为,网络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

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还是来明晰一下概念,网络,显然是指互联网网络的发展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何为文学 他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反应客观现实的一种艺术.而判断网络发展对文学弊大还是利大,就是要看它是否更有利于文学充分真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否有利于文学的创作的工具,即语言文字的发扬光大,以及是否更有利于文学发挥其真善美的导向作用.

接着,让我由此来论证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

文学源于创作的灵感,李白孤舟而漂,方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柳永不贴近市井,哪来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归根究底,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抛开现实的基石,文学的大厦只能轰然倒塌.人们流连于网络,忘记菜场的喧哗,摆脱了挤车的辛苦,且不说对人类发展利弊孰大,至少,让人们在现实中真切接触的减少就让我们不能再奢望能描述《三味书屋》中百鸟的乐声,体会《乱世佳人》的坚强.

纵观网络,大量网络用语充斥着我们的文章.众所周知,网络使用的主流人群是青少年.他们拿起了"886"放下了"依依惜别",有了"1314"抛弃了"山盟海誓",试问文学的工具——语言文字发展至此,我们该向何方寻找"梦里花落知多少"的芬芳.

承蒙网络发展之利,唐僧不曾对茶花女一见倾心,孙悟空投胎为祥林嫂之子,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是该拍案叫绝呢还是扼腕叹息呢

文学需要保护创作积级性,承载引人追求真善美的重任,然而,一味粘贴复制大话改编,让原本纯洁的文学"面目全非",个别网络写手的一夜成名,更是引人蜂拥而上,迎合读者喜好,追求点击率.

歌德六十年磨一剑,方铸《浮士德》,贾岛几经推敲,才有"僧推月下门"

试问,没有千锤百炼,不经几番思索,何来流芳之作 如果文字的堆砌,片断剪贴都是文学,那么,文学将何去何从

防守反攻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立论进行反驳:

谢谢主席,也同样感谢对方辩友给我们带来的精彩陈词,可是对方辩友在您方刚才的陈词中给我们举了网络的发展对文学的利,却绝口不提弊,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辩题,它是一个利和弊的比较,既然是一个比较型的命题,那么对方辩友在给我们列出了利的同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分析一下它的弊,并且向我们论证孰轻孰重,除非对方辩友是想向我们论证网络的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是只有利而没有弊的.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对方辩友是怎么论证的呢.

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网络的发展加速了文学的传播,如果说网络上传播的都是文学,那我们承认那当然是对文学的利,但是问题是网络上充斥着一些不能说是文学的文章,而这些文章恰恰是最受人们所关注的,那么从这一层面上来说,网络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加速了文学的传播,而是加速了这些不能称之为文学的文章的传播,使人们对真正文学的接触的机会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第二,对方辩友说网络的发展对文学的利是多方面造成的,可是我要告诉对方辩友文学是来自于生活的,对方辩友您看到的网络上的东西,您闻到的是桌面上发霉的面包,长此以往,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也叫生活吗 什么是生活,生活需要我们投入于社会,投入于自然,用我们的五官去感受啊.正是这种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才是文学的创作啊,可是网络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多的局限在网络之中,网络的发展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文学的创作是极其不利的.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说我们并没有说到网络的弊,我们真是比窦娥还冤啊!我们刚才在立论里已经说明了,我方并没有说网络不存在弊,但是正如对方辩友刚才所说,网络上现在充斥着许多垃圾作品,但是网络上也有经典作品,有《三国演义》,也有《红楼梦》,为什么你们不说呢 请搜索一下百度,看有多少的莎士比亚呀,你们知道吗 对于对方辩友说的多快好省,我真的非常不明白,难道对方辩友连传播中多快好省这个优势都要否定吗 难道你要我们回到当时"关山难越,锦书难寄"的时代吗 而且对方刚才所说,网络使人沉迷,难道我沉迷在恋爱,我沉迷在打麻将,我沉迷在钓鱼,难道这些不是沉迷吗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立论进行反驳: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对方辩友的立论非常精彩,洋洋洒洒一大篇,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很多漏洞.

第一,李代桃僵.对方辩友把大部分文学自身问题中或者人性的弱点转嫁到网络问题上,譬如网络文学用语问题.

第二,对方辩友所说的发展根本就不是发展,完全就是倒退,按照对方的逻辑,网络必将会越来差,优点会慢慢消失,这哪叫发展呢 如果人类发展了五千年按对方的逻辑是倒退,那人类早就灰飞烟灭了.今天对方辩友口中的文学成了花瓶,任何风吹草动文学就会碎,纵观文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就是在一次次变革中才实现了其自身的成长.当小说白话文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几乎惊呼文学的末日到了,甚至去跳楼自杀,但是小说白话文不正是文学今天的主流吗 最后我请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对方辩友今天洋洋千言,大谈利与弊,那请问对方辩友网络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其标准是什么 对方辩友没有告诉我们,请对方辩友正面对答我方问题.谢谢!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先回应对方的问题,今天我们基于这个辩题的交流已经在我们的一辩陈词中非常明确的告诉对方辩友,那就是是否有利我们文学的创作和语言文字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其反映客观现实,是否有利于发挥文学其向真,向善,向美的导向作用.那么刚才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是我们把文学扩大化,那么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正是由于网络的快捷,便利,广泛,将文学扩大化了,难道这还不是网络发展对文学的弊吗 另外对方说我们把网络的弊端扩大的越来越大,那么我想问对方辩友是不是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只有利没有弊呢 那么我们今天的辩题是不是应该变成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只有利没有弊呢 再者,对方说我们是杞人忧天,那么我想说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的意义就是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告诉大家来认识到这样一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网络的发展对于文学的冲击,对于语言文字的冲击,对于文学这种向真,向善,向美的冲击,难道我们看到这样的苗头还不去想一下吗 在此,我也想问一下对方辩友,网络的发展是不是在任何时候对文学都是利大于弊的

短兵相接

正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中文系有一个文学论坛叫做"守望者".我们的暨南园辩论赛的评委老师伍巍教授曾经在上面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愿把我干涸的文学之泉中的最后几滴甘露奉献给守望者.如果如对方辩友所说,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那么伍巍老师会把这个奉献给一个弊大于利的东西吗

反方:首先回应对方辩友刚才的问题,伍巍老师把他对文学的热爱奉献在网上,那是对于文学的,而并非对于网络的啊,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网络发展的机制是什么

正方:对方辩友把网络和文学割裂开来了,难道这不是犯了哲学上的错误吗

反方:对方辩友,我方并没有网络和文学割裂开来,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第二个问题,网络的发展究竟对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正方:网络文学对我们造成了多大的利处和弊处也说不清,那么我想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就是网络的发展使得文学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使得文学作品在网上阅读的方便性这是不是使其传播效应更好了呢

反方:传播效应是好的,但是对方辩友请记住,传播的前提是什么,是文学的创作,对方辩友并没有告诉我们网络对生活究竟有什么影响啊.

正方:我们怎么没有说对于生活的影响呢,更方便更快捷这不是吗 然后正是因为网络的方便快捷使我们能获得更多的文学作品.这对文学不是利吗

反方:对方辩友请听请楚我们的问题,是今天网络的发展是只利于传播还是又利于创作呢,刚才对方辩友对于我们一辩,二辩,三辩的问题都避而不答,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呢,那只是向大家描述一点——随着网络越来越多的深入人们的生活,那么人们越来越多的脱离客观的现实生活,而客观的现实基础正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啊.那么我倒想问对方辩友了,你们认为文学创作的源泉究竟是什么呢

正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当然是生活啦,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长时间上网就脱离了生活了呢

反方:我倒想问对方辩友在网上的时间长了,是不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少了呢,我就不明白了,如果你在同等条件下,您是想跟网友对着电脑聊天呢,还是说在花前月下散步呢

正方:我想问对方辩友是不是您总是能在花前月下散步呢 我想问对方辩友您刚才说我们脱离生活,那么我想说我们还有很多人迷恋打麻将,迷恋上街买衣服,还有睡觉,我想请对方辩友证明迷恋打麻将弊大于利

反方: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打麻将是不是一个文学问题呢,如果它是一个文学问题,那我们觉得它需要改正.对方辩友一再回避我方问题——网络发展的机制是什么,那对方辩友究竟是不想答,不会答还是不敢答呢

正方:我方刚才已经回答对方问题,对方却纠缠不清,对方对于我方问题也是蜻蜓点水,一点而过.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对事情对有其自身的选择,对方辩友说我们沉迷于网络就是说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那我请问对方辩友有的人迷恋音乐,有的人迷恋绘画,而不去搞文学,那么难道音乐与绘画都对文学弊大于利吗

反方:其实对方辩友还是没有明白今天网络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网络上的事物与现实的事物有什么区别,如果有区别,这些区别到底是什么

正方:那我想问网络反应现实生活,是网络反映的现实生活更为具体还是纸张反映的现实生活更为具体

反方:首先回应对方的问题,它就是本来网络的出现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正是由于网络它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出,那么我们越来越多的离开了街市的喧闹,随着无纸办公的推出,我们越来越多的少了办公室的人情冷暖,正是由于这些,动摇了我们文学创作的源泉,那些可都是亲身经历啊,对方辩友.

正方: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是如何改变的

反方: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刚才对方辩友对我们说网络的发展有利有弊,却没有告诉我们弊在哪里,究竟是对方辩友不了解呢,还是没有弊呢 还想请问对方辩友网络的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 还是网络只是为文学而发展呢

正方:我现在告诉对方辩友一个趋势的问题,趋势是什么,我现在来告诉对方辩友,网络是更加具有反思精神的涌现,使网络平台更加丰富,文学内容丰富,读者更加深刻,随着网络文学存在的丰富,会有更加严格意义上的网络的发展.

反方:我们也了解,但我们今天讨论的的确是一个趋势的问题,我们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去看它,我还想请问刚才的问题,网络是不是任何时候对文学都是利大于弊呢

正方:正是由于网络还不规范,才更需要网络的发展啊,对方辩友刚才对文学的发展利大于弊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在这里我想要感谢对方.

反方:不用谢,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网络的发展是不是能解决文学发展的所有问题

正方:是不是网络的发展不能解决文学的所有问题,就是说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就弊大于利了呢

反方:对方辩友,网络的发展并不能解决文学的创作性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可以由网络来解决了,网络的这种发展对人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频率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

正方:我们说网络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合作.

反方: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网上的垃圾文学需要进一步清除……(时间到)

正方:那么人类发展5000年,难道对方辩友也告诉我们是……(时间到)

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能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 总结陈词

网络文学的出现给传统文学理论造成了全方位、强有力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角色的转换、创作过程的复杂化、文学阅读方式与文学价值的变异和文体特征的模糊化上.

网络文学自觉地吸取了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有益成果,拓宽了文学的生存空间,丰富了其表现力,使传统文学获得了新生.然而,由于缺少深度和美学追求,网络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又陷入了深刻的危机.本文试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角度探讨其涵义和特性,为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作些努力.网络时代来临了,网络文学的崛起将会猛烈的冲击传统文学的话语权力。因为网络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文学是大众参与的文学。网络文学不仅将会引开一大批传统文学读者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将会通过网络的特点,侵蚀传统文学话语权形成和分割的流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不仅不需要先做官,甚至任何人都不需要生花妙笔,都不需要名人推荐或编辑部熟人,只要你能有一台还不算太差的电脑,再加一部电话一个解调器,你就可以上网自由地发表你的文学作品,发表你的文学评论。虽然网站上也有编辑和管理者,他们有一些类似传统文学话语权所有者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但一则他们相对要有更多的宽容性,另外各类网站的繁多也足以使不同的网络文学写作者为自己的作品找到发表的地方。

在网络文学中,传统文学中编辑和评论者所拥有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剥夺了。编辑没有能力阻止别人在网上发表作品,专职评论者在网上发表评论时,也无法使自己比一般读者的发言更理直气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这里,人们更少相信和服从所谓的权威,人们不仅有更多自己说话的权力,也有更多自己判断和鉴赏的能力。在这里,一部作品能有多大的价值和多高的地位,与传统文学的编辑无关,也与专职评论家的评论无关。发言权的平等,将使网络文学中更少一些话语权力,更多一些民主。从这种角度来看,网络无疑是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在网络上,任何作者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文学试验,选择他(她)所喜欢的题材和写作手法,表达他(她)想表达的思想。在传统的文学话语权力缺席的情况下,网络文学将更有利于促成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和繁荣局面。应该说这是时代的一种进步。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文学无疑也将会更加发展壮大。以书刊报纸为主要媒介的传统文学,失去的将不仅是部分读者,更重要的是还有话语权力。这一进程的发展演化可能是比较缓慢的,但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它的影响必将会越来越清晰。

信息的传播需要媒体,网络便被称为除了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之外的“第四媒体”。网络文学看起来只是改变了写作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际上却是写作领域里正在进行的一场革命。传统文学必须面对网络文学的挑战。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网络文丛”首批两种《告别薇安》和《旧同居时代》火爆2000年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受到文字评论界和读者的关注,更有评论指出图书市场将由“读图时代”进入“读网时代”。于是作家们普遍感到一种危机,认为当今时代,如果不懂得使用第四媒体进行创作,再过几年就会被淘汰出文坛。而另一些作家认为网络文学只能称做“文学的卡拉OK”,永远代替不了传统文学。网络作品不具备文学的品位,第一次写作都可以进入网络,那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交流,甚至是连文学形式都不具备的交流。

换笔的意义

换笔的意义并不只是书写方式的改变,它标志着主体能力的新飞跃。人的思维具有模式化特点,人们在电脑上写作时,随意自如的写作方式较容易摆脱了人脑的思维定式,增强思维的发散性和跳跃性,使创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一直保持旺盛的创造精神,始终处于写作的冲动之中。因此,电脑天然地赋予了网络文学灵动酣畅的审美特质。而传统的纸笔写作只是把事先在心里写好的腹稿抄在纸上,写作的冲动容易阻断。

超文本的写作成品载体

传统的写作成品是以文本为主要形式,载体是纸。随着电脑的普及,写作成品的载体由纸张迁移到计算机存储器上,以超文本为主要形式。超文本本质上是互相连接的数据,它采用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组织块状信息,没有固定的顺序,也不要求人们必须按照某种顺序从事阅读。如果说网络瓦解了意识形态的信息霸权,那么网络文学则打破了文学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发布自己文学作品的空间,网络完全能够畅通无阻地传送文本。也就是说,任何人可以自由上网写作,如果愿意发表的话,可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看到。在文学领域,霸权的消除,自由的确立,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以传统文本为基础的版权观念已和网络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们站在共享的高度主张“自由的文学”。

自由开放的创作心态

文学的本质是真实。文学创作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网络创作更能体现人的本真状态。在屏幕前随心所欲、言所欲言,在网络上随意自由地发表,不必接受有关部门的审查、把关。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主体“我”主宰的一切,摆脱了其它传播媒体制约的束缚,剔除了较多的功利色彩,使主体的创作心态显得更加自由、开放,无拘无束、绝对自我。阅读网络作品,我们可以感悟到一种个体生命自由自在的挥洒。这里没有谋篇布局一类的处心积虑,而是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我”的生命体验和对爱情、迷惘、生存、困惑的淋漓尽致的宣泄。女青年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暖暖》、《七年》等曾在网络上被重复转贴并广为流传。张建的《旧同居时代》描述了新一代青年人在剧烈的时代变迁面前的迷惘、感伤、困惑。漓江烟雨的《我的爱慢慢飘过你的网》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网络言情故事,小说中所述的网络之恋的纯美纯情及网络与现实之间难以弥合的距离产生的凄绝之美催人泪下。

较之于传统文学,现阶段的网络文学还比较幼稚,它们的最高主题并不具有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大多是生命的本能冲动。然而正是这种本能的创作形式,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抒情、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因而有愈来愈多的网民乐此不疲。这无疑扩大着文学爱好者和业余创作者的队伍,扩大着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人预言,在作者和网站的努力下,开一个时代的先声,甚至产生网络中的鲁迅、郭沫若、巴金,也并非不可能。

交互性的文学鉴赏

在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受众者的鉴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文学创作起着升华、导向的作用。传统文学作品中写作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特权行为,读者对作品只能被动地接受和认可。由于日新月异的电脑技术的推动,文学鉴赏出现了由凝神静观向交互性转变的趋势。交互性是指作为第四媒体的电脑实现了创作者和受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你的作品一旦在网上发布,受众者的鉴赏言论随时都会反馈给你,与你进行审美交流。受众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爱好,对你的作品进行修改、补充,创造出适宜自己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新的文本。总之,交互性使电脑真正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媒体。写作成为作者和受众者的共同创作,写作和阅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因此人们的参与热情由此空前高涨,文学所能产生的效果也空前热烈。

有人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我们这个时代:一“网”打尽,无“网”不胜。写作方式的革命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笔和电脑也许还要共存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当下,网络文学并不能够终结传统文学,也不可能终结传统文学。但是,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确实给传统文学带来巨大的冲击。素以“精神贵族”自居的文学家们,如果至今仍以不知电脑为何物而孤芳自赏,更不用说拥有网址,这是不是有些“自负”的悲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文学的悲哀。

以电脑文本为纸媒作文并在网站社区论坛以bbs的方式发帖的文学模式统称为网络文学(红楼梦等载留到黄金书屋的不属此列),以社区注册形式登录bbs发帖并自我感觉良好的家伙都统称为网络作家(以曹雪芹为注册网名的不属此列);把文字写在沙滩、岩石、砖头、竹片、布帛、纸张等的作文统称为传统文学(在这里,古典文学、代文学、当代文学都属此列),以此作文的不论不要稿费的古人还是为膏梁谋的当代人都称为传统作家(古人要后人评,后人要作协评)

网络文学搬到网上了,这是前无古人的事。首先是对目前文坛的挑战。当网络真正形成之后,就必然在某种程度上解除了对文学时空的某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发表”、“不发表”、“能发表”、“不能发表”的界限,减少了文学交流之间的流通环节,使得创作者和读者获得相对最大和最自由的双向交流和选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知名作家不需要和杂志打交道,不再需要杂志和出版社的“隆重推出”,和一些批评家有意识的“炒作”,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来和读者交流,并获得自己的收入,真正实现作家作品与读者的直接见面(消除柜台的服务)而新进的作家也不用去找关系、托友人去发表自己的作品了。这是文学体制的革MING。

“网络文学把年轻人最有活力和激情的思想表达出来。”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小说《双驴记》作者王松说:“传统小说主要是靠语言来表达,这么多年来,绝大多数中国小说家只注重自己叙述的语言,甚至用毕生的精力来追求。而网络文学的语言是那样睿智和生动,很多作品是在极其松弛和轻松的心态下完成的。”网络更为每一个渴望成为作家的人,提供了超越传统写作多得多的便捷与机会。作家出身网络不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还表明了网络作家特殊的才情.

网络写手较之传统写手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写手使用的是笔,而网络写手使用的是电脑和网络。传统写手与编辑联系使用寄信和电话,而网络写手则是使用QQ与电子邮件。较之传统写手,网络写手更加显得"e"化,其工作效率要比传统写手高得多。

纸媒体上的作品和作者都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证的,他们的付出也是有一定的代价的。在纸媒体上发表自己的作品有这样的程序--申核,删改,老编的挑剔……那样的烦琐。一个很有才华的作者也许在纸媒体上不被看重已经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纸媒体来说,他们更加愿意培养有资历有内在的作者,对于多数的普通作者,他们不象网络一样可以广种薄收,由于经费和人力他们只能精挑细选,以作品的质量来保证和维持媒体的发展。也正是这样的严格要求和局限,纸媒体才会以实力和权威的形象在社会发展。多少年来,这似乎已经无可取代了。纸媒体可以给作者应有报酬和应享的待遇和承认,这也是文学追求者获得认可的目前的唯一出路。而网络却不能。网络文学出现的是小资调情,风花雪月,爱语昵喃,由于是在线原因,目前尚以短片为主。在网络文学发展的作家或者说是写手,我觉得,极大部分的人都是有着文学基础和追求的人。但是,作者在面对自己文学追求的失败后,创作的激情大大的枯萎和减退,因为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他们甚至失去了对文学的热爱,可是在他们的骨子里,依然潜藏着对文学的希望,他们想去赢得社会的认可。在网络文学出现后,这些受到挫折的写手仿佛又找到了自我,又看到了希望。由于他们的作品可以不受纸媒体的严格局限要求,而发表,创作的激情和文学才华又有了展现,自己又有了创作空间,所以他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弥补,自己的才华也得到了发挥。网络文学是随着网络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鲜事物。我们不应该将这种新鲜事物当作所买的一双新鞋一样,目的只是用来走老路。传统文学因为传统认识或者说是历史惯性的影响,它不可能像网络文学那样在发展的道路上显现出这么大的活跃与冒险。网络文学好比手里的热武器,传统文学好比手里的冷武器,如果将热武器当作冷武器来用,那无疑是对运用新鲜事物的一种退步。

在传统文学上发表有违传统内容或形式的文章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在网络文学上则没有这么多的限制。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网络文学给写作者所展现出的舞台是传统文学所无法比拟的。另一个舞台另一种生命个性的存在。

陈村指出‘“文学的全部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有高峰,许许多多的人在文学中积极并有所获得难道不是又一层十分伟大的意义吗”

一般来说,网络原创文学的作者大多是业余写作的人士。作者的业余性,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题材覆盖面,非人文类专业人士活跃发散的思维方式也给文学增加了诱人的活力,而创作时有感而发、非功利的出发点,则更符合文学最原始的功能,更能展现心灵的真实。

从海外游子渴望中文交流的自发组合;到以风险投资为基础的商业网站“榕树下”、“网易”大张旗鼓地举办网络文学大赛,任传统文学对原创作者们居高临下挑剔品评;再到今日传统媒体的编辑们伺伏于论坛之侧,期望发现能够引起更大出版热点的新生力量。11年,网络文学已经渐渐生出自己的羽翼,虽不健壮,却不容忽视了。

作为文学的一支,优秀的网络原创文学与传统文学具有同样的质素:流畅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质朴的情感、深邃的哲思。但全新的载体也赋予网络文学以迥异于传统文学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为文学注入了新的魅力与活力。在本文中,将就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进行论述,从而总结出网络文学的一些独特风格。

首先,由于输入方式变化,使作者对文章的修改加倍便捷,但也对作者的准入提出要求,即作者需要熟悉键盘输入或至少对电脑及网络有一定了解。这使一些传统作家,尤其是年级稍长者难以轻易适应这一新的创作方式。因个人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的不同,一些作家在互联网普及的过程中便自觉加入其中,参与论坛创作,如八十年代曾享有盛名的现代派作家徐星;一些作家则以个人网站或驻站作家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在网上推广,设置论坛或留言板与读者进行沟通,如王朔;但大多数作都仍与网络较为隔膜。总之,能够在网络时代进入真正的网络文学创作的传统作家比较鲜见,大部分网络文学的作者,都是中国文化体制外的业余作者。

其次,网络文学的创作具有交互性的特征:作者可以边写边张贴,随时得到读者的反馈,从而对后续写作进行调整及修改前文——这种互动性使网络文学最大限度地帖近了读者,从而充满活力。而传统文学基本上是全部完成后才能够寻找发表或出版的地方,在发表之后得到普通读者反馈的可能性很小,换句话说,中国作家,尤其是那些在文化体制内部,有固定的工资及稳定生活来源的专业作家们,其创作闭门造车的情况比较普遍。

第三,也是本文将着重论述的一点,即网络文学对文学主题的开拓:网络写作与发表的简便,使许多业余作者得以使自己的作品找到读者、得到反馈并从而受到鼓励继续创作。一些以往在传统媒体上不易受到编辑青睐的主题与写作方式得到了生存空间。而它们以往的结局却往往只是成为抽屉文学,甚至可能因为主人预测到这一后果而胎死腹中。

如科幻小说,以往由于发表空间的短缺——在相当长时间中全国只有一本专门性杂志科幻世界,和中国专业作者占主流地位的传统。因此导致科幻小说这种需要作者拥有较深科学素养和丰富想象力的门类在中国极端萎糜,几乎沦为科普类的儿童读物,名存实亡。

然而,事实上科幻小说拥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当网络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一些科幻类的主题网站相继涌现,其中颇有一些质量不俗,如“失落的星辰”、“飞腾科幻小说组”等。这些网站及其他一些综合性网站所附属的文学论坛为科幻小说的网络发表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与读者群。使许多理工科出身、从小喜爱科幻小说的业余作者得以绕过投稿审核的瓶颈,将自己的奇思妙想直接张贴到各大论坛,并迅速得到科幻爱好者的拥笃,其写作技巧也在读者的反馈、建议下逐渐成熟,最终成为网络原创领域的热点作家。

网络热点反过来再作用于市场化之后的出版领域,使这一原本不受重视的文学门类成为各大书店占显著位置的畅销书,目前在科幻小说界最富盛名的作家刘慈欣的成功即为一个典型事例。这一事实转而刺激更多人投入网络原创科幻小说的创作。科幻类的期刊也相继创刊,依托网络,经营得风生水起。

其他如“同人类”小说——如以金庸小说人物为蓝本的,江南的《此间的少年》、杨叛的《小兵物语》;以《西游记》乃至电影《大话西游》为蓝本的今何在的《悟空传》、《沙僧日记》;玄幻类小说——如在网上享有盛名的罗森的大长篇《风姿物语》、老猪的《紫川》,都依循着如上过程成为网络文学中重要的门类并打入传统出版领域,得到更广泛的读者。

应该指出的一点是,一部网络原创作品是否被传统媒体看中并出版、发表,并不能成为判断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依据:由于市场化的运作与对畅销的渴望,编辑们往往把目光集中于那些在大型论坛上点击率特别高,掀起阅读热点的作品;而由于网络上读者年龄分布明显偏低——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3年度对网民年龄成分的调查,绝大多数网民为三十岁以下青少年,教育程度也普遍偏低,本科以上的用户只占3.1%——导致一些题目哗众取宠、主题相对肤浅但情节煽情的作品更易受到造捧(如早期的《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和近期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而一些较严肃深刻的作品则有可能被淹没在文海之中,使喜欢阅读这类作品的读者无缘一见。

这种状况,呼唤着文学原创网站主题与针对读者层次的细分,期望大而全则不易精深。然而细分出的层次较高的主题专门网站往往不以吸引人气为能,也就很难进行商业化的融资,是需要扶植的公益性网站,而中国目前所实施的网站注册制度则要求非事业性机构下属的网站必须持卫商部门核准的营业执照办理经营或非经营性注册审批,否则视为非法,使现有的个人性公益网站进退维谷,这大大扼制了中国互联网资源的生产与利用。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中国上网用户数与计算机数分别比前一年增长35%和48%,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这种年龄分布的状况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改变,网络文学因此而受到的不利影响也会消除。

21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