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

5U文学网 > 作文 > 初中作文 > 改革文学之后是什么文学,改革文学是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改革文学之后是什么文学,改革文学是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 admin

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是什么回事?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提法源于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而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同属“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改革文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张一弓的《黑娃照像》、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蒋子龙的《机电局长的一天》等;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现代文学有哪几个派别呢?分别是什么?

现代文学有哪几个派别呢?分别是什么?

1、鸳鸯蝴蝶派

中国文学史上连绵较长时间的一个文学流派,大约在清末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到了鼎盛期。著作关键写佳人才子像一对彩蝶、一对鸳鸯一样感情故事,缠缠悱恻,冷冷清清,很是催人泪下。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在其中《金粉世家》被黄轩、董洁、赵丽颖等诠释后,也赚足了观众们的泪水。

2、新月派

1923年,胡适之、徐志摩、林徽音、陆小曼等人在北京组织了一个以“解闷游戏娱乐”为目地俱乐部队。那时候由于钦佩泰戈尔,便以他的《新月集》之名取名字“新月社”。1928年出版发行了《新月》季刊,新月派宣布产生。代表作有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等。

3、荷花淀派

指以孙犁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以孙犁的《荷花淀》意味着的一批独具一格设计风格的作品而闻名于世。20世际50时代初,孙犁逐渐组织《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觉并塑造了例如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冉淮舟、房树民、纪苑等太久文艺青年。她们学习培训孙犁的写作,发布了一批有特色的著作,形成了一个造型艺术追求完美相仿的作家群。“荷花淀派”即指这一作家群。经典作品有孙犁的《山地回忆》、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等。

4、山药蛋派

以赵树理为代表,马蜂、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待技术骨干的山西省作家群,通过有目的追求完美而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她们多是山西农村地地道道下去的,20世际50时代中后期又相继回到山西省,深层次乡村,并且以那时候山西省中国文联的机关刊物《火花》为阵营,发布了一批各具特色,设计风格相似的小说集。大家依据她们著作中浓厚的乡土味,称它们为山药蛋派、江西派或火苗派、赵树理派。代表作有《“锻炼锻炼”》、《实干家潘永福》、《灯芯绒》、《冬日的夜晚》等。

新时期十年小说思潮的发展历程?

一、新时期十年小说思潮的发展历程是(从思潮角度分析,而非题材角度,否则分类方法就有区别):

最早出现的是“伤痕文学”(1977年——1979年),代表作《班主任》、《伤痕》

稍后发展成为“反思文学”(1979年——80年代中后期),代表作《天云山传奇》、《剪辑错了的故事》

进入80年初后,“改革文学”逐步兴起(其实“改革文学”从70年代末就有了,不过作品内涵还不够深刻),代表作《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

从1983年后,“寻根文学”得到迅猛发展,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古船》

80年代末,“现代主义、意识流”色彩的文学作品建立了在文坛的应有地位,代表作《蝴蝶》、《山上的小屋》

二、古华小说《芙蓉镇》的艺术特征在于:

(1)融合了湘西地区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好山、好水、一方净土、地杰人灵的美丽背景,使作品具有一种诗意的美。

(2)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下粉墨登场,他们的思想水平尽管并不相同,但语言很有个性化特点。

(3)作者巧妙选择了中国历史上几个具有转折性的代表时期,描写上述人物的言行和地方风貌的变迁,深化了作品的中心思想,而且很精辟入里。

(4)作者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说教来揭示“左”的思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但却用带有道德思考的笔触,让人们在阅读中领悟人性的“真、善、美”(如秦书田的苦中作乐、谷燕山的凛然正气)以及“假、恶、仇”(如李国香的丑陋关系、王秋赦的投机污蔑)。

(5)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全书,而且略带开放性质的结尾具有警世意义。

一楼的网友审题不够仔细,第一问的内容不是现代文学的内容,而是当代文学的问题,抄百度是没有答案的。

改革文学的发展史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改革文学”曾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随着农村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城市开始经济改革,“改革文学”也应运而生。1983至1984年间,描写社会改革的作品大量涌现,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在社会上颇为轰动。

1979年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端,着力塑造了改革家乔光朴的英雄形象,“乔厂长”也成了改革者的代名词。之后的改革小说中,出现了类似“乔厂长”的“开拓者系列”,如《改革者》(张锲)、《跋涉者》 (焦祖尧)、 《祸起萧墙》 (水运宪)、 《三千万》 (柯云路)等等。还有一些作家对种种社会弊端予以批判和揭露,剧作家沙叶新与李守成、姚明德合作的戏剧《假如我是真的》就是这一类的代表。高晓声的视角比较独特,他一直关注着普通农民在新时代的变化。他笔下的李顺大、陈奂生都是农村的小人物,作者为他们生活上的改善而欣慰,也对他们思想上因袭的落后的东西给予温情的嘲讽。

1981年底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问世,标志着“改革文学”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关注改革对整个社会尤其是人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带来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有长篇小说《故土》 (苏叔阳)、《花园街五号》(李国文)、《男人的风格》 (张贤亮)、《新星》(柯云路)及中篇小说《老人仓》 (矫健)、 《鲁班的子孙》 (王润滋)、《秋天的愤怒》 (张炜)、《腊月·正月》(贾平凹)等。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以农村青年高加林的悲剧,深刻地写出了商品经济对传统农村文化的冲击。

1985年以后,“改革文学”在题材、视角上更加多元化,初期的理想主义色彩逐渐淡化,作为一种新思潮、新现象的“改革文学”已经结束。但是,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仍层出不穷。

中国当代文学有哪些流派?

中国当代文学流派有:荷花淀派、山药蛋派、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痞子”文学等等。

1、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2、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3、寻根派

寻根文学指的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4、改革文学

中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5、反思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流派

哪些作品属于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文学是指改革开放之后的文学作品。主要流派有:

伤痕文学: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

反思文学: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布礼》《蝴蝶》

改革文学;蒋子龙发表于1979年的《乔厂长上任记》第一篇有影响力的改革小说。此外,柯云路的《三千万》、《新星》,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及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路遥的《人生》,何士光的《乡场上》等都是极负盛名的改革小说。

知青文学: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叶辛《蹉跎岁月》,丛维熙《北国草》,梁晓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张承志《黑骏马》

22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