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范文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精选

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精选

| 雪桃

  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还有哪些呢?下面由小编带来的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欢迎阅读!

  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

  1.艺术家是最疯狂和自满的动物。

  2. 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史?这是无声的大规模淘汰。

  3.文凭是用来咀嚼的。它与艺术无关。单位用人单位需要学历,因为单位的首要重要意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永远不要梵高。

  4. 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不是研究生,也不是本科生,而是附属于美术学院的中学,有的甚至没有上过高中。梵高是个病人,毕加索没有大学文凭。在今天的中国,你需要文凭。为了获得就业和社会的认可,你必须获得文凭。

  5. 你必须确信你的感情是非常宝贵的。画一幅动人的图画是基于感觉,而不是技巧。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女孩是如此的痛苦和美丽,但她自己并不知道——这就是艺术,这就是触动人们的东西。

  6. 偏好、未知、躁动、半意识、半生不熟可能是绘画突破的最佳条件。

  7. 完美的常识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现在素描教学是一种异常的知识。一切都是重要的,但说素描是最重要的是错误的。一棵树,你能说出哪根树枝,哪片叶子是最重要的吗?

  8. 我没有素描基础。我画得不一样。中国传统绘画从来没有画过素描,难道它没有基础吗?

  现在?想想那些日子里一起画画的同学们,那些把大卫的石膏肖像画画得那么好的同学们,他们不知道它现在在哪里。

  9. 艺术家和学者都是天生的。“天生的”并不意味着“天才”,而是他必须去做,并阻止他做任何事情,所以他一直在做,并成为他想成为的那种人。

  10. 在中国真正的公共空间出现之前,“公共知识分子”从何而来?在进入公共事务的时候,偶尔会有像我这样的傻瓜站出来说真话,这是很可惜的。

  11. 我从来没有发回任何成功的消息。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出国本身就是一个失败。

  12. 我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深水和高温中”。当然,第三个是指居住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人。我无法忍受“肤浅”和“炎热”的生活,所以我出国“受苦”——对不起,我今年回来得很早。我一回来,很多在美国的中国同事就焦急而真诚地问我:你适应了吗?你习惯了吗?你后悔吗?这意味着我害怕我回来后会“受苦”。

  13. 大多数中国人习惯了技巧性和敷衍了事,我也一样。我见过美国的艺术家,一个接一个高不可攀,极度专注于做事情,认真,专注,坚韧,也就是所谓的毅力,卓越也是。与他人相比,中国人的普遍和严重的疾病是他们的工作不实际,他们的行为不诚实。说实话,中国并不是没有,但也有一些例外。他们不能被损失分开。

  14. 政治约束的放松,审美观念的略微放松,创作模式的略微多样化,是文化最小化的前提。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使用了一个词,叫做“松散装订”。许多真实的语言形象都是信口开河、信口开河的。

  15. 你对中国的大学教育满意吗?你对野蛮的拆迁满意吗?你对目前的医疗制度满意吗?如果你老实告诉我:是的,很满意!非常快乐!我立刻低下头向你坦白:我错了,我变了,我的脑子被淹没了,我为那些人感到难过,我想做一个全新的人,闭上我的嘴,然后向你好好学习——这没关系吧?

  16. 我的真实身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我真正的教育水平是高中和初中毕业。

  17. 有太多的人接受过基础教育,可以做一些事情;有太多的人受过大学教育,却在一件事上失败了。“教育”和“成就”应该成比例,而不是成比例。

  18. 准确性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真理也是一种美德。

  19. “丹青:你为什么也叫陈丹青?”然后我签了名。但后来我后悔了:为什么人们不能也叫陈丹青呢?我应该这样写:“丹青:我的名字也是陈丹青。”

  20.无论是绘画还是写作,我都尽量不说谎。我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我不知道有一天我会说什么。

  21. “对人们来说,科学比科学更重要,人们可以知道这一点。”解释一下,就像你是钱学森博士,博士学位因为你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好名字

  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精选

  1) 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2) 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现在的素描教学是反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对。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片树叶最重要吗?

  3) 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了?想当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画得好得无与伦比的人,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4) 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5) 中国连真正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的“公共知识分子”?进入公共事务时,偶尔有像我这样的傻子出来说几句真话大家就很愿意听,这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

  6) 我从来没有传回任何关于成功的消息。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出国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7) 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然,那三分之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人。我实在不忍享受“水浅”而“火不热”的生活,遂毅然出国,“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今年年初,我又回来了。我一回来,还在美国的不少中国同行就忧心忡忡诚心诚意追问我:适应么?习惯么?后悔么?那意思,就是怕我回来又“受苦”。

  8) 中国人大抵是惯于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而我所见美国艺术家,一个个憨不可及,做事情极度投入、认真、死心眼儿、有韧性,即所谓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也。同人家比,中国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实,做人不老实,要说踏实老实的憨人,中国不是没有,只是少,例外,吃亏,混不开。

  9) 放松政治钳制、美学观略略放宽、创作格局稍许多元,是做文化起码的前提。八十年代用过一个词,叫做“松绑”——不少语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实情给说出来。

  10) 您对中国的大学教育很满意吗?您对野蛮拆迁很满意吗?您对目前的医疗系统很满意吗?假如您诚实地告诉我:是的,很满意!很开心!我立即向你低头认罪:我错了,我改,我脑子进水了,我对不起人民,我要重新做人,封我的嘴,然后向你们好好学习——这样行吧?

  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大全

  1) 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2) 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3) 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4) 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连高中都没上。梵高就是个病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当今中国,需要文凭,为了就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拿个文凭。

  5) 你一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

  6) 我近年发稿出书,一字一节斟酌再三;到编辑那儿,我这边每必声明:尽管删,尽管删!编辑那边呢,嘴笑着,眉皱着:唉呀我们也没办法呀,要生存呀,谢谢你理解呀!最好玩是电视制作人:陈先生,放开了说!说啥都行!我们后期会处理的,您放心!

  7) 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8) 城市景观,全毁了。有哪个古老国家这样义无反顾地糟蹋自己的帝都,抹杀自己的历史?开罗?马德里?罗马?巴黎?京都?奈良?彼得堡?没有。没有一个古老的都城像咱们的北京这样持续毁容,面目全非,恨不得把北京的模样全给改了。

  9) 人人生而平等,那是法国人的口号,是愿望,不是事实。你双眼皮,我他妈单眼皮?人从娘胎里一钻出来就不平等。关键是要让悬殊差别的社会建立一个体现公正的机制,社会上的财富,让穷人也能受益。公正不可能,平衡可能。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贫富悬殊,是不公平,不平衡。

  10) 《建党伟业》是一部向北洋政府致敬的电影,该片用生动的镜头,精彩的案例,温馨的细节,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时代:报纸可以私人控股,新闻可以批评政府,大学可以学术独立,学生可以上街示威,群众可以秘密结社,警察不能随便抓人。权力有边界,法律有作用,人权有保障,穷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

  11) 人只要是坐下来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自己”。

  12) 古人箭中靶心的一刻,每在心里叫声“惭愧”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是“在众人里看见了自己”。

  13) 我真想知道是什么因素、在什么时刻、他们的胡子开始“萌生”,并“确认”为络腮胡子,而我却没有。——回答记者问“什么时候萌生艺术年头,并什么时候确认自己是艺术家”

  14) 一晃五十年过去,国家忽然想起“人文传统”、“国学研究”这些字眼,忽然要来纪念“国学研究院”,忽然要来做今天这样的“人文大讲堂”——所以不但是我,连国家也常常失去记忆的。

  15) 今天,全国的院校,全国的教育,大谈“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正好相反,它说明人文状况出现了大问题。

  16) 申办奥运会哪里是为了体育,而是不折不扣地超级政治任务,可是没有这项政治任务,钱拨不下来,事办不起来,所以我有保留地谢谢天,谢谢地。

  17) 英国人约翰伯格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解及,它只有的选择和行为的权力,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的问题。”

  18) 我们今天出了个所谓“五讲四美”,层次很低,不过是要有礼貌,守规矩,走横道线,别随便吐痰,说明什么呢?无非说明我们的社会五不讲,四不美。

  19) 在中原本土几代人的文化生活、品行教养与视觉经验中,传统经典的“真身”与“本相”,几乎是“缺席”的,如此,而我们居然从未停止描绘并谈论山水画……此一绵密渊深的“美文”系统完全脱离“语境”,不再与古典山水画同其呼吸,而沦为时人寻章摘句的失效词语,有效启动着误读的循环,衍生更多的歧义。——陈丹青谈现代美学语言与现实的隔阂。

  20) 国画的“国”字,贬了,国画的“画”字,除了生财,唯剩下两件法宝:一是工具,二是图式——凭借国画革命尘埃落定的历史“能见度”,我们“想起”了伟大的古典传统。

  21) 国家学院与广泛美术界从来没有如此庞大、铺张、奢侈,我们此刻就坐在四星级宾馆里——我们究竟要批评什么?我们付得起批评的代价吗?

  22) 记者问:“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同意吗?陈丹青答:“男子无德便是才”,你同意吗?

  23) 都市白领痛苦的根源,则介于“开放前”、“开放中”、“开放后”,她们在似是而非将开未来的性观念之前,饱受其弊,鲜蒙其利。问题是,与咱中国“开放女性”们邂逅而上床,下床而分手的中国男性,是怎样的男性呢?——陈丹青谈中国女性“性解放”

  24) 全世界现代化就是指大家住在水泥森林里,水泥鸽子笼里,假装种点树,养点花,表明和自然还有联系。

  25) 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26) 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了。“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不是这样的。

  27) 真率是很高的要求。真率也是品德。

  28) “丹青:你怎么也叫陈丹青?”接着签了我的名。但随即我就后悔了:凭什么人家不能也叫“陈丹青”?我该这样写:“丹青:我也名叫陈丹青。”

  29) 无论绘画还是写作,我尽量不说假话。我这个人口无遮拦,不知道哪天又会说什么。

  30) “科以人传科尤重,人以科传人可知。”解释起来,好比你是钱学森,又是博士,这博士学位因为你就分量很重;可要是你没啥名堂,却拿个博士学位混一辈子,你这家伙是个什么料,可想而知——我向来讨厌名校学生自视高人一等的那张脸。

  31) 我为什么喜欢鲁迅?他骂人、斗争,不买账,一辈子叫板,但是孝顺、善良、心软。西方一些知识分子、艺术家也是,很惊世骇俗,但私下很纯朴、真实。中国这样的人不多,要么惊世骇俗,人不可爱;要么人可爱,却没有骨头、锋芒。“好”必须牺牲很多东西,如果反抗,就得把“好”作为代价。中国人的人格不丰富,太单面。

  32) 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33) 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34) 我一点不关心中国学生的英语如何。我看见大家的中文一塌糊涂。我们千千万万的“好萝卜”如今是英语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35)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根本就怀疑“培养”这句话。凡、高谁培养他?齐白石谁培养他?

  36) 严格地说,我与每位学生不是师生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关系,而是尽可能真实面对艺术的双方。这“双方”以无休止的追问精神,探讨画布上、观念上、感觉上,以至心理上的种种问题。那是一种共同实践,彼此辩难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不断的交谈,寻求启示,提出问题,不求定论,有如禅家的公案,修行的细节。

  37)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搁现在,第一条入党,第二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看顺眼了或把领导捋顺了。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这样的“入世”,有利益、没担当。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38) 中国文艺很荒凉,瘦得只剩肱二头肌,疙瘩肉。瞧着挺壮的样子,看上去繁花似锦。就象中国体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会上哪有体育?人民哪有体育?到处拿奖的“体育”是中国最壮的一块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39) 开发房地产是一回事;盖更多的房子给人住,又是一回事,别给弄混了。

  40) 我刚到美国,正赶上流行”雅痞“生活方式,高级中产阶级,玩健身,在一条滚动的皮带上迈开大步昂然走,各种器械练身段,跟他妈刑具似的,弄一身一身的臭汗,对自己很满意,然后冲洗冲洗,上某层吃牛排,一个人吃,很满意。——陈丹青谈现代人的怪癖。
 

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