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

5U文学网 > 诗词 > 古代诗歌 > 优秀的元宵古诗词朗读欣赏

优秀的元宵古诗词朗读欣赏

| 晓晴

一声声锣鼓一阵阵沸腾一幕幕烟火一盏盏彩灯和着二月丝丝缕缕的微风踱进你心窝,串串企盼祝愿你:元宵快乐!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优秀的元宵古诗词朗读欣赏,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优秀的元宵古诗词朗读欣赏1

踏莎行 元夕

[宋] 毛滂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作品赏析

【注释】

①烧灯:即燃灯。

②宫桥:在山东滕县东南45里,跨薛河。

③沉香:水香木制成的薰香。

【评解】

腊梅开后,白雪残存,词人拨雪寻春,乃至燃灯续昼,其雅兴已似痴。月上柳梢,云雾笼星,沉香烟消,其梦境又如醉。词写得清丽宛转,韵味淳郁,上下片两结句尤觉尖新。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泽民的作风很潇洒明润,他与贺方回适得其反。贺氏浓艳,毛则以清疏见长;贺词沉郁,毛则以空灵自适。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优秀的元宵古诗词朗读欣赏2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 ”,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在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 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 ”,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

“更无一点尘随马 ”,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片描写杭州元宵景致,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 ”。“寂寞山城人老也 ”是一句过片,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 ”,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 ,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 ”,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 ,民不聊生 。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 。他在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在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 ,阴霾欲雪 。“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 》,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优秀的元宵古诗词朗读欣赏3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宋] 朱敦儒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小词为作者早期作品 ,写元夕怀人之情致,词风婉约。

起首两句写楼外 。春雨绵绵密密,象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说春雨“细如尘”,新鲜而熨贴。春雨是细屑的,轻倩的,迷离漫漶,润物无声,似乎非“如尘”二字无以尽其态。用它来映衬怀人的愁思,便显得十分工致。“湿”承“ 雨 ”来。“黄”字体物入微,切合物候,又应“春”意,让人联想到稚柳在这迷蒙细雨的薰沐下所焕发的生机。接下来 ,“风约”逗引出后两句,视点拉回室内。上片状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笔笔勾联 ,丝丝入扣;这几句看似景语,实乃情语,打下了闺人的主观色彩 。“如尘”的雨,多少给人以凄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牵惹着对远人的缕缕情思;阵阵轻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的色调,寒气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写情的重笔,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拟女主人的眼光,写出了一个寂冷的环境。

过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画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在宋代是个盛大的节日,民间有吃圆子(汤圆 ,取阖家团圆之意)、观彩灯、祭紫姑等习俗。点明上元之时,背景就变得更其具体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衬托得愈加强烈。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又有深闺巧姓,剪纸而成,尤为精妙 。”陆游《十二月一日》诗:“儿书春日榜,女剪上元灯。”说明宋时剪纸做灯,乃闺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开始制作以备上元灯节玩赏的。可见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灯 ”,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懒,而是由于情绪恶劣之极 。“弹泪倚瑶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写她欲鼓瑟以舒怨怀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弹泪了。

结束两句:“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转进一层,与美人问卜的事。紫姑,相传为唐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厕间,上帝悯之,命为厕神。旧时民间每于元宵夜图画其形以祭 ,并扶乩卜问祸福。

无心剪灯,有意问卜,写出少妇关注之所在。就这样,结句在全词层层推进之后,以轻淡之笔出之 。辽东,古郡名,故址在今辽宁省东南部,多用来借指遥远的边地,以代亲人之所在。至词的主旨已经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字面上终归没有道破。淡语入情,含蓄不尽。这一结语使全词意境浑成,主旨突出,堪称巧妙。

优秀的元宵古诗词朗读欣赏4

临江仙 都城元夕

[宋]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作品赏析

【注释】

①雕轮:指华丽的车辆。

②棱:神灵之威,这里借用。

③碧落:道家称天空曰碧落。

【评解】

这首词通过对京华元夕的着意描绘,抒写自己当时的情怀。上片写都城元夜的繁华热闹,灯火通明如白昼。下片抒写“江南憔悴客”懒步芳尘,不愿追欢逐乐,而因酒入梦的幽独心情。“窗月寻人”,意境优美,余意不尽。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这是在柳、苏、秦、贺的词集中找不出的一种潇洒而明润的风调。象“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入”的诗句,尤极明倩韵致,风度萧闲,令人百读不厌。

张思岩《词林纪事》:柯寓匏云,泽民“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入”,真词家佳境也。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毛滂晚年,因言语文字坐罪,罢秀川假守之职。政和五年冬,待罪于河南杞县旅舍,家计落拓,穷愁潦倒。《临江仙·都城元夕》即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

这首词上片写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下片写现实中羁旅穷愁,无法排遣的一种无奈心情。上片虚写,下片实写;一虚一实,虚为宾,实为主。

首句“闻道长安灯夜好”。“长安”点“都城”,即汴京。“灯夜好”点“元夕”。词题即在首句点出。“闻道”二字,点明都城元夕的热闹景象都是神游,并非实境。不过,这“神游”并不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也不是对于期待中的未来的憧憬,更不是梦境,而是在同一时刻对另一空间的想象,即处凄冷之境的“江南憔悴客”对汴京元夜热闹景象的想象。既是想象,便可摆脱现实的束缚,按照自己潜在的心愿作几乎是无限的发挥。“雕轮宝马如云”令我们想起了辛弃疾的名句“宝马雕车香满路”。毛滂这一句极言“雕轮宝马”之多(“如云”),辛词则突出了乘“宝马雕车”之人之多(“香”指妇女脂粉),使形象更鲜明生动。不过我们不要忘记辛词恰正是从毛滂这一句点化而来。

下面三句词人把汴京元夜从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象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蓬莱清浅对觚棱”。蓬莱乃海中仙山,又长安城中亦有蓬莱宫。“觚棱”是宫阙转角处的方瓦脊,此处即代指宫阙。“蓬莱”句既可指帝京宫阙,也可指蓬莱之仙山琼阁。“诗无达诂”,总之,是描写汴京元宵之夜宛如神仙境界。“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碧落”,犹碧天。“玉皇”句中的“开”字启人想象。既言“开”,则“碧落”原是“闭”着的,只是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将原是“闭”着的“碧落”“开”了。“碧落”既“开”,则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于是便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句)的景象,便有“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亦辛句)的上元之夜,使“银界失黄昏”了。其实,写天上的玉皇就是写人间的皇帝。古代皇帝也常有在上元之夜偕其大臣、侍从开启宫门之举,以示“与民同乐”。不用说,天街大道便也响起“吾皇万岁”的欢呼声,于是便打扮出一片繁华景象。词人的写法无非是把人间的皇帝搬到了天上,以在想象中染上一层迷离恍惚的色彩,使帝京元夜在词人的表现中更加热闹罢了。

词人的笔是一支彩笔,这支彩笔将天上人间尽情涂抹,把都城元夕的繁华景象描摹尽致。但是,这一片繁华都只是词人想象的产物,首句“闻道”二字提醒了我们这一点。上片越是写得繁华热闹,则越是反衬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谁见”,设问之辞,意即无人见。这里特指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这一句以设问的口气写出了自己的孤寂。“谁见”二字还将读者(也使作者自己)从想象中的繁华景象拉回到凄冷的现实中来。“端忧懒步芳尘”。这是写闺中人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这与辛词“众里寻他千百度”恰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辛词是说知道自己的意中人会在元夜等他,所以才去“寻”,尽管要“寻他千百度”;毛词的闺中人则无须去“寻”,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乃“懒”去那元夜繁华之地。她只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一种无奈之状,宛在目前,简直是一幅画得极高明的《闺中夜思图》。这种描写,当然只是词人的设想,但是设想闺中人在思念自己,也就更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在思念闺中人。

“酒浓”句,词人从对闺中人的思念中回到现实中来。上元之夜,本应是“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欢乐之夕,而自己却处在待罪羁旅、凄冷孤寂的心境中,去消受那本不应如此凄清的元夜之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春梦”只能于“酒浓”时去做。而酒真的能解忧么?当然不能,它只是使人于麻醉中暂时忘却而已。当人只能在春梦中去寻找欢乐岁月的时候,现实的无奈就更使人难堪了。结句“窗破月寻人”,写词人孤寂一个,只有元夕之月伴春梦之人。“寻”字,以人拟月。这位“江南憔悴客”,待罪羁旅,没有人去“寻”他,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越显其孤独寂寞,心情已从凄冷变成凄苦了。一个“寻”字,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词的结构很独特,上片下片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之分,实为“一刻而二境”──同一时间,两片空间。上片、下片写同一时刻──上元之夜──发生的事情,这是“一刻”。上片虚景,写汴京元夜的繁华景象;下片实景,是“江南憔悴客”现实的凄寂之境。这是“二境”。但是,下片于现实中又设想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实中又有虚。整首词,叙事抒情,一波三折,委曲宛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滂词情韵特胜”,信不诬也。

(徐泳春)

此词是作者羁旅河南,为记都城汴京的元霄佳节而作 。词之上片 ,写都城汴京元宵佳节的盛况,下片直抒作者元夕之夜的悲凉心情。词中写元文盛景为虚,写自己的悲惨心情是实,写盛景热闹、欢乐反衬自己郁闷、寂寞、思念之苦,虚实对照,景中有情。

起首两句 ,以泛笔起 ,引领全词,引出元夕盛况 。言“闻道”,知作者未曾涉足其间,下文只是虚写 。接下来以夸张手法极写车马如云 ,更见士女之众,兴致之高。“蓬莱清浅对觚棱”,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觚棱,宫殿的屋脊。“蓬莱清浅”一语盖出自《神仙传》。麻姑云:“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 。”此是借用以形容汴京宣德楼前灯山泻瀑的景观 ,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上片最后两句,极力渲染花灯之盛:黄昏时分的街市上,五彩缤纷的花灯如山如海。夜晚的皇城,恍若玉皇大帝大敞的天宫,宛如银河飘落,辉煌无似。于是星河与花灯交映,仙界与人间同欢。这两句,对仗精工,想象奇特,意境瑰丽,将元夕盛况叙写到极至。

词之下片极写景况之落拓 。“端忧”犹言闲居忧闷。此二句正面描写主人公自伤孤苦的情怀 。“懒步芳尘 ”也多少流露出词人清高孤傲的一面 。至下句“ 小屏风畔冷香凝”,看似自得其乐,实际是自嘲之语 。冷香 ,盖指当令的梅花之类,借以自喻不慕荣华、自甘孤寂之心怀。

结束两句以潇洒的笔触道出不尽的忧愁。“酒浓”而后方能在梦境中求得片刻的欢娱,烦愁的无计排遣已不待言;只有破窗透进和月光特意来寻,与之默默相伴,情景之凄清更如在目前。这两句以清雅秀逸的笔触抒写悲情,读来倍感凄恻。

这首词以乐景写哀情,将词人羁滞异乡、困顿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与悲怀抒写得缠绵悱恻 。然而,尽管词人满怀苦情,却又以飘逸秀雅的笔调抒写内心的情怀,使全词充满了潇洒风流的情致。

优秀的元宵古诗词朗读欣赏5

人月圆令/人月园

[宋] 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华灯:彩饰华美的灯。

②禁:古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禁街:即御街。

【评解】

东风轻柔,春上桃枝,元宵灯节又到了。仕女们罗衣新试,携手同游,华灯辉映。

这首词的上片写观灯的盛况,下片写节日的欢腾与喜悦。全词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生

动地表现了节日气氛。

汴京元宵佳节,宋人非常为之心醉。元宵,是在春节之后、一年之中第一个农历十五的月夜。元宵节充满着欢乐、希望与团圆的意味 。汴京的元宵佳节,还意味着北宋那个高度繁荣的盛世。无怪乎周邦彦在荆州时所作的《解语花》中深情地写道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李清照南渡后,她晚年在《永遇乐》中也追怀道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不过,这些词都是出自回忆之笔。只有李持正的这首《人月圆 》,真实是当时汴京元宵的直接真实写照。

“ 小桃枝上春风早 ”,起笔便以花期点明节令。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云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其形状如垂丝海棠;韩元吉《六州歌头》也有“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之句。紧接着下句就写自己对早春的切身感受 。“初试薄罗衣 。”这句大意是说脱却冬装,新着春衫,感到浑身的轻快,满心的喜悦。此刻,词人所喜悦的何止于此,下边纵笔直出本意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寥寥几笔,不但华灯似海、夜明如昼、游人如云 、皓月当空,境界全出,而且极高妙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喜悦之满怀。词人如此喜悦的心怀,也只有遇到这盛大的境界可以充分表现。

“人月圆时 ”,这句话完整地描写出人间天上的美满景象,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词人自己与所爱之人欢会的一份莫大喜悦。虽然“年年乐事 ”,透露出自己此乐只是一年一度 ,但将自己此乐融入了全人间的欢乐,词境便阔大,意趣也高远。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上片通过描绘华灯似海极从视觉角度写元宵之盛。下片此处箫鼓沸腾则突出元宵听觉感受之盛,皆能抓住汴京元宵的特征。热烈的节日气氛 ,融化了正月料峭的春寒。

欢闹的人群,沉浸于金吾不禁的良宵。词人笔调,几乎带有点浪漫色彩了。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自己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在欢乐的海洋里。这三句从满街箫鼓写到纤手重携,词人仍然是把一己的欢乐融入人间的欢乐来写的 。“更阑人散”说的是夜色将尽,游人渐散,似乎元宵欢乐也到了尽头。然而不然。“千门笑语,声在帘帏”,这两句最后再度把元宵之欢乐推向新境。结笔三句用的是“扫处即生”的手法。扫处即生法,一般是用在词的开端,如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即是显例。此词用之于结笔,更见别致。这三句一收一纵、一阖一开,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包括词人自己此夕欢乐之无极。

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其中也有词人与情人约会的那一处。所以,结笔是把一己之欢乐融入了人间欢乐。

以小融大,这种手法是把一己之幸福融入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的写法 ,也是此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词人表现自己经年所盼的元宵欢会 ,虽然用墨无多,可是,在全词所写的人间欢乐之中,显然又写出了自己的一份欢乐。唯其将一己之欢乐与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故能意境高远。从另一方面说,唯其在人间欢乐中又不忘写出自己之幸福,故此词又具有个性。若比较词人另一首同写汴京元宵的《明月逐人来 》,全写人间欢乐,几乎不涉及自己,则此词更见充实,更有特色。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 》卷十六云:“乐府有《明月逐人来 》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云:‘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

认得宫花影转 。’东坡曰:‘好个皓月随人近远!’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此词之所以更为人们所喜爱,确非偶然。

此词通过描写汴京元宵,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北宋盛世。诵读此词,最好诵读上文所引述过的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如今憔悴,风鬓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对照之下,我们才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南渡前后宋朝盛衰变化,在宋人心态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也应是此词在形象之外所给予我们的一点认识。


优秀的元宵古诗词朗读欣赏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元宵4篇经典

关于中国元宵节古诗词10篇

元宵节的诗词10篇

传统节日元宵节诗词10篇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大全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诗句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朗读10篇

元宵节的诗句祝福语

古诗词欣赏王维10篇

王安石古诗词欣赏10首

2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