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作文

5U文学网 > 作文 > 节日作文 >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高中语文必修一五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高中语文必修一五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 admin

高中语文必修1课本文言文挖空训练

文言文挖空训练是对同学们是否熟悉课本中文言文内容、词义的考察。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掌握语文文言文知识,下面我给大家带的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挖空训练,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训练: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 )其无礼于( )晋,且( )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 )缒而(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 )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 )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 ),若不阙( )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 )君图( )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因( )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还也。”亦去( )之。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训练: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 )略( )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 )请( )荆卿曰:“秦兵旦暮( )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岂可得哉?”荆卿曰:“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 )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 )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 )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 )见臣,臣乃得有以( )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 )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之意,愿足下更( )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 )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 )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 )曰:“为之奈何(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 )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 )陵之耻除矣。将军岂( )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 ),无可奈何,乃遂收盛( )樊於期之首,函( )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 )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 )未发,太子迟( )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 )尽矣,荆卿岂( )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 )所以( )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 )以送之。至易水上,既( )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 )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 )车而去,终已不顾。( )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厚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 )振( )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 )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 )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 )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 )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 )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 )笑武阳,前为谢( )曰:“北蛮夷之鄙( )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 )图,图穷( )而匕首见( )。因(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 )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 )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

荆轲逐( )秦王,秦王还( )柱而走。群臣惊愕,卒( )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 )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 )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 )轲。秦王方( )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 )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 )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轲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 )笑,箕踞以( )骂曰:“事所以( )不成者,乃欲以( )生劫之,必得约契以( )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训练:鸿门宴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 )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 )大王为( )此计者?”曰:“鲰生( )说我曰:‘距( )关,毋内诸侯(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 )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 )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 )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 )尽裂。项王按剑而跽( )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 )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拔剑切而啖( )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 )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 )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这样。[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⑶哪里。⑷多么。⑸为什么。⑹怎么。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⑸就是。⑹原来是。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以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

3. 人教版读本的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11.催景俘拜师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 18.3邓攸弃儿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张之万马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20.王安石辞妾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 21.宋仁宗忍饿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 22.范仲淹罢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无情 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 26.岑鼎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 27.杨万里与“诚斋”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 29.幽王击鼓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

4.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文言文重要句子默写练习题 哪位大

必修一: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1、《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11可课后练习.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并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死并非难事,而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面前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见这既是作者对蔺相如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也是作者创作动机和目的的揭示,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6. 求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谢谢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②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1.写出画线处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①②两句。

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学①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②知③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④知也。”

23.解释红色字。

①而________ ②知_________ ③而___________ ④知___________

24.写出画线处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解释文言语句中红色词语有误的一组是:(2分)

A.不见曦月(日光) 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B.属引凄异(连接) 毳衣炉火(鸟兽身上的细毛)

C.夏水襄陵(漫上) 乘骑标枪舞刀于水面者(举)

D.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 词语中红色字与“民弗从也”中的“从”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力不从心 B.投笔从戎

C.欣然从命 D.言听计从

1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15.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曹刿与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B.曹刿在“彼竭我盈”的情形下发出“逐齐师”的号令。

C.“可以一战”、“故克之”和“故逐之”都表明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D.“惧”齐师在败绩之时“有伏”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

上面的给你参考。

你应该从基础入手,把测评、练习册中的东西弄好,在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看看虚词并灵活应用,就能得高分。

必修一文言文挖空

1. 求高一必修一文言文重点默写句子

如果说课文有重点,那就是包括在高考14篇当中的古诗文,如《劝学》《琵琶行》《蜀道难》《师说》以及《登高》《锦瑟》,尤其那几篇古文,必须全部背下。

再说你所说的“重点句子”,我要告诉你的是:没有重点句子。这也就是说,文章中的任何一句,又都是重点句子。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觉得《琵琶行》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重点,可是考试的时候,一般却不考它,而是考它周围的在我们看来并不重要的句子。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全背下来为好。

如果急用的话,可以从网上搜索课文的原文,随便找几句,用横线代替文字,让别人填写。十分钟你自己就能搞定的。

2.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

新课标的,

鸿门宴:

1.(句式)“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所……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解释的对象。

且为所虏(且:将;为所:为……所,“为”后省略行为主动者。)

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干什么;者,代词,”何为”前面省略了判断词。)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词类活用现象。

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范曾数目项王 (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道芷阳间行 (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名词作状语:连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

不义也 (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4.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5.名句积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可以吗??

3. 人教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

我用南昌市城北学校语文年级第一的名义告诉你:

倒装句

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 eg.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宾语前置。 eg.孔子云:“何陋之有?”

(3)定语后置。 eg.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介宾结构后置 。eg.苟全性命于乱世

倒装句是最难的,字词可以死背,这个还是要理解运用。

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这样。[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⑶哪里。⑷多么。⑸为什么。⑹怎么。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⑸就是。⑹原来是。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以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

5. 高中必修一所有文言文,我只要原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必修二】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离骚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节选) 过秦论 师说 【必修四】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苏武传 张衡传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逍遥游(节选) 陈情表 漏选处请谅解,好多的都已经记不怎么清楚。

6. 高一语文必修一常考的文言文

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荆轲刺秦王(背易水诀别一段)、记念刘和珍君(背第2、4节)这些是课本要求背诵的.

而 《烛之武退秦师 》我们的老师要求背全文

必修二: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第3段)

必修三:蜀道难、杜甫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 琵琶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最后三段)、师说

必修四:念奴娇、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2016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和二必背文言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目录

(括号内的阿拉伯数字为必修课本的册数)

一、古诗词部分:

1. 氓(2)《诗经》

2. 短歌行(2)曹操

3. 归园田居(其一,2)陶渊明

4. 蜀道难(3)李白

5.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

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

7. 登高(3)杜甫

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李清照

9.声声慢(寻寻觅觅,4)李清照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

二、文言文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

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赋(全文,2)苏轼

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

6.劝学(全文,3)《荀子》

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

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

9.陈情表(全文,5)李密

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

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

高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这样。[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⑶哪里。⑷多么。⑸为什么。⑹怎么。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⑸就是。⑹原来是。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以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

3. 高中语文人教版所有古文题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第一册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 *** 4第二单元兰亭集序……………………………………………………王羲之 20赤壁赋………………………………………………………苏 轼 2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 维 2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28名著导读《论语》 109第二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卫风•氓小雅•采薇离骚……………………………………………………屈原孔雀东南飞……………………………………………汉乐府白马篇…………………………………………………曹植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第三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赤壁之战……………………………………………………《资治通鉴》第三册第二单元蜀道难………………………………………………………李白琵琶行………………………………………………………白居易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登高李商隐诗二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马嵬(其二) 陆游诗二首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子过秦论………………………………………………………贾谊师说…………………………………………………………韩愈六国论………………………………………………………苏洵第四册第一单元窦娥冤(节选)……………………………………………关汉卿长亭送别……………………………………………………王实甫雷雨(节选)………………………………………………曹 禺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阅读李煜词两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苏武传……………………………………………………班 固张衡传……………………………………………………范 晔李贺小传…………………………………………………李商隐马伶传……………………………………………………侯方域第五册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滕王阁序……………………………………………………王 勃阿房宫赋……………………………………………………杜 牧逍遥游(节选)……………………………………………《庄子》陈情表………………………………………………………李 密名著导读红楼梦。

4. 人教版读本的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11.催景俘拜师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 18.3邓攸弃儿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张之万马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20.王安石辞妾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 21.宋仁宗忍饿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 22.范仲淹罢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无情 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 26.岑鼎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 27.杨万里与“诚斋”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 29.幽王击鼓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

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文言文列表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二

离骚、孔雀东南飞 并序、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蜀道难、琵琶行 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扩展资料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语文

6. 人教版高一文言文有哪些

必修1: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6、鸿门宴(《史记》)必修2:第二单元5、《诗经》两首氓采薇6、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7、《孔雀东南飞》(并序)8、*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 5、兰亭集序(王羲之)6、赤壁赋(苏轼)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必修3第二单元4、蜀道难(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劝学(《荀子》)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必修4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苏武传(班固)13、张衡传(范晔) 如果只要单纯的文言文,那就去掉诗词单元。

7.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二中以和之字的用法~人教版高中

以:1、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2、以乱易整 介词,用3、越国以鄙远 介词,把4、焉用亡郑以陪邻 相当于连词“而”5、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6、具告以事 介词,把7、不然,籍何以至此 介词,凭8、军中无以为乐 连词,用来9、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连词,表目的,来.10、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把11、亦足以畅叙幽情 介词,用来1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因1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为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相当于连词“而”15、可以无悔矣 介词,凭1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连词,相当于“来”之:1、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2、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4、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6、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7、以之兴怀 代词,指“向之所兴,……,已为陈迹”8、夫人之相与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极视听之娱 结构助词,的.。

8.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

1.*沁园春•长沙…………………………………… *** 3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6

再别康桥………………………………………徐志摩 8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6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18

6.*鸿门宴……………………………………..司马迁 22

4.《诗经》两首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1.窦娥冤………………………………………..关汉卿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

望采纳!!!!!!!!!!!

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