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作文

5U文学网 > 作文 > 节日作文 > 古诗阅读选择题及答案,古诗词阅读题选择题答题技巧

古诗阅读选择题及答案,古诗词阅读题选择题答题技巧

| admin

《送杨君之任永康》古诗词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我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读下面这百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中的“晓“秋”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表现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 颔联写塞外,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云”和“胡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 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边将上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 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E. 本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从“早发“落笔,婉转赴题,情景交融,层次井然,感情深沉。

15. 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答案】

14. DE

15. “怀”。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②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B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应该是表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全诗的诗眼。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可知,这首五律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这首诗中能够统领全篇的字是“怀”。所给的是一首五言律诗,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如:首句的“乡泪”,从而暗示出“怀”字。“虏云”而言“外”,“胡天”而言“西”,就都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也就暗示出“怀”的原因。“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马上颠簸,飘忽无定,乡路迢迢,归家无期,诗人是不可能不时而生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征战生活的厌倦情绪的。诗的最后两句写思念故乡,形之梦寐。“故山”点出“怀”的对象,“今”承上文眼前景,“何在”启下句故乡景,突出表现了对家乡之不能不时时萦怀。到此,“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这个题目所点示的几层意思,尤其是贯穿全诗的“怀”字,就表现得十分完满而又含蓄了。

《送杨君之任永康》阅读练习题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①。

【注】①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不必亲自去走永康之路,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足以令人吃惊畏难。

B. 颔联从视和听的角度,极尽夸张描写,表现出杨君赴任永康的路途艰险。

C. “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希望杨君向陶渊明学习,刚正不阿。

D. 在欧阳修看来,杨君才能出众,品德高尚,做永康令这样的小官是可耻的。

E. 诗歌题目内涵丰富,“送”点明事件,“永康”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CD 2. ①从道路艰险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君的担心和牵挂之情。②作者劝杨君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施政,表现出作者希望杨君为当地百姓造福的愿望。③作者认为杨君德才兼备,愿为推荐,表达了爱惜人才之心和希望杨君进步的期许。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D项考核内容,BC项考核手法,E项考核标题,其中C项,“希望杨君向陶渊明学习,刚正不阿”错,诗句的意思是“不要向陶渊明学习”;D项,“做永康令这样的小官是可耻的”错,诗句意思是“做官不要以官小为耻”。故选C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描写路途艰险,分析作者对杨君的担心和牵挂之情;根据“为政须通异俗情” 分析作者希望杨君为当地百姓造福的愿望;根据“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分析作者爱惜人才之心和希望杨君进步的期许。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求古诗选择题20道,要有答案,急!

1、《七步诗》的作者是( C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 ).”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A )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4、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C ).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A )的诗句.

A.王维 B.王之涣 C.王勃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A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绝句》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A )的《别董大》.

A.高适 B.岑参 C.王昌龄

8、《塞下曲》的作者是( B ).

A、刘禹锡 B、卢纶 C、柳宗元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出自王维的( A ).

A、《送元二使安西》 B、《芙蓉楼送辛渐》 C、《鹿柴》

1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C )写的.

A.王维 B.杜甫 C.杜牧

11、唐朝李峤的《风》中“解落三秋叶”的下一句是( C ).

A、能开四月花 B、能开三月花 C、能开二月花

12、王维的《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的下一句是( B ).

A、时鸣青涧中 B、时鸣春涧中 C、夜静春山空

13、杜牧《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的下一句( A ).

A、白云生处有人家 B、白云升处有人家 C、白云深处有人家

14、“大漠少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 A )的《马诗》.

A、李贺 B、李牧 C、王维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 A )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 C )的《从军行》.全诗格调悲壮,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气慨.

A、岑参 B、卢纶 C、王昌龄

1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的是( A ).

A.梅花 B.菊花 C.莲花

18“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是( B )的诗句.

A.王勃 B.叶绍翁 C.高适

19、“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自一首构思巧妙的咏( A )诗.

A、风 B、雨 C、雪

2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出自王维的( A ).

A、《鹿柴》 B、《山中》 C、《鸟鸣涧》

2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出自( C )的《早发白帝城》.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22、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中有几个表示颜色的字.( C )

A、2个 B、3个 C、4个

2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唐朝诗人( C )的佳句.

A、李白 B、刘禹锡 C、柳宗元

24、“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 C )

A.李白 B. 杜甫 C.孟浩然

25、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一名句:“儿童相见不( B ),笑问客从何处来.”

A、相知 B、相识 C、相认

2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这是一首赞美(B )的诗.

A、父爱 B、母爱 C、师爱

27、“春种一粒粟,秋收(C )颗子.”出自李绅的《悯农》.

A、百 B、千 C、万

28、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的下一句是(B ).

A、只是到黄昏 B、只是近黄昏 C、只是在黄昏

29、“遍身罗绮者,不是养(B )人.”是张俞的诗句.

A、蝶 B、蚕 C、蜂

30、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是(B )

A、春风吹绿江南岸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春风再绿江南岸

31、“江上往来人,但爱(C )鱼美.”出自范仲淹《江上渔者》.

A、鲑 B、鳜 C、鲈

3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的诗句.诗人借写(C )的声音能传得很远来说明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的名声也自然会流传四方.

A、鹰 B、黄鹂 C、蝉

33、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下一句是(C ).

A、孤帆一片天边来 B、孤帆一片江边来 C、孤帆一片日边来

3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出自(A )的《绝句》

A、杜甫 B、王维 C、王之涣

3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佳节”是指( B ).

A、中秋节 B、重阳节 C、春节

3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B )在玉壶.”是王昌龄的佳句.

A、丹心 B、冰心 C、真心

37、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上一句是( B ).

A、竹外桃花两三枝 B、竹外桃花三两枝 C、竹外桃花三五枝”

3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A )?”出自王翰的《凉洲词》.

A、回 B、活 C、生

39、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的下一句是(A ).

A、风吹草低见牛羊 B、风吹草地见牛羊 C、风吹草低现牛羊

古诗文阅读题目10篇及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练习1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岭外”一般是指 地区,由此看来宋之问诗的一二句是写 ,三四句是写 。

2,本来应该是“近乡情更切”,可作者为什么“近乡情更且”?这种手法叫什么手法?其作用如何?请作具体说明。

[作者]

宋之问(约656—712),唐诗人,曾先后事奉张易之和太平公主,后贬钦州。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对格律诗的形成、完备颇有影响。他在放逐中的诗歌能够表达真切感受,写得比较平实自然。

[相关历史地理知识]

钦州: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唐时辖地相当于今广西钦州、灵山等地。

岭外:又称岭表、岭南、岭峤、岭海,是指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座山岭的总称)以南地区,唐代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岭南是蛮荒之地,也是唐、宋时流逐官员的地方。

汉江:即汉水,长1532千米,流域面积17.43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自西向东流入湖北后在武汉注入长江。

[简解]

具有一定的常见(常见)的文化和历史地理知识,对于理解古文、古诗,是很有作用的。我们知道了“岭外”的知识,便自然知道“岭外”指的就是“五岭以南”地区,而这个地区原本是唐、宋流放地,就能准确解答第1题了,答案为“五岭以南地区”。知道了“汉江”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由南向北行进,从而知道史的1、2句是追述贬官岭南的情况,而3、4句是写作者临近家乡时的心情。

再看1、2句和3、4句之间,实际上有因果关系。因为贬官到遥远的岭南,很就没有得到家乡、亲人的音信(“音书绝”),对于亲人的近况一点也不了解;因此临近家乡、临近旧居的时候,内心忐忑不安,“不敢问来人”,生怕有什么意外。这一心理描写,真是惟妙惟肖、意味悠长。

长期贬谪天涯,一旦赦还家乡,自然是兴高采烈的,作者却反而胆怯起来了。这无疑是反衬手法,以此来反映他的矛盾心理,突出他强烈而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这一手法是很巧妙的。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具有常见的历史地理知识和较强的联想能力,必须首先把诗歌看懂读透;然后在按照题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

1,五岭以南地区 追述贬居岭南情况 回归近乡时的心情 2,因为贬居岭南“音书断”,不知家里情况,有种种疑虑,心情十分矛盾。这是映衬手法,更能表现出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练习2

马嵬驿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试题]

1,“石壕村”源自唐代诗人 的诗歌 ;“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其号为 。

2,诗的三、四句中的“石壕村”与一、二句中的 相呼应,“长生殿”与一、二句中的 相呼应。

3,诗的三、四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浙江钱塘人。提倡“性灵说”,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和《子不语》。

[常识] 马嵬,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西25里。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逃四川,路过此地,禁军兵谏,处死杨国忠,并且逼迫玄宗命杨贵妃(杨玉环)自缢。

长恨歌:白居易所作长篇叙事诗,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题解]

清乾隆十七年(1752)作者赴陕西任职,路过马嵬坡,吊古伤今,题写了这首诗。

要解答好试题,必须先弄清作者思路,把诗歌读懂。诗人的思路是由古到今、由君王到百姓,通过对比,提出自己的见解。

诗的起句便一反古人,面对马嵬坡而呼吁人们不要老是吟唱当年白居易写得《长恨歌》,替唐玄宗和杨贵妃垂泪;承句直接指出,那是因为人间也有“银河”阻隔,使人们不能团圆。第三句转到安史之乱时期的大诗人杜甫,杜甫所写的《石壕吏》等一系列的诗歌,描写了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最后一句诗人指出百姓的泪多于长生殿上的泪,人民的痛苦远远地超出了唐玄宗的个人痛苦,实际上这是再次强调“莫唱当年长恨歌”,而应当去多多关心人民的疾苦。由此看来,作者对文人们一到马嵬坡,就想起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大不以为然,他认为应当以民为本,始终关注人民的疾苦。怀古是为了讽今、或者是为了抒怀,袁枚的这首诗自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解答试题了。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杜甫 、 《石壕吏》, 白居易 、 香山居士。

第2题需作简要分析。“石壕村”是民间乡村,是当时百姓苦难的象征,所以和“人间”相呼应,唐玄宗身居“长生殿”,自然和“长恨歌”相呼应。

三、四两句,“石壕村”和“长生殿”并列,以泪相比,所以是运用的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长恨歌》的不以为然。(意思对即可)

练习3

过华清宫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 崔撸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中尘。

[试题]

1,两首诗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从 的角度切入,崔撸却是从 角度切入。

2,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始”字用得极好,请作简要说明。

3,你认为哪首诗的主题更深刻?为什么?

[注释]

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唐玄宗为杨贵妃所见,内有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霓裳曲:传说是唐玄宗为杨贵妃舞蹈制作的乐曲。渔阳:地名,今天津蓟县,安禄山在此起兵造反。渭水:河名,源出甘肃,经陕西、河南,汇合洛水,流入黄河。

[题解]

这是比较阅读,一般是要求比较内容或特色。这就需要在读懂作品的前提下,依照题目要求仔细辨析它们的异同。

杜牧站在华清宫前,首先想起了历史,所以直接从安禄山造反入手,把“霓裳一曲千峰上”和中原“破”进行对比,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严重错误,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警诫。而崔撸则是从眼前所见的华清宫衰败景象入手,最后感慨“湿云如梦雨中尘”,寄情于景,含蓄委婉。

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地解答第1题,同时也为解答第3题作好了准备。第1题的答案分别为“历史事件”和“眼前景象”。

第2 题考查词语的作用理解。“始”在诗中的意思是“才”“方才”。一个“才”字显示了唐玄宗寻欢作乐的时间之长,也显示了唐玄宗耽迷声色、荒淫误国的恶果,既有极强的讽刺性。所以这个“才”字用得非常之好。

这两首诗,杜诗主题显明,崔诗主题含蓄;杜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揭示了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崔诗只是一般的历史变迁的感慨。所以,比较起来杜牧的诗主题更深刻。

2008年4月17日

练习4

绿竹引 宋之问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氛,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试题]

1,诗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

2,这首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为什么?(至少2点理由)

3,从内容上来看,前四句所写的对象主要是 ,表现 ;后四句所写的对象则是 ,表现

[题解]

这道试题,还是以读懂为主,兼带诗歌常识。

读诗必须看题目,因为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我们通过题目依据“起、承、转、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过题目了解诗歌的题材,有时还可以推知诗歌的体裁(近体或古体)。

这首诗的题目是“绿竹引”,“绿竹”就是此诗的线索。诗的1、2句点“绿”和“竹”,写珠子生长在“青溪绿潭”边,和潭水“同一色”,即为“绿竹”。此竹不但碧绿青翠,而且姿态优雅美好——“婵娟”。3、4句接着写竹子的遭遇。“仙实”但凤凰却不来光临;一直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古人有言说:“凤凰非练实不食,非梧桐不止。”“练实”就是竹实(“仙实”),即竹子结的果实。但是竹子结出了“仙实”,凤凰却不来光临,只能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一个“徒”(白白地)字道尽了竹子的感伤无奈,一个“空”字,写出了竹子的孤独寂寞,流露出作者对竹子的哀怜同情。

5、6句中的“秉”、“ 逃”、“ 卧”、“ 弄”等词表明,作者转而开始写人,叙写自己的际遇,抒发自己的情感,说自己秉承早年的心愿,为了脱离俗世的污垢,回归嵩山过上了隐居生活。7、8句写自己和竹子朝夕相处内心甚感宽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终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样的高尚品节(王徽之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这样,习题1和习题3就得到了正确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体和近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这种辨别疑似近体的试题一般是不会拿来考试的,所以不必过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练习5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试题]

1,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 。

2,诗中的“玄鬓”指的是 ,“南冠”指的是 。

3,这首诗最主要的手法是 (填四字),颈联中还运用了比喻象征,“露重”和“风多”比喻的是 。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解]

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初唐四杰”的诗歌虽然还残留着齐、梁以来的绮丽习气,但是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比较清峻,对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起了积极作用。

骆宾王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反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他写的《讨武曌檄》气势磅礴、文采斐然,武则天读后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叹。其诗多悲愤之意,又善骈文。

诗的1、2句点题,第一句点“咏蝉”,第2句以“南冠”点“在狱”,“南冠”是典故,一般指被囚禁而志不变的忠贞之士。3、4句承接,“来对白头吟”的是“玄鬓”,而“玄鬓”就是“蝉”。这四句说自己被囚禁在监狱之中,忽然听到了蝉的鸣叫,引起来无穷的忧伤感慨。5、6句一转写因为“露重”,所以蝉“飞难进”,因为“风多”(大),所以“响易沉”(叫声容易消散)。7、8两句感叹,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又有谁能够替我表白心迹呢。全诗托物言志,表达出深沉的忧伤感慨。

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注释(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准确解答习题了,参考答案如下:

1,王勃 杨炯 卢照邻 2,蝉 自己 3,托物言志 仕途的风波和自己遭受的迫害、打击 4,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洁,却无人相信,希望友人为自己表白。

练习6

羌村(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释] 安史之乱中,杜甫逃出长安,追上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

[试题]

1,杜甫,字 ,因官职而被称为 ,因诗歌成就被称为 。

2,从诗中看来,“还家少欢趣”表现在 。

3,联系时代和杜甫思想、经历,诗中的“百虑”指的是

4,对“畏我复却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孩子怕我而离开,另一说是孩子怕我有离家远出。你认为那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5,分析诗中“萧萧”和“煎”字的表达作用。

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

[题解]

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子美、杜工部(杜拾遗)、诗圣。

此诗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欢趣”是一个纲,下文便全面展开。细读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复却去”、“忆昔”“绕池树”、“抚事煎百虑”、“斟酌”“慰迟暮”,正是作者“少欢趣”的种种方面——即家庭的离合、忆昔的惆怅、国事的忧虑、迟暮的感伤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题也获得了正确的解答。

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通过这首诗的注释,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写于安史之乱中,“迫偷生”的原因是因为“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即为了国家、时事而遭到打击。这也是杜甫“抚事”的重点,也是“煎百虑”的主要方面。这样,结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较好地解答第3题了。杜甫“煎百虑”的内容无非是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和个人的仕途坎坷。

第4题,是一个比较理解。比较理解不能脱离原诗,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作者的思想情感,要从诗歌本身得出正确的结论,切不可主观臆断。请看“畏我复却去”的前句是“娇儿不离膝”。“娇儿不离膝”说明孩子非常喜爱父亲,所以“孩子怕我而离开”是毫无根据的。而“另一说是孩子怕我又离家远出”,却是十分合理的。为什么呢?其一,前后两句形成映衬,更能表现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复却去”,又说明父亲离家已经不是一次,更能表现安史之乱危害的剧烈。所以这个描述内涵和感情极为丰富,自然是“更合理”的。

第5题是词语分析。诗歌中的词语考察,无非是分析词语在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词语大多为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此外还有叠词和名词(名词组成画面)。本诗中的“萧萧北风劲”是写景,“抚事煎百虑”是写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气氛,创造一种忧伤悲凉的气氛。“萧萧”描绘风声,表现秋风之大,创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煎”写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内心极其复杂强烈的焦虑痛苦,体现他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生动而感人。

练习7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试题]

1,从词的长短来看,这首词属于其中的 。词的别称有 、 等。

2,“过尽”一词内涵的意思有两层,分别是 和 。

3,简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题解]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朝,盛行于宋代,原本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所以称为曲、曲子词。词的别称还有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等。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大约58字以下)、中调和长调(大约90字以上)。词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叫上下片(也有单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长调)。

词的上下片之间起过度作用的句子叫“过片”,“过片”一般在下片的开头(也有少数在上片末尾的)。

“慢词”是按照曲子的节奏来定的,所谓“慢词”就是音乐节奏舒缓的词作。

词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写的,所以可以没题目,但是一定有词牌。作为基本常识,词牌和词题(题目)必须分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

由此可知,第1题的答案为:[1] 小令,[2] 曲子词、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

第2题考察对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词语是用来叙事、描绘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而且叙事、描绘常常又是和情感相融的;所以,我们应该先读懂作品,揣摩句意,然后由表及里,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过尽”一词写女子看遍了江上的船只,说明她伫立远望的时间十分久长;这一长时间的孤立期盼,又与“皆不是”形成强烈对照,真切地表现了她相思之情和失望之意的深长悠远——这就是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

第3题考察对“景语”的理解。古诗中的写景,往往寄寓着情感。我们就要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物或作者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温庭筠的这首小词属于闺情题材,主人翁是闺中思妇,所以作者的叙述描写都是为表现思妇的情感服务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斜晖和江水写得情意绵绵,实际上表现的是思妇的情感,这叫寄情于景。所以我们可以回答说:作者寄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无穷无尽的相思和忧伤(要点到,意思对即可)。

练习8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观书有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 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属于 诗。朱熹诗揭示的道理是

,苏轼诗暗示的道理是

2,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上的不同。

[题解]

古代诗歌的题材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旅)诗,边塞诗,咏怀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哲理诗,爱情(闺怨)诗等等,应该能够加以基本的识别。练习8所选的两首诗都是阐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诗”。

对于哲理诗必须弄清两点:一、说明(或隐含)着怎样的道理;二、这种道理是如何来表达(或显示)的——即表现手法。

题解1,朱熹的诗说,由于春水上涨,所以“艨艟巨舰”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原来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现在却在水中自然地漂动起来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条件。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朱熹诗中说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与必要条件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需要恰当条件的,或者说当一定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就会发生变化。

苏轼的诗说琴放在匣子不会发出琴声,必须要手指弹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没有琴,也不会产生琴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想听到优美的琴声,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两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联系的(用哲学来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互为作用的。

题解2,从表达上来看,两首诗是明显不同的。朱熹的诗先叙事,再转而对比、议论,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较具体的叙述中显示哲理。苏轼的诗全是议论(虚写),问而不答,引人思考,在体悟中明白道理,显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意思对、要点准即可)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练习9

[双调] 水仙子 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试题]

1,从作者的观察视角来看,作品中有 ,如 ,主要表现 ;有 ,如

主要表现 。

2,“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等,其作用是 。

3,请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作一个简要的比较分析。

[题解]

这是乔吉著名的元曲小令之一。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通俗地说,杂剧是戏剧剧本,散曲是依照宫调、曲牌填词而演唱的歌曲。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几支歌曲依照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就叫套数(套曲),单支的歌曲就叫做小令。每支单曲都有宫调、曲牌和题目(题目有时可以没有,象词一样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比如所选作品中的“双调”是宫调名,“水仙子”是曲牌,“重观瀑布”是题目。

描写山水风景,就象画画一样,要表现出山水风景的空间立体感,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绘。从观察的视角来看,无非是远、中、近,正、侧、反,俯视、平视、仰视等。如曲中“石壁高垂雪练寒”是远望,“ 冰丝带雨悬霄汉”是仰视,“露华凉人怯衣单”是近观感受,而“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则是“远、中、近”和“仰、平、俯”融合。

所以我们在第1题的横线上,可以填入“仰视”,如“ 石壁高垂雪练寒”,主要表现瀑布之“高悬”气势;“俯视”,如“晴雪飞滩”,主要表现水势之湍急壮观(意思对即可)。

2题中的“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首先在总体上是运用了排比,而每个句子又运用了比喻(连用比喻也叫博喻)。排比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强气势,二是可以从不同方面或不同层次来表现事物或表达思想情感。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作用,是使描绘更加具体形象,表达更加生动感人。所以,“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动态、色彩,栩栩如生,表现了瀑布飞泻的宏伟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意思对、要点准即可)。

第3题是比较分析,比较必须抓住比较对象的根本特点(相同或相异)。此题中两者都写瀑布高悬的景象,是很明显的共同点;所以,主要是比较的是它们不同点。李白的诗句没有具体的形态、色彩描写,着力于瀑布的“神”,表现瀑布“飞流直下”的震撼人心的磅礴气势;乔吉则重在描绘瀑布的形态、色彩和给人的感觉(寒)。两者各有特色,但是李白的“飞流直下”的气势,是乔吉所远远不及的(诗如其人,没有李白的胸怀、豪情,是写不出李白那样的诗歌的。怪不得古人有言:“杜甫可学而李白不可学。”)。此题只要比较点准确,分析合理即可。

2009年5月1日星期四

练习10

赠韦侍御黄裳 李白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注释] 韦黄裳,曾任侍御,据《旧唐书》记载,其为人好谄媚权贵。 飙:风。

[试题]

1,诗中与“受屈不改心”相应的句子是“ ”、“ ”,这两句表现了松树 的品格,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

2,此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和 ,作用是

3,诗歌五至八句是指出 ,作者写作此诗的意图是 。

[题解]

综观此诗:前四句,李白先写松树,表现松树凌冬不凋、昂然挺立的雄姿,傲岸不屈的精神;中间四句,写桃李以美艳取悦于人,却不能久长,与青松形成鲜明对比。后四句,李白揭示主题,语重心长地告诫黄裳,要学习青松而不要作桃李,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心志。

题解1,读全诗可知,“受屈”指的是受“霜雪”之寒和受“微飙”之摧,所以和“受屈不改心”相应的句子应该是“亭亭凌霜雪”和“岂为微飙折”。这两者表现了松树历经艰难而坚强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完全一致的。

题解2,“长松”和“桃李”是对比,同时又是比喻(象征),其作用自然是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长松”和“桃李”的不同品格,又鲜明地突出了诗歌的主题——为人必须不趋炎附势,坚持高尚坚贞的品格。

题解3,诗歌的5——8句是写桃李可以迷人一时,好景不长。它们奴颜婢膝而“卖阳艳”确实可以使人“行且迷”,但是春天一过,桃李就“碧叶成黄泥”,下场悲惨了。也就是说献谄媚人仅能得意一时,却不能长久。因此,李白写作此诗的意图也十分明确:“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希望黄裳做个正人君子。

跪求25道古诗问答题+答案,好的哦!

1、儿童相见不相识,( )。

2、白发三千丈,( )。

3、( ),早有蜻蜓立上头。

4、( ),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 )。

6、( ),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 )。

8、( ),天下谁人不识君?

9、( ),孤帆一片日边来。

10、( ),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 )。

12、野旷天低树,( )。

13、( ),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 )。

15、停车坐爱枫林晚,( )。

16、人有悲欢离合,( )。

17、________日依山尽,_______河入海流。

18、日暮_______山远,天寒_______屋贫。

19、飞流直下_______尺,疑是银河落_______天。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答案:

1.笑问客从何处来。

2.缘愁似个长。

3.小荷才露尖尖角,

4.不知细叶谁裁出,

5.映日荷花别样红。

6.葡萄美酒夜光杯,

7.风雪夜归人。

8.莫愁前路无知己,

9.两岸青山相对出,

10.夕阳无尽好,

11.村庄儿女各当家。

12.江清月近人。

13.春风又绿江南岸,

14.春来江水绿如蓝。

15.霜叶红于二月花。

16.月有阴晴圆缺。

17.白日;黄河

18.苍;白

19.三千;九

20.梨花

《喜月》(非格律)

透竹梅尖巧,映阶指甲新。玉宇一轮满,蓬瀛万象清。

皎洁千里共,婆娑十分侵。骚人伴夜彻,墨客常年经。

世上鸳鸯梦,尘寰蛱蝶吟。嫦娥多惠顾,岂能不留情。

《痴月》

欲梦清虚桂子飘,一杯浊酒向天邀。何人恁爱今宵月,也上楼头弄玉箫。

《伤月》

月序盈亏莫奈何,从来美满费蹉跎。嫦娥也破团圆镜,难怪人间别离多。

《月思》

素月明空最醉怀,诗书万卷压高台。多情骚客深钟爱,可见嫦娥玉阙来?

《感月》

良夜原宜月满时,情天冉冉寄相思。嫦娥若解怜知己,莫向人间照别离。

《杯中月》

嫦娥嗜酒更情深,惯向杯中自醉沉。我便连卿都咽下,教卿细细照侬心。

《月夜问梅》

为谁耐冷月明中,瘦骨甘禁永夜风。谅是罗浮香梦好,素心犹愿待师雄。

《月夜咏采莲》

红蕖披露夜生香,女伴轻舲趁月光。嘱咐采莲休击楫,恐惊花下宿鸳鸯。

人如韵,韵如声,这声里便有了一颗善感之心,多情之意

《竹夫人》

不妆不饰不温柔,百折微躯强配夫。篱下自怜空立节,世间因望觅封侯。

性生梗朴难邀宠,心太玲珑易感秋。早识人情分冷暖,故园合守旧风流。

《松》

夙世根株植岱宗,在山已博大夫封。清操久共严霜励,劲节端由浩气钟。

天半风声饶鹤唳,夜深月色隐仙踪。岁寒且自修鳞甲,只待春云好化龙。

《喜雨》

黍稷行看欲槁然,多情造物复垂怜。连朝好雨都盈浍,四境欢声直接天。

新吐晚霞红挂树,尚余残霭绿堆烟。砚田我本无凶岁,也与农书大有年。

《午睡后咏蝉》

寒蝉忽尔到山城,隔叶随风断续鸣。似为我来呼午梦,奈无人肯听秋声。

虽经溽暑心原冷,幸得晨餐露总清。栖隐好从高洁处,莫嫌一树碧无情。

《长夏偶成》

偶然得句莫思量,曦驭迟迟过草堂。放旷似嫌天地窄,清闲才觉日时长。

懒谙世事谙花事,不笑风狂笑柳狂。将暑欲先寻避处,野航期入海云乡。

思乡之情的诗?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月夜

今夜福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保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帮乡。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赏析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诗歌竞赛试卷

一、填写下列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

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6、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7、__________,内举不避亲。

8、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二、按要求写诗题。 1.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现爱国思想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填写表格。

作者 朝代 题目 名句

白居易 《忆江南》

王冕 《墨梅》

于谦 《石灰吟》

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根据情景填写名句。

1、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2、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3、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1.诗歌的分类方法有?( )

2.唐宋八大家指谁?( )

3.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指谁?( )

4.“初唐四杰”指的是谁?( )

5.《游子吟》这首诗的作者是?( )

六.填空题

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七、选择题

1.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3.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 B.青莲居士 C.易安居士 D.淮海居士

4.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

A.应当 B.面对 C.通“挡” D.吟诵

5.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 )境内。

A.陕西 B.内蒙古 C.新疆 D.甘肃

6.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苏轼 D.陶渊明

7.古时候缠绵吟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人是( )。

A.李煜 B.秦观 C.李清照 D.柳永

8.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

A.辛弃疾 B.陈亮 C.陆游 D.岳飞

9.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八、解释题

八 .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选自陆游《书愤》

( )

九.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

1.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2.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3.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十.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 (《汉乐府•上邪》)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3.风乍起,___。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南唐冯延巳《谒金门》)

4.沙上并禽池上暝,___。(宋张先《天仙子》)

5.____,老夫和泪写胭脂。(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

6.漫云女子不英雄,____。(近代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第1---4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1.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___”,前者是指____,后者是指____。

2.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

3.解读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前者应当是“____”;后者应当是“____”。

4.下面各项涉及的文化常识和诗句解释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予以指出

A.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B.诗句“后不见来者”的“来者”是指像战国时燕昭王那样礼遇人才,招贤强国的明君。

C.王维的诗画都很有名,后人称赞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诗句“返景入深林”是说诗人禁不住美景的诱惑,又回到树林深处细细品味静谧优美的山林景色。

十二.阅读下面唐代诗歌,回答第1-4题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1.上面诗歌中“千门”是“____”的代称;“长安”就是现今的陕西__;妃子则是指唐代__。(3分)

2.诗歌第三句的正确解释是:____(2分)。

3.下列选项中最能揭示这首诗主题的词语是( )(2分)

A.次第开 B.一骑红尘 C.妃子笑 D.无人知

4.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联系晚唐时唐敬宗大兴土木、沉湎声色的现实,冀望统治者能改弦更张。有人评论说“红尘”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实写道路上尘土飞扬,一层是暗喻,联系所给提示并加以想像,可以理解那暗喻的意义是:____。(2分)

227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