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语录

5U文学网 > 语录 > 晚安语录 > 美国文学作家及作品人物,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及作品

美国文学作家及作品人物,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及作品

| admin

求英美文学史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代表人物有莎士比亚 (英国)、狄更斯 (英国) 、马克吐温(美国)、约翰·德莱顿(英国),海明威(美国)。

一、莎士比亚

1、人物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

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2、代表作品介绍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

该剧讲述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

《罗密欧与朱丽叶》虽是一出悲剧,但两个青年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本身却不可悲。他们不仅彼此相爱,而且大胆追求他们的爱情.不惜以命拼争。

他们的爱情力量使他们敢于面对家族的仇恨,敢于向生活中的障阻挑战。他们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模式。不怕做赎罪的羔羊,因而他们的死亡虽是生命的终结,却在道德上取得了胜利。

终于使两个敌对的家族言归于好。许多学者和评论家从这个意义上称这出戏是乐观主义的悲剧,也就是人们惯说的悲喜剧。

二、狄更斯

1、人物介绍

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日尔曼人。

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

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

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代表作品介绍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

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三、马克吐温

1、人物介绍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

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2、代表作品介绍

《百万英镑》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发表于1893年。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

文章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四、约翰·德莱顿

1、人物介绍

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一生为贵族写作,为君王和复辟王朝歌功颂德,被封为“桂冠诗人”。

主要作品有《时髦的婚礼》、《一切为了爱情》、《阿龙沙与施弗托》(诗作)、《论戏剧诗》、《悲剧批评的基础》等。

他也是英国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批评家和戏剧家,他通过戏剧批评和创作实践为英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学诗人一词就是他最先提出来的。在欧洲批评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2、代表作品介绍

在戏剧创作中,约翰・德莱顿把法国人在戏剧情节上的规范和刻画的华丽描写结合起来,其中也展示出他自己是莎士比亚的追随者,这种混合类型戏剧的最佳实例就是《一切为了爱情》。

这是约翰・德莱顿用来勇敢地向他的偶像莎士比亚发出挑战的作品。

正如诺伊斯教授所说,他这一成就最伟大的见证就是“刚看完莎士比亚的‘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我们仍能从德莱顿版本的故事中获得极大乐趣。”

五、海明威

1、人物介绍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代表作品介绍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

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廉·莎士比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尔斯·狄更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吐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德莱顿

美国的知名文学作家有哪些呢!

美国文学的雏形

早期的美国文学是从欧洲文学的样式和风格中衍生出来的。例如,维兰德和查尔斯·布罗克登·布朗的小说创作就是对英格兰哥特小说的模仿。就连华盛顿·欧文的杰作《李伯大梦》和《沉睡谷传奇》也是十足的欧洲风格,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景改为美国而已。

美国文学的诞生

美国第一位在小说和诗歌创作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家是艾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他于1835年开始短篇小说的创作,其作品包括《红死病》、《陷坑与钟摆》、《颓败之屋》和《莫尔格街凶杀案》。他的创作触及了前人很少涉及的心理学领域,并且将神秘、幻想等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之中。

1837年,年轻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将他的一些短篇小说集结成册出版,名为《重讲一遍的故事》。这是一部包含了丰富的象征主义及神秘主义元素的作品。后来,霍桑又开始写作长篇的传奇小说、类寓言小说,他的本土小说《新英格兰》以人类的内疚、荣耀和情感上的压抑为主题。霍桑的代表作是《红字》,讲述一个因通奸行为而被驱逐出社区的女人的故事。

霍桑的小说创作对他的朋友,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年-1891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赫尔曼·梅尔维尔以自己早期的水手经历为蓝本创作了许多富有异国情调的小说。在霍桑的影响下,麦尔维尔的小说中也融入了很多哲学上的思索。在其代表作《白鲸》中,作家通过对一场惊心动魄的捕鲸历程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类痴迷状态、人性中罪恶成分以及人类如何战胜这些天性的思索。在他的另一部短篇杰作《比利·巴德》中,梅尔维尔则戏剧性的描写了战争时期一艘船上人们责任和同情心的主题。梅尔维尔的那些涵义深远的杰作销量少得可怜,而梅尔维尔本人在有生之年也没有获得应有的声誉。直到20世纪初期他的作品才重新被人发掘并被给予公正的评价。

1836年,曾经做过联邦政府部长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年-1882年)出版了一部散文作品《自然》,主张人类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自然世界来代替笃信宗教或试图达到某种玄妙的精神境界。他的思想不仅仅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作家,以致于形成了一股“先验论”的文学思潮,而且还通过他本人大量的演说而影响了公众。

除爱默生外,最具天赋的先验论思想家是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他是一位坚定的新教徒。梭罗曾独自一人在一片密林环绕的湖畔小木屋中独居了两年,并完成了《瓦尔登湖》。那是一本论文集,主要思想是反对无所不在的、组织严密的社会对人性的束缚。梭罗激进的思想对后世美国小说中人物的个人主义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吐温(真名为塞缪尔·克莱门斯,1835-1910)是美国第一位生于美国边境密苏里州而非东海岸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包括论文集《密西西比河上》以及小说《顽童流浪记》。马克·吐温的风格受新闻学影响很大,尽管根植于美国本土,语言质朴,却也具备很多发人深省的幽默元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文学创作语言。他笔下的人物的言谈往往非常生活化,十足的“美国味”,并且使用方言、新生词汇和地方口音。

亨利·詹姆斯(1843年-1916年)的作品关注所谓的新旧世界(指欧洲和美国)的差异。尽管他出生于纽约,却在英国度过了一生的大部分光阴。他的很多小说都关注那些旅居欧洲的美国人。詹姆斯的作品往往使用结构复杂、风格高雅的语汇,注重描写情感上的细微变化,这使得他的作品显得晦涩难懂。相对而言,他有两部作品比较容易读懂,分别是《黛茜·米勒》和《碧卢冤孽》。前者描写一个迷人的美国女子在欧洲的生活,后者则是一个灵异故事。

美国抒情诗

19世纪美国两位最伟大的诗人彼此的性情和风格都截然不同。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曾经做过工人、旅行家,而且在南北战争中志愿做过护士。他是一位诗歌的革新者。他在篇幅浩大的诗集《草叶集》以无拘无束的诗体和长短不一的诗句来象征美国无所不在的民主精神。诗人将自己生命的历程和美国一代人的生命历程视为一体,努力使自己不要变成一个粗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例如,在《草叶集》中收录的重要作品《我自己的歌》里,惠特曼如此写道:“这就是那些不同年龄、不同处所的人们的思想/ 我对他们并不陌生”。

惠特曼也是一位关注人的实质而非精神的诗人。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在研究美国经典文学的时候,曾经如此评价惠特曼:“他是第一位向‘人类的灵魂高于肉体’的陈词滥调开炮的人”。

和惠特曼不同,埃米莉·迪更生(1830年-1886年)是一位独具在马萨诸塞小镇的上流社会的未婚女子。她的诗作充满灵性和智慧,结构精巧,深入心灵。她的作品和当时的美国社会格格不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得以出版。

埃米莉·迪更生的很多诗作都以死亡为主题,并带有揶揄的意味。她的一首诗这样开头:“由于我无法逃避死亡/ 死亡却对我望而却步了”。她的另外一首诗作则戏谑自己一样的女子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她这样写道:“我是一个不存在的人/ 你呢?/你也是个不存在的人么?”

美国文学的黄金世纪

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小说家们将观察的触角深入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同时关注上流社会和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伊迪丝·华顿(1862年-1937年)的小说反映上流社会的生活,而她本人就生于美国东海岸富裕的地区。她的杰作之一《纯真年代》描写了一个男人徘徊于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女人之间,却最终选择了那个传统的、被上流社会所能接受的女人的故事。和她同时代的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最著名的作品是关于南北战争的小说《红色英勇勋章》。克莱恩在他的《街头女郎梅季》中描写纽约妓女的生活。西奥多·德莱赛(1871-1945)在他的小说《嘉丽妹妹》中讲述了一个乡村少女来到大都市芝加哥,并成为一个有钱人姘妇的故事。

作家们在文学风格和形式做出了许多可贵的尝试,并终于导致创作主题彻底的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彼时正流亡法国巴黎的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出版小说《三个人生》。这是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创作,其中融入了作家所熟悉的立体主义、爵士乐以及其他现代艺术思潮等元素。

诗人艾兹拉·庞德(1885年-1972年)生于爱达荷州,却在欧洲度过了一生的大部分光阴。他的作品体系复杂,晦涩难懂,经常在文学中融入其他艺术样式的元素,并在东西方文学中广泛汲取养分。他对许多诗人都产生了影响,最著名的就是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1888年-1965年),另一个旅居海外的美国诗人。艾略特的诗作以玄奥著称,融入了许多象征性的元素。在其代表作《荒原》中,诗人通过描写一系列支离破碎、气氛可怖的图景,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充满敌视和偏见的社会。艾略特的诗歌和庞德的诗歌一样晦涩难懂。《荒原》的一些版本甚至需要诗人自己作大量的脚注,才能让读者大致读懂。艾略特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的作家们也喜爱选择战后世界的觉醒与幻灭作为题材。费滋杰罗(1896年-1940年)的小说创作生动的描述了20年代美国社会躁动不安却又无比沉闷的氛围。费滋杰罗最热衷于表现美国年轻人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沮丧中融入社会的过程,代表作品是《大亨小传》(乔志高译)。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曾在一站期间从事过救护车司机的角色,亲眼目睹了死亡和暴力的惨烈。战场上惨绝人寰的屠杀行径使得他痛恨抽象、空洞的文学语言,认为这样的语言只能粉饰太平,误导读者。于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删除可有可无的语汇,语言洗练简洁,直接切入主题。他赋予自己的作品以道德约束,并颂扬那些在重压之下的勇敢者。他小说中的主角通常是强壮、沉默却不懂得取悦女人的男人。《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出色的作品。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史坦贝克(1902年-1968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的很多小说便以故乡作为背景。史坦贝克的小说风格简练,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为他的作品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却无法讨得文学评论家的欢心。史坦贝克经常描写贫穷的工人阶层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反抗自己的命运的过程,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具社会意识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愤怒的葡萄》,讲述了贫穷的裘德一家从俄克拉荷马州千里迢迢的迁徙至加利福尼亚,寻求幸福生活的故事。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薄煎饼》、《人鼠之间》、《罐头工厂》以及《伊甸园东》。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繁荣的美国戏剧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戏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美国第一位伟大的剧作家是尤金·奥尼尔(1888-1953),他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奥尼尔的剧作在古典神话、圣经以及现代心理学等领域取材,直白的描写性和家庭争端问题,但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于人们对自己身份认同问题的探索。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长夜漫漫路迢迢》(乔志高译)是一部规模很小,主题却很深刻的悲剧,以作家自己的家庭生活为蓝本。

这个时代的另一位美国本土的剧作家是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他来自美国南部,热衷于以自己的家乡为故事的背景。他的剧作通常十分诗化且煽情,经常以一个情感细腻的女子被困于一个蛮荒的环境为主题。他的一些剧作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包括《欲望号街车》和《朱门巧妇》。

来自南方的声音

其实,在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五年,便已经有一位美国作家获得这一殊荣,那就是威廉·福克纳(1897-1962)。福克纳以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名为“约克纳帕塔瓦”的虚构的地方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他以看似未经修饰的人物的思维轨迹为线索来叙事,以此来揭示人物最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一技巧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意识流”。作家还经常打乱时间顺序来叙事,用以揭示过去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他最优秀的作品包括《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等。

福克纳是美国南部文学崛起的一个代表人物。南部文学的代表作家还包括杜鲁门·卡波特(1924-1984)和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尽管卡波特的创作领域包括长短篇小说以及散文,他最杰出的作品却是纪实文学《冷血》。这部作品记录的是一宗真实的连环杀人案,体现了一位小说家高超的心理分析技巧和优美的文风的绝佳结合。其他擅长写纪实文学的作家还包括诺曼·梅勒(1923-)和汤姆·沃尔夫(1931-)。前者在收入《夜晚的大军》中的《五角大楼》一文中描写了一场反战大游行,而后者的《太空先锋》则真实的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的生活。汤姆·沃尔夫是美国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人物。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她能够以旁观者的冷峻目光观察她的家乡——新教传统根深蒂固的美国南部社会。她笔下的人物多半是正统的新教徒,同时迷恋上帝与魔鬼。她以其悲喜剧风格的短篇小说而著称。

黑人文学

20年代,位于纽约曼哈顿哈莱姆区的黑人艺术家社区逐渐崛起,发动了“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在这场文艺运动中产生了诸如朗斯顿·休斯(1902年-1967年)、康蒂·库仑(1903年-1946年)以及克劳德·麦凯(1889年-1948年)等极具天赋的诗人。小说家佐拉·尼尔·赫斯顿(1903年-1960年)将传统的小说叙事与非裔美国人的口头传播的传说和历史结合起来,并且融入了人类学元素。她在小说《凝望上帝》中描写一个非裔美国女人的生活和婚姻。她的创作影响了后来的黑人女性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文学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导致许多黑人作家跻身美国文学的主流。詹姆斯·鲍德温(1924年-1987年)在作品《乔万尼的房间》中表达了对种族主义的蔑视和对性解放运动的支持。拉尔夫·艾利森(1914年-1994年)在《隐形人》中以“隐形人”喻黑人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将非裔美国人的境遇和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结合起来。

垮掉的一代

50年代,美国的西海岸出现了一群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和艺术家。这些人热衷于爵士乐,认为战后的社会已经疲惫不堪,主张人们应该在、酒精和东方的神话传说中寻求更多新鲜的体验。诗人艾伦·金斯堡(1926年-1997年)在其作品《嚎叫》中奠定了这一流派反抗社会和追求视觉迷幻的风格。这部作品以惠特曼风格的句式开头:“我亲眼看到我们这一代最美好的心灵被疯狂所毁灭……”。杰克·克鲁亚克(1922年-1969年)在他插话式风格的小说《在路上》中为“垮掉的一代”纵情享乐的生活方式大唱赞歌。

后现代主义文学

以下一些作家的作品可以勾画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大致轮廓:托马斯·品钦、威廉·加迪斯、罗伯特·库维尔、威廉·H·加斯、约翰·巴斯、雷蒙德·费德曼、唐·德里罗。这些作家共同的特点在于:主张每个具体的“文化结构”都应该服从一个范围更庞大的叙事结构,因此没有任何一种结构是完美的;理想的叙事结构是人们所无法预知的;知识具有无法改变的不确定性。所有这些思想导致“类型之类型”理论的诞生,以及《芬尼根守灵夜》式的结构迷阵。

由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仍在建构之中,目前学术界还无法为这一流派的作家和作品下一个客观的评述和结论。人文主义与解构主义,整合与分裂,单一和多元,究竟孰优孰劣,目前尚无法判断。而实际上,这也是托马斯·品钦、雷蒙德·费德曼、奥斯瓦德·维纳、汉斯·沃尔什朗格、雅克·德里达、詹姆斯·乔伊斯、阿诺·史密特、弗拉基米尔·索罗金等后现代主义作家的初衷。

充满智慧的灵魂

 从欧文和霍桑的年代一直到今天,短篇小说一直都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文学样式。约翰·奇佛(1912-1982)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小说将不断成长着的美国大城市周边城镇人们的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奇佛长期供职于以智慧和成熟著称的杂志《纽约客》。

近些年来,美国出现了许多来自边缘人群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取得了振聋发聩的效果。例如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意识流小说中的杰作;莱斯莉·玛尔蒙·席尔柯(1948-)的小说《美国土生子》大量应用口语,并引入民间传说等元素;华裔作家谭恩美(1952-)在小说《喜福会》中讲述了她的父母早年在加州的经历。古巴裔作家奥斯卡·黑杰罗斯(1951-)的小说《曼波之王的情歌》荣膺1991年普利策文学奖。埃德蒙·怀特(1940-)所著的包括《一个男孩的故事》的系列小说反映了美国同性恋人群的欢乐与痛苦。近些年来,美国的一些黑人女作家大行其道。其中,托妮·莫里森(1931-)以其小说《宠儿》和一些其他作品赢得了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二位获此荣耀的美国女作家。

其他人物

海明威 ,达希尔·哈密特和雷蒙德·钱德勒,欧·亨利、辛克莱·刘易斯、艾茵·兰德、左拉·尼尔·赫斯顿、蕾切尔·卡逊、理查德·赖特、薇拉·凯德、保罗·奥斯特等。

拥有国际声誉的美国诗人包括:艾略特、艾伦·金斯堡、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约翰、格林里夫·惠蒂、瓦尔特·惠特曼、埃米莉·迪更生、罗伯特·佛洛斯特、艾兹拉·庞德、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查尔斯·布考斯基、罗伯特·劳、格温多林·布鲁克斯、朗斯东·休斯、奥格登·纳什、谢尔·希尔弗斯坦、威廉·S·伯罗斯、E·E·肯明斯、玛雅·安吉罗。

美国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有:威廉·福克纳,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代表作《人间天堂》、杰克·伦敦,代表作《野性的呼唤》、海明威,代表作《老人与海》、马克·吐温,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1、《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9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

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做一补充。该作品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

2、《人间天堂》

《人间天堂》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处女作。

它的问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作为“爵士时代”的魁首和桂冠诗人的地位。在《人间天堂》中,菲茨杰拉德通过对艾莫里“幻想——追求——破灭”这一历程细致入微的描绘,“将青年人狂热追求‘美国梦’的幻想和注定要破灭的这一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又名《荒野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

作品讲述巴克原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爱犬,经过了文明的教化,一直生活在美国南部加州一个温暖的山谷里。后被卖到美国北部寒冷偏远、盛产黄金的阿拉斯加,成了一只拉雪橇的狗。该作以一只狗的经历表现文明世界的狗在主人的逼迫下回到野蛮,写的是狗,也反映人的世界。

该作延续了杰克·伦敦小说的“生存”主题:生命总是在不断挣扎求存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与力量。

4、《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

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5、《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汤姆·索亚历险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人与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性的呼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间天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喧哗与骚动

22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