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范文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文章

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文章

| 雪桃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现在,就来看看以下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文章吧!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感染或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感染在医院住院病例,包括感染发生在住院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感染,开始之前入学或存在的承认。

  2. 医院感染的种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医院感染的部位,医院感染可分为12类:下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血液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生殖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血管感染、耳鼻喉口感染、全身感染。

  根据医院感染的部位,医院感染可分为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血液感染等。

  其中,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占所有医院感染病例的一半以上,说明呼吸道具有医院感染高发的一般特点。在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这些部位的保护,做好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手术对这部分的感染。

  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保护和隔离易感者;加强对空气和医疗设备的消毒灭菌,及时隔离感染者和传染病患者;减少病房人员流动。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侵入尿路的细菌引起的。医院尿路感染80%与导尿有关,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尿路外孔周围细菌植入膀胱;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因此,应规范消毒无菌操作。根据感染人群的不同,可分为患者感染和医务人员感染;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自源性医院感染,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体内细菌入侵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外源性院内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患者受到医院内不存在的各种病原体攻击而发生的感染。

  3.医院感染的原因

  的主要原因包括: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②松懈的消毒、隔离和消毒;③医院交叉感染;④改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⑤老龄化;⑥缺乏领导的关注。

  4. 医院感染准则

  以下为院内感染病例:

  (1)无明确潜伏期感染,入院后48小时感染为医院感染;明确潜伏期的感染为院内感染,自入院以来已超过平均潜伏期;

  感染与上次住院直接相关;

  (3)在原感染的基础上发生其他部位的新感染(除了败血症的迁移焦点),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分离出新的病原体(不包括污染和原混合感染);

  (四)分娩期间和分娩后感染的;

  (5)经诊断和治疗措施激活的潜伏感染,如疱疹病毒、肺结核等;

  ⑥感染被医务人员在他们的工作在医院里。

  下列病例不是院内感染:

  ①只有细菌殖民化但是没有炎症的皮肤和黏膜的伤口;

  ②炎症造成的创伤或非生物因素;

  (3)胎盘感染(出生后48小时内),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④病人的原始慢性感染急性发作在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统一回收。

  3、病人用的所有用物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4、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统一由供应室回收。

  5、建立日常清洁制度。

  6、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7、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

  8、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9、抢救室环境整洁,尽量控制陪客,减少室内污染,定时通风。

  10、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剂用500mg/L含氯制剂。

  11、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2、病人离开抢救室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以便应急。

  13、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参照相应制度,观察室参照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