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

5U文学网 > 作文 > 小学作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归纳文言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重点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归纳文言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重点资料

| admin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 上册的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归纳好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方便我们学习。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的归纳,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 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兴: 兴,兴趣

6、方出神方: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首:头。之:它,代蚊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 成语 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形状不一。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 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 唐―― 李白)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答、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去:离开。乃: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期:约定 。 委:舍弃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引:拉 。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 答、“不”通“否”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知识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文人骚客抒发豪情壮志的资本;是国家兴旺发达,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人们独立于世界 文化 之林的基石。因为知识就是力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1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对子 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

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 大雪 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2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 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 爱好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 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 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 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六、 成语 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 句子 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 方法 ,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 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3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理解:

1、一词多义 “以” “成”

2、古今异义“险” “穷” “去”

3、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明确。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 句子: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六、文意理解:

1、 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按照 议论文 的结构理解 文章 ,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 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富人是从穷人那儿来的,知识是从无知那儿来的,幸福是从苦难那儿来的,跌下是从爬高那儿来的,自尊是从羞辱那儿来的,自主是从依从那儿来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总结 七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对子 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

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 大雪 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 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 爱好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 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 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 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六、 成语 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 句子 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 方法 ,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 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理解:

1、一词多义 “以” “成”

2、古今异义“险” “穷” “去”

3、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明确。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 句子: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六、文意理解:

1、 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按照 议论文 的结构理解 文章 ,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 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及文言文常考点

★ 初中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归纳

★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

★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大全

★ 初中语文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

★ 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的文言文阅读

(一)《童趣》

一、 词语积累

(一) 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 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 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等.

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二)《〈论语〉十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2. 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3. 第三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4. 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5.第六则:(!)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6. 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 第八则:(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8. 第九则: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9. 第十则:(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四、总结迁移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4. 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5.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品德高尚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三)《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一、词语积累[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不]同“否”.

二、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

上海七年级上册常考文言文

1.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的文言文阅读

(一)《童趣》一、词语积累(一) 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

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

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三、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

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

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等。

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

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翻译: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二)《〈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

2. 上海 七年级 上册 语文 古诗 古文

所有古诗:

1)《小儿垂钓 》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2)《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高。(3)《杂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6)《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7)《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乡。(8)《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9)《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资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10)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1)《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2)《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13)《草书屏风》 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14)《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15)《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16)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3. 求上海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详解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yì)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mǐn)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家里世代从事农业生产。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写字的工具(笔、墨、纸、砚),(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写字的工具。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仲永)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亲自在诗后写上了他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把奉养父母、团结同族人作为诗的内容,父亲把这首诗传给全乡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从这时开始,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乡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用对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财讨取仲永的诗作。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于是)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父亲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他十二三岁了。

我让(他)作诗,他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符。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到舅舅家,问起他,(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天赋予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资聪颖,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周处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

闻乡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译文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乡亲们认为是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都一起侵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立即杀死了白额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周处终于杀死了蛟龙上了岸。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为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自己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自己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

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但是岁月已经虚度了,害怕最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认为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况且你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并且人就害怕立不下志向,只要立下了志,为什么还担忧美好的名声不显露?”周处于是改过自新,发奋图强,最终成为一名忠臣。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竹林 好像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 开辟 特别 凉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整块 把…作为 翻卷 来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 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 络. 摇 缀.,参差 披拂..。 遮盖 交结 下垂 随风飘动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大约 上下 好像 依靠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映 呆呆的样子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静止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 蛇.行,明灭可见。

4. 沪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所有要背的

六年级上册(试用版)

11、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12、两小儿辩日(《列子》)

21、陋室铭(刘禹锡)

22、爱莲说(周敦颐)

39、古诗四首

观沧海(曹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望岳(杜甫)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40、*词二首 菩萨蛮(韦庄) 卜算子(王观)

4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42、*望九华(王十朋)

六年级下册(试用版)

6、春之古韵

春夜喜雨 杜甫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江南春 杜牧

18、*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19、黄鹤楼 崔颢

20、山居秋暝 王维

21、*过古人庄 孟浩然

2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23、李白诗三首 李白

行路难 送友人 月下独酌

38、《论语》八则

这是题目

5. 七年级上册必考古诗文言文有哪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下面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9年级古诗文60篇:1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2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 操5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 潜6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 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 勃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 湾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 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 白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 白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 颢14 望岳(。

下面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9年级古诗文60篇;子在川上曰;博学而笃志)42 曹刿论战 《左传》43 鱼我所欲也 孟 子44 生于忧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2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 操5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 潜6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 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 勃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 湾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 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 白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 白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 颢14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 甫15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 甫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 甫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 参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19 卖炭翁(卖炭翁) 白居易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 贺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 牧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 牧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 煜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29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 轼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 游34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38 山坡羊•、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学而不思则罔;三军可夺帅也;贤哉回也;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死于安乐 孟 子45 富贵不能淫 孟 子46 天时不如地利 孟 子47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48 出师表 诸葛亮49 桃花源记 陶 潜50 三 峡 郦道元51 杂说(四) 韩 愈52 陋室铭 刘禹锡53 小石潭记 柳宗元54 岳阳楼记 范仲淹55 醉翁亭记 欧阳修56 爱莲说 周敦颐57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58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40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 瑾41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义而富且贵。

2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