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范文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范文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范文

| 雪桃

  好的导游词可以让游客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更加的了解。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看看吧。

  岳麓书院导游词

  你好,每个人!欢迎来到千年大学岳麓书院。我很高兴当导游。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岳麓书院的前门。请抬头看看,有一块千年学院的牌匾。为什么岳麓书院被称为千年书院?岳麓书院始建于宋太祖开封九年(公元976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故称“千年书院”。它与江西白浪东书院、河南松阳隋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现在让我们感受一下千年大学浓厚的文化氛围。从岳麓书院的规划中,我们可以发现岳麓书院古建筑的布局是一个院落的形式,中心轴线对称,更有深度。报告厅位于中轴线的中心,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种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这就是河西坛,古代人们花钱请神表演的地方。朱熹在岳麓山讲学时,常常早起去岳麓山看日出。当他看到日出时,他拍手欢呼,“鹤坛,鹤坛”,意思是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瓦建了一个叫河西坛的舞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门口。请查。在大门上有一块铭牌,上面写着“岳麓书院”,这是宋真宗皇帝赠送的。

  岳麓山有许多历史遗迹。山脚下是岳麓书院。它建于公元976年,有1000多年的历史。南宋新儒学学者朱熹谈到了在这里学习。青峰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处幽雅的峡谷。一个清晰的春天。西湖绿树成荫。著名的爱情后期馆就在青峰峡。这座亭子最初叫“爱情峰亭”。周围是枫树,景色很美。清朝著名诗人袁枚来这里参观。据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晚在枫林坐,二月花寒叶红》所述,“爱晚亭”改名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约958年)和其他两个和尚。北宋开封九年(976年),潭州知事朱冬以僧人为基础创办了岳麓书院。后经宋、元、明、清三朝,1903年改为湖南大学,后相继改为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经过几千年的不断传唱,它被称为“千年大学”。

  岳麓书院自创办以来,以办学、传播学术文化而著称。北宋的真宗皇帝召见了这座山的龙州风格,并颁发了书籍。书院的名称开始为世人所知,并享有“潇湘竹丝”的美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曾两度讲学。在明代后期,纂修明朝皇帝授予一个谚语“尊重”,王xm的思想学习和Donglin学校传播和交换,王夫之,明清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研究,和清代康熙和乾隆授予“学习自然天堂”和“Daonan郑麦”。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遗迹。主要建筑有头门、二门、报告厅、半学斋、交斋、百泉轩、玉树楼、响水经堂、孔庙等,分为讲堂、藏书、祭祀三部分。各个部分相互连接,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瑰丽景象。

  除了建筑遗迹,岳麓书院也以保存大量的碑刻和斑块,如唐代“庐山寺石碑”,“岳麓书院”石碑研讨会”宋Zhenzong明代书法”Chengzi Si甄石碑”,帝国石碑“学大邢田”在清代,“南郑”清代,朱熹的“忠诚,孝顺和完整性石碑”在清朝,欧阳正焕在王文清岳麓书院的《齐严肃碑》等。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0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竿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自相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参观完祠堂、文庙之后,来到今天要参观的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个部分--百泉轩园林。

  百泉轩在宋代的时候,它是山长居住地,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是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这里。为什么呢?因为在百泉轩前面有一座优美园林,每当傍晚来临,山林幽静,飞鸟归巢的时候有山泉从山上潺潺地流下来,给人一种“空斋夜听三更雨,浇风腾万成声”的感觉.推开门,漫步于园林之中,紫薇、芙蓉和园内各种山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忍不住坐下来,抬头望明月,更会发出一种“对景流连情最远,许谁探取眼前春”的惆怅。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如诗似画的一夜。清晨来临,呼吸一口衡岳湘水的清新空气,披着朝阳从这里沿曲径拾级而上,可以到达著名的爱晚亭,在麓山寺的晨钟声中,可以纵情舒展身体,也可以踱步呤诵古诗。回来后,在碧绿的池沼前面,欣赏一下迎带风露的荷花和鱼翔浅底的佳境,是不是有一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觉?好了,各位朋友,欣赏到这里,一定会认为岳麓书院的读书治学的最好学府。但这一名胜古迹在抗日战争和十年动乱中屡遭浩劫而变得残破不堪。从1981年至1993年,省政府和湖南大学耗资500万元对旧建筑进行修复,才让大家能看到现在这一名山坛席的古迹新貌.穿过园林,可以看到和百泉轩南北对望的还有一排厅台走廊,这一八角亭里保存的是著名的唐碑--北海三绝碑.它是由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撰写的记叙有关麓山寺沿革和历代禅师传法的情况,文辞、书法、刻工之精,堪称“三绝”。岳麓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名山,而岳麓书院所倡导的理学亦是儒家学派和佛道两种宗教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在这一秀美园林里再次得到体现。

  从麓山寺的碑亭过来是时务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00年前那次悲壮惨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当时的维新壮士熊希龄、梁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理论和民权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时务学堂几经变迁后并入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梁启超再往长沙参观“时务学堂”旧址等墨迹。1994年,政府将梁氏手迹刻碑,并在此建轩,又请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时务轩",这再次体现了岳麓书院对经世致用的仁人志士的最高礼遇.

  岳麓书院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噢!对了,中间提了一个问题,在讲堂的讲台上为什么放了两把椅子,答案是这样的:古时候讲课一般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负责讲述儒家的典籍、孔孟的学说,而另一个教师则负责对他所讲的深奥难辨之处进行解释。讲解讲解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有人说当年朱熹和张栻两人曾在此一起讲学,并互相辩论,所以摆两把椅子让两位大师平起平坐。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更正确呢?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片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起来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轰轰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就是宋真宗御赐的,请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为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就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公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入居学斋,实事求是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就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拭和朱熹这来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俩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0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竿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自相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参观完祠堂、文庙之后,来到今天要参观的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个部分——百泉轩园林。

  百泉轩在宋代的时候,它是山长居住地,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是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这里。为什么呢?因为在百泉轩前面有一座优美园林,每当傍晚来临,山林幽静,飞鸟归巢的时候有山泉从山上潺潺地流下来,给人一种“空斋夜听三更雨,浇风腾万成声”的感觉。推开门,漫步于园林之中,紫薇、芙蓉和园内各种山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忍不住坐下来,抬头望明月,更会发出一种“对景流连情最远,许谁探取眼前春”的惆怅。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如诗似画的一夜。清晨来临,呼吸一口衡岳湘水的清新空气,披着朝阳从这里沿曲径拾级而上,可以到达著名的爱晚亭,在麓山寺的晨钟声中,可以纵情舒展身体,也可以踱步呤诵古诗。回来后,在碧绿的池沼前面,欣赏一下迎带风露的荷花和鱼翔浅底的佳境,是不是有一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觉?好了,各位朋友,欣赏到这里,一定会认为岳麓书院的读书治学的最好学府。但这一名胜古迹在抗日战争和十年动乱中屡遭浩劫而变得残破不堪。从1981年至1993年,省政府和湖南大学耗资500万元对旧建筑进行修复,才让大家能看到现在这一名山坛席的古迹新貌。穿过园林,可以看到和百泉轩南北对望的还有一排厅台走廊,这一八角亭里保存的是著名的唐碑——北海三绝碑。它是由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撰写的记叙有关麓山寺沿革和历代禅师传法的情况,文辞、书法、刻工之精,堪称“三绝”。岳麓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名山,而岳麓书院所倡导的理学亦是儒家学派和佛道两种宗教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在这一秀美园林里再次得到体现。

  从麓山寺的碑亭过来是时务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00年前那次悲壮惨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当时的维新壮士熊希龄、梁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理论和民权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时务学堂几经变迁后并入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梁启超再往长沙参观“时务学堂”旧址等墨迹。1994年,政府将梁氏手迹刻碑,并在此建轩,又请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时务轩",这再次体现了岳麓书院对经世致用的仁人志士的最高礼遇。

  岳麓书院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噢!对了,中间提了一个问题,在讲堂的讲台上为什么放了两把椅子,答案是这样的:古时候讲课一般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负责讲述儒家的典籍、孔孟的学说,而另一个教师则负责对他所讲的深奥难辨之处进行解释。讲解讲解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有人说当年朱熹和张栻两人曾在此一起讲学,并互相辩论,所以摆两把椅子让两位大师平起平坐。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更正确呢?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 ,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 ,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大 门)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