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5U文学网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具有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的美体现的作品

具有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的美体现的作品

| admin

哪个先秦作家的散文能代表当时散文的最高成就

在先秦哲学家中,(笔者在这文中认为先秦的作家首先是文学家也是朴素的哲学家)庄子的散文最富于美学精神的,庄子散文所表现的美学精神深刻地影响中国文人的艺术生命和艺术见解,笔者试图从庄子散文的内质的黑格尔美学元素、庄子传统美学内核构成和庄子的独特美感显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庄子散文的内质的黑格尔美学元素

1、内质:崇高美

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大”这一美的形态。

“大”是伟大的意思,也就是所谓崇高。

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崇高是绝对理念大于感性式。

①当然在中国古代没有乃至现在也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美学建构,谈美学的形态——崇高。

笔者认为是在妄自菲薄,但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分析和阐述。

庄子的内质上应该说蕴涵的黑格尔美学元素。

人的主体与自然界的客体相互处于矛盾的激化之中,也就是说,这种美主要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和客体在现阶段相冲突对立的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客体和主体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美与我国古代倡导的”大美”是笔者认为是一致的。

从先秦到明清,有许多作家按照老庄开掘的“大美”的美学原则关照自然的庞大;关照了人类由此而引起的内心的冲突,关照了人的心灵世界由此而引发的超越的情绪。

庄子的散文《秋水篇》中的“大海”、《逍遥游》中的“大鹏”借助这些奇大无比的物象的塑造,表现出了他们对“大美”的美学的理解的。

中国先秦以前的文学审美比较推崇“壮美”,即好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摹概括自然,借助大自然中的“大物”或虚拟的大物来阐发哲理。

尤其以战国时期的庄子为最。

他在许多的说理性散文中突出了那样的一种“大美”。

他在《秋水篇》中这样写“大海”:“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涯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涯涘。

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以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巳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数量。” ②

庄子在《逍遥游》中这样写“大鹏”: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庄子在《秋水篇》中通过河神与海神的对话、河神的望洋而兴叹,写出了海的博大、有容、丰盈。

在《逍遥游》中虚拟夸张地塑造了鱼变鸟的扶摇直上几千里的大鹏形象。

这既是自然之物的体积巨大、惊恐,也是人的主观被唤起的狂喜、谦卑的情绪。

并借此虚拟与夸张寻找人的一种对自然界的超越与满足的感觉。

庄子极力推崇的大美,与中国中唐以前的审美追求是契合的。

在那时,壮美在人们的审美追求中占主导地位,其美学价值高于优美。

庄子发掘的”大美”及这种审美的方法与观念笔者认为是非常符合黑格尔的美学构建的。

2、内质:艺术美

文艺创作从实质上说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作家审美创造力、审美想象力的表现。

庄子的人生个性是力图获得绝对自由,作逍遥之游。

表现在创作中就是靠想象创造出也与他所描绘的道一样宏大、玄通和自由的艺术境界。

为此,行文恣肆汪洋,雄奇怪诞。

艺术美体现在他由游世到游戏文字的超脱与豪迈。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与被动的幻想不同,想象是创造性的,寓言同样是一种想象的文学,而且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庄子是善于用生动的形象说明问题,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而这种形象又是超现实的想象丰满的怪诞之物,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种形象的载体即为寓言。

《逍遥游》几乎就是一篇寓言的大荟萃。

文章开篇鲲鹏展翅几万里的故事,鲲鹏随意夸张的异化和奋飞,虽然旨在表现鲲鹏逍遥无为的思想,但在客观上却能“令人拓展胸次”,不要说世俗之人难得一见,恐怕连想也不会想到的。

正当人们神醉于鲲鹏展翅雄奇怪诞境界时,庄子又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鹏鸟与寒蝉、灰雀、斥燕作比,表明了庄子的“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学价值取向,从而讽刺了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的自我得意者。

《逍遥游》中的奇人怪事,比比皆是,简直让人觉得“不近人情”。

不仅藐姑射的神人是超越人间的“非人”,庄子笔下的葫芦也是大得出奇。

他借惠子之口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天下哪有这等五石之大的葫芦,而庄子却可以欣欣然把它当腰舟浮游于江湖,这不更奇怪了吗?宋人卖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哪有那么巧,又哪有那么大的威力呢?庄子创设的这些雄奇怪诞的寓言一个接一个,环环相套,连缀成一个整体。

我们从中领悟到的是水花镜月、海市蜃楼般的艺术美感。

这就是庄子“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艺术美。

二、庄子乃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核构成

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美学智慧诞生于儒家美学,成熟于道家美学,尤以禅宗美学的问世为标志走向最终的成熟。

但是,庄子的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表现为内核的构成元素。

庄子的天地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外在世界的转换。

禅宗美学直接渊源于道家美学,尤其是庄子美学。

然而,在庄子,美学的外在世界只可以称之为:天地自然。

庄子的天地逻辑地转向自然。

庄子开始的心物关系转而成为禅宗的心色关系。

对于庄子来说,自由即游;对于禅宗来说,自由即觉。

于是,外在对象被“空”了出来,并且打破了其中的时空的具体规定性,转而以心为基础任意组合,类似于语言的所指与能指的任意性。

中国美学从求实转向了空灵。

这在中国美学传统中显然是没有先例的。

中国美学传统中最为核心的范畴——境界正是因此而诞生。

这个心造的境界,以极其精致、细腻、丰富、空灵的精神体验,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从庄子美学的平淡到禅宗美学的空灵,并且也把中国人的审美活动推向成熟(当然,禅宗的境界是狭义的,中国美学的境界则是广义的,应注意区分)。

衍生出的自然美是天地的显现。

在西方,黑格尔认为“人们从来没有单从美的观点,把自然界事物提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研究。

我们感觉道,就自然来说,就自然来说,概念既不确定,又没有什么标准,因此,这种比较就不会有什么意思。”③

在黑格尔的美学中实际上是把自然美排除的,但是笔者在这认为,自然美是一种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核朴素显现。

庄子认为,美在自然。

任何人为的艺术都是对自然美的破坏。

他在《齐物论》中以天籁、地籁、人籁三者比较来说明这种自然美:“地籁则众窍是己,人籁则比竹是己”,“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人籁是指人们用丝竹管弦演奏出来的声音,是属于人为的东西,属于下等之音;地籁是风吹自然界大大小小的孔窍而发出的声音,它借助风力的大小和孔窍的不同形状才能形成,也有外力,也不是最自然的,因而不是最美的。

只有天籁是众窍自鸣而成的、不依赖任何外力而自己形成,因而是最美的。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并不是要全部否定人所创造的艺术。

庄子所否定的是显露人工斧凿痕迹的艺术,他所提倡的是所创造却不露人工痕迹的艺术,,即出于人的自然痕迹的艺术,即出于人的自然流露又与客观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

《天运篇》西施效颦的寓言,就是这个道理。

三、庄子的独特美感显现

庄子在《逍遥游》文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笔者认为“无己”就是“无我”,也就是“心斋”和“坐忘”,这是庄子独特的美感显现,是通往庄子人生美学境界的不二法门。

也是通达美感经验的途径。

何谓“坐忘”?《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那么“心斋”庄子在《人世间》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⑤

要达到“心斋”、“坐忘”的境界,庄子提醒要彻底排除厉害的观念,不仅要“离形”、“堕肢体”而且要“去知”、“黜聪明”,要“外于心知”,摆脱欲望与物象的迷惑,超越实用功利的目的,从而从“道”,达到至美的境界,也是逍遥的绝对自由状态。

而这种状态正是庄子无求无待的至境,庄子独特美学的极致,美学艺术精神的最高显现。

心斋,耳目的知觉和心的逻辑思考,只能把握有限的事物,唯有用心去听,才能接纳无限才能对事物的超功利的审美。

脱去生命的困扰,然后才能由于物之初。

而颜回谈坐忘的工夫,也是层层渐进,先是“忘仁义”,而后“忘礼乐”,而后“坐忘”。

所谓“忘”,就是经验知识的消解,而能够忘掉小我,与大我相通。

坐忘和心斋一样,都是要将形体的我,化为虚境,而仅具知觉的直觉体验。

那么,心灵就得以完全自由解放,而得到审美的愉悦。

正如朱光潜《谈美》一书,提到对于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实用和科学的态度,都是逻辑的经验;美感的经验才是直觉的经验。

在直觉的经验中,美是自成自足,别无假借的。

也只有从实用和科学的态度中抽离出来,抱持“无所为而为”的想法,并在独立、绝缘的情况之下,才能享有完全的美感经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庄子的美学精神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他的人生理想、自由精神和崇尚自然的思想相结合才可以最好的解读。

笔者认为该文对只是在美学的一些还没定的原理解析庄子,是有失偏颇的。

同时,庄子的散文的确是具有朴素的美学痕迹和哲学思辨。

参考文献

[1] 杨辛 甘霖 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第二版编 (226)

[2] 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3)

[3] 杨辛 甘霖 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第二版(116)

[4] 李建中 中国古代文论[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版本(41)

[5] 蒋凡 郁沅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51)

有什么关于美学的书籍吗?

《美学导论》课程相关材料免费下载

链接:

提取码:hwr6

《美学导论》课程相关材料|《影视艺术审美表达》专题|《戏剧鉴赏》专题|《舞蹈审美与鉴赏》专题|《美学导论绪论》专题|《公安影视作品赏析》专题|《队列歌唱的训练和合唱指挥》专题|

美学著作有哪些

先列一些,要的话再说吧

美学原理方面

朱光潜:《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诗论》(《朱光潜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蒋孔阳:《美学新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泽厚:《美学四讲》,安徽文艺出版社;

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

张法:《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朱立元:《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一川:《美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 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另:陈望衡;王旭晓等人的教材。

...在现代如何评价《三言二拍》这类小说的文学价值?

三言二拍是明代著名的拟话本系列,其在文学界的地位堪与《金瓶梅》相媲美,而且它和《金瓶梅》 一样,由于其中的描写,长期被统治者列为禁书。《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合称“三言”,其作者为明朝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其作者为明朝凌蒙初。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后人将其合称为《三言二拍》,成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言二拍”在通俗文学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反映明代生活的最著名的作品。它的语言通 俗易懂,故事曲折生动,描写准确有力,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完美结合,在古今中外备受瞩目。三言二拍"中许多故事都广为人知,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包公断奇案》、《错配鸳鸯》、《罗衫恩仇记》等。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与早期的“话本”相 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 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小说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终于看完冯梦龙“三言”里的《警世通言》,感觉还蛮不错。里面有很多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其中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相识相知的故事、王安石变法、包公断冤、白蛇传、唐百虎点秋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等,更多的是以婚姻为主题的篇章,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该书的主流思想是扬善惩恶,多方面的反映了宋明时期的社会生活,不但写尽了世态人情,更是对市井细民投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并打破传统,对虚伪的道德观念予以彻底颠覆,提倡个性解放,在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上取得了双重突破。书中妙语连珠,有很多短句都富有生活哲理。

有哪些文学作品通过艺术的审美性使“丑”的人物形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如莫里哀的著名讽刺喜剧《吝啬鬼》,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一极端自私而贪婪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露出资产阶级贪财如命的本质。莫里哀的另一出著名喜剧《伪君子》,成功地塑造出达尔丢夫这一无耻伪善者的典型形象,同样也是使作品中“丑”的人物形象具有了艺术的审美价值。类似的例子还有莎士比亚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中贪得无厌的高利贷者夏洛克,这是一个唯利是图、贪财如命的典型人物形象;莎翁著名悲剧《麦克佩斯》中的女主人公麦克佩斯夫人,是一个内心丑恶的女人,她唆使丈夫谋害国王,最后自己也因罪行重负而发疯。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的审美性,使“丑”的人物形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读哪些小说,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审美?

我认为想要提高文学审美,那么就要读一些比较有深度的文学作品,所以我接下来推荐的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我认为比较有意义的文学作品。

想到小说,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余华,我个人是不喜欢看小说的,但是余华的作品环环紧扣,有人可能要问,余华的作品那么朴实,真的能够提高文学审美吗?他的美感又在哪里呢?但是我想说的是,“美感”这个词语从来都不会受限于某一种文体,我看散文,也看小说,但是并不能说散文就是美的,小说就是不美的,余华的作品往往能够把我们带入最淳朴、最真实的乡村中,那种生活的气息,那种活着的欲望,谁又能说不是一种美感呢?

《活着》

“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这句话,不知道让多少迷茫的少年燃起来了生活的希望,我常常会问自己,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到底有没有意义,但是在看过这本书以后,我才发现,活着的意义可以不是千古留名,可以不是流芳百世,可以不是轰轰烈烈,有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像是水一样平淡无味,但是它本身就是珍贵的,就是有意义的。

这就是活着的意义。这本书的美感在文学含义中,也许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将生活讲述的这么透彻,我们能够从书中找到自己,能够看清自己的心,这就是文学的深层意义,也是提高文学审美的必经之路。

《百年孤独》

如果说余华的小说太过朴实,那么《百年孤独》就是华丽的代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相似的名字,相似的经历,荒诞的猪尾巴,枪响、战争、杀戮、温馨,所有的一切我们都能从这本书中看到,这也不妨可以归类为”提升文学审美“。

22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