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

5U文学网 > 美文 > 经典美文 >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文学常识(中等职业语文拓展模块)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文学常识(中等职业语文拓展模块)

| admin

职高语文教材内容偏少,想给学生找一些课外的知识补充

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首先是致力于民族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母语教学,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根本性区别。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就是揣摩作品的语言、体味作品中提供的审美内容。因此,言语素质和能力成为文学审美活动的先决条件。职高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就是从揣摩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开始,在感知的基础上,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感情,从而掌握表达的技巧,获得审美享受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但是,我们时常会听到有些教师抱怨现在的职高学生审美修养差,无论在着装、说话、行为上,还是在对事物的审美价值判断上都显得极其浅陋。作为语文教师,每每听到这样的议论我总感到汗颜,学生的审美修养差也反映了语文教学的不足。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更多地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甚至于有时在教学上强行肢解课文,破坏了文章的审美性。例如:强行给课文划段,无论是可划段的还是不可划段的,都要划出段落,逐段讲解;注重细枝末节的分析,对一些所谓名句、名段进行不厌其烦的刨根问底,追究其中的深意,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赏析;注重对字、词、语法、修辞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文章意境的欣赏;注重对课文的讲析,而忽略了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文学成就、同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的特点的介绍。

在《琵琶行》①的课文导读中有这么一句话:“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长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现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这其中的“悲凉身世”颇有令学生误解之嫌甚至可说有误导之用。

究其文本,且让我们先来看看诗中的悲凉身世究竟体现在哪里?诗中写道:“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不难看出琵琶女以“京城女”自居,以“艺高貌美”自傲。如果说一个女孩用这“骄人的资本”去追求自己美好的幸福生活,那也是合乎情理未可厚非的。遗憾的是她的追求却另是一番景象,“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到底是怎样追求的“少年事”让琵琶女“梦啼妆泪红阑干”呢?“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原来这就是琵琶女魂牵梦萦念念不忘或者说用来体现自身价值的真谛所在。可见,纸醉金迷的生活已糜烂了她的灵魂,她已深深的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花无百日红”,靠以“青春”吃饭的琵琶女自然也免不了“人老色衰”的结果,庆幸的是她还能在“颜色故”的情况下,“老大嫁作商人妇”,这对她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其实,对琵琶女这样的歌女来说,“从良而嫁”是一非常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哪个女子不希望自己有个安稳的家,作为从风尘中闯过来的琵琶女,更应明白其中的艰辛而珍惜现在安稳正常的生活才是。可是她身在福中不知福,仍然以过去醉生梦死的生活来衡量现今的生活,以致怨嫌现今生活的安稳单调,可见“卖笑”甚至“卖身”已成了她的“最爱”,糜烂的惯性犹若那罂粟,让她彻底成瘾沉沦了。诗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粱买茶去。”经商,是商人用来谋生的,或者说是商人用来养家糊口的,其间的辛酸也只有深谙于此的人才能明白,更何况商人是去“买”而不是去“卖”。这个“买”说明他的暂时离去是经商的需要,甚至说不定是生活的需要,事毕定会回来。可琵琶女不但未能理解,反而因一时的“守空船”而大发“闺怨”,用往昔的“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来陶醉(与其说是陶醉,不如说是麻醉)自己,以致悲不能已——“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样是有名的风尘女子,这令人到底想起“杜十娘”来了,由衷赞叹于杜十娘的“美”。

由此可见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实需商榷,愚以为琵琶女悲凉的不是她的身世,乃是她的灵魂,她那麻木的灵魂。被人玩弄被人戏谑不以为耻,反而却以此为荣,成为她炫耀的资本,成为她“冬天里紧揪不放的回忆的春景”。这又令人想起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伟大,闰土,孔乙己,祥林嫂……接踵而来,令人从心底泛起一阵悲凉的寒意,浑身打颤。

呜呼,“麻木”的历史可谓“悠久”矣!

2、鲍昌的《长城》②结尾是这么写的“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稍微懂得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在睁着眼说瞎话——根本不可能的事。尽管作者那种民族自豪感很值得我们可敬,但如此夸夸其谈有悖于写作之道。尤其是“神舟5号”上天后,有人专门对此向杨利伟去“请教”,结果证明了那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这让人想起已故相声大师马季所讲一则笑话中的几句话:

“我上嘴唇顶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那你的脸搁哪儿啊?”

“我不要了。”

3、《雷雨》(第二幕)③中当鲁侍萍因接女儿四凤在周公馆和周朴园不期而遇时,其中有这样一翻对话: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 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 你的女儿?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侍萍停。

周朴园 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这里的“你贵姓”中的“贵”颇值得商榷,作为当时社会名流的周朴园跟一个“下人”四凤的妈——鲁侍萍讲话这么客气?何况周朴园不是不“知道”她是个“下人”(已在上面着重指出)。一个“贵”字使客气失真了,同时不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周朴园的性格。

4、《窗》④的课文导读中写道:“这篇微型小说描述了发生在两位病人之间的故事。在虚无与存在、利己与利人、生存和死亡等矛盾冲突中,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批判了狭隘自私的阴暗心理。”而在相应的《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又认为,此小说通过对“描述者”和“聆听者”两位病人的描述,批判了“聆听者”的狭隘自私冷酷,同时也是对形形色色的自私冷酷、利欲熏心的卑鄙小人及其行径的鞭挞。但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仅符合一般的探究,仅局限于小说表层的含义——对“自私”的批判,小说要揭示的不仅是如此,它更要警示我们的是:在我们人的一生中,自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时刻蛰伏着,它将陪伴我们到老,从而启迪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自私。下面就此予以探讨。

小说一开头就非常扼要地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两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同时又交代了两个人物的特点——病情都很严重。大家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简陋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这是两个怎样的人物。

其中颇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描述者”唯一比“聆听者”优惠的地方是“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真可谓是“蝇头微利”之极了,何况是在这样极度病重的情况下。好在那“描述者”也未独自享受“眼福”,而是将所“看”到的外界,生动形象地告知给了自己的伙伴——“聆听者”,而聆听者也津津有味地享受着这短暂的幸福。两个人其乐融融地“共患难”着,这是多么和谐的景象啊。

的确,当一个人重病缠身的时候,最渴盼的是什么呢?除了健康还能有啥?但小说妙在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性的弱点——自私也会随时膨胀汹涌出来,犹若那息壤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具体描述中,作者将自私刻画的是那么真实性和有“节奏性”,不得不让我们倾倒于作家的匠心和慧眼的独具。小说写道:“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多么的“理直气壮”,其实自私是用不着理由的。一个“突然”横空出世,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自然合理的道出了自私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时刻蛰伏着”的,哪怕是在这样窄陋的病房里,在这样病重时刻。于是和谐就此结束,难得的是我们也真切的感受到了“聆听者”为此而进行的苦苦挣扎,为此而进行的情感与理智的交锋。“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人毕竟是人,终究有理智与情感的,正因如此,小说才“真实”的揭露了人性的弱点——自私的竦恐性。

在情感与理智的交锋中,随着理智被情感逐渐的堙没,我们也充分领略到了“自私”膨胀起来的“节奏性”。“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之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从“紧挨着”到“占据”貌似轻描淡写,却强烈地刻画出了自私膨胀到极点的心态,既如此,那么见死不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慨然长叹,是什么让和谐遭到了破坏?自私!是什么让生命遭到了毁坏?自私!是什么让人性丧失?自私!能让一个病得只能躺卧在床上的人还能有如此强烈的欲望,我们能不喟叹自私生命力的“顽强”吗?警钟长鸣不已!

人生无常,却又是有常的。那“聆听者”煞费心机欲睹窗外之景,其间这种丧失人性的行为,令我们油然想起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聆听者”的故事不知演绎了多少年。“聆听者“们拼命地做着损人又损人的事,最终利己了吗?利己了又怎样呢?诚若那“聆听者”最终“得到”的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至此戛然而止,其震撼力是振聋发聩的。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你利欲熏心,原以为一切美景就将实现,(这美景不就像那“描述者”描绘得那样美好吗?),可是最终却是竹篮打水。谁又能知道呢?谁又能不知道呢?而这恰又吻合了我们所倡导的“人生即空”的哲理。而那“光秃秃的一堵墙”从某种角度来说,犹若那“光秃秃的一座坟”,这不正暗示着人生的终点吗?这与其说是批判讽刺,还不如说是劝戒。

由上可见,我们不能单纯的将此小说的主题,看做是对自私和自私者的讽刺和鞭挞,而应看得更深更广一些。在具体教学的时候,不应将之简单的定位,而应引导学生引起对人生及人生态度的思考,我们不能回避自私,应坦然的正确的去面对自私,这样无疑才是对学生终身有益的,也是小说所要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学贵质疑,教更需质疑。在如今信息综杂的年代,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拿来主义”和“咬文嚼字”,务必要有自己的语文个性,这样才无愧于我们“语文教师”的称号!

① 此文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语文

第二册(基础修订版)倪文锦主编”

② 此文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语文

第二册(基础修订版)倪文锦主编”

③ 此文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语文

第三册(基础修订版)倪文锦主编”

④ 此文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语文

第三册(基础修订版)倪文锦主编”

随着新课改的号角,多种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出现在师生面前。如人教版、广东版、上海版、江苏版等等;香港、台湾的教材也都更新修订了;最近还引进了一套《美国语文》,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教材插图的配置,在第一感观上引起了使用者的注意。 有位著名的语文学者说:“配置插图可使教科书具有跃出的生命,不仅成为教师当教,学生当学之书,而且成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书。”可是笔者翻阅了修订或新编的几套职高语文教材,插图却是难得一见。 一、插图之况 插图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形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根据这个概念笔者对职高语文现行两个版本的教材插图情况进行整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职高《语文》基础版一至四册,2005年5月修订。这个版本的教材无扉页插图;课文中的除了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有一幅插图外,其他的三册课文都无插图;练习中除了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训练的练习中有两幅漫画外,其他三册亦无插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职高语文一套三册教材。这个版本配置的插图都在扉页。第一册30篇课文有10幅图;第二册30篇课文有8幅图;第三册(专业模块:现代服务业及财经类)30篇课文有7幅图,有插图选文的比例约占总课文的28%。 而普高人教版2004年5月版的新教材每册16篇课文,10篇知识短文,其插图情况如下: 若考究香港与台湾的高中语文教材,更是几乎课课有插图,页页有图片。相比之下,一个问题值得深思:职高语文教材不需要插图,或者需求度不高吗? 二、插图之益 1.益于激趣 众所周知,通常是进不了普高的孩子才进职高,所以职高中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动机弱、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为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渐进状态,而更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对于配置插图的课文就更有兴趣去阅读和学习,也因为插图比抽象的课文文字更为直观、形象,甚至是美感,因此,插图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勿庸置疑,有插图课文比无插图课文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学习效果更好。 鲁迅先生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丰子恺生前曾为《阿Q正传》等9篇小说作过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蓄音放大。”人教版职高语文第三册就节选有鲁迅的《阿Q正传》,若能把丰子恺的漫画插入其中,不就可以吸引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吗? 2.益于教学 “插图,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文字而存在,同时又与文字一起参与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起到相应的解释、补充说明文字的作用,能形象、直观、简洁、如实地反映事物规律的发展及变化趋势,从而增强文字的说服力、感染力。”既然它能参与表达作者的意图,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自然是有益的。再说,插图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语言表达和审美等综合能力(如表),而这正是新课改所提的要求之一。 正因如此,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巧妙地利用了课文插图。如内蒙的潘如钰老师总结出了“文学插图导读六法”;江苏的张爱民老师利用插图搭建起了师生、生生交际的平台;广东的李利华老师找到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路子等。 再者,现在倡导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师们不也是到处搜集有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课文的图片吗?如,在上《六国论》时诸多语文老师就要在黑板上或课件中呈现战国七雄的地图,以助学生的理解。在教《闽中桥梁甲天下》时,就要找闽中桥梁的相关图片,以求以图示文,也增加学生的趣味。所以说,教材插图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3.益于审美 教材插图还有一个不能不说的作用,就是它能从视觉艺术上美化了版面,直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有感官上的认识,并满足艺术欣赏的需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指出:“现有的中学语文教材对提高中学和审美水平关注不够。”而叶圣陶先生曾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由此可见插图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的一条途径。 学生愿意在美中寻找知识。文字毕竟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学生一直面对黑压压的文字,容易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无从做到从语言文字中寻找知识。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赏心悦目,直接形象地感受到课文蕴含意境美,从而用心去探索文章的语言美、艺术美。 三、他山之石 插图的作用不一而足,但是这必定是要建立在高质量插图的基础上的。1982年制定的中小学教材的编审工作责任制《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审工作责任制的规定(试行草案)》中就有明确规定:封面和插图是教材的要组成部分。美术编辑及绘图员要对全书插图的准确性、艺术性负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研究了大陆、香港、台湾的一些高中语文教材,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插图类型——求多。 综观现行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繁多类型,从画的创作角度来分有:照片、卡通画、素描、国画、漫画、水彩画、地图等等。当然有些教材选用的类型较少,如人教社的主要是照片、名家的国画两类,穿插在版面中显得文雅、庄重;而有些教材选用的类型就较多,如香港的教材中就有照片、卡通画、素描、国画、漫画、水彩画、地图等七、八种,整册书就给人活泼、明快之感。究竟怎样更适合中学生呢?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鲍清曾就中学生对插图类型爱好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最喜爱的是卡通画,比例多达37.6%。对于其他的画作比例都相差无几。这个结果揭示出中学生除了对卡通画略为偏爱之外,对其他的类型的喜好都差不多。 其实,不同的画有不同的优点,如国画通常在教材中作背景之用,用以烘托气氛;卡通画通常在教材中作勾勒情节或揭示寓意之用,用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辅助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想象;地图通常出现在文言文的选文中,用以补充学生的认知,如台湾、香港的教材中出现较为普遍;而照片能给学生真实感。因此,在插图的类型上,不妨不要过多的限制,只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与教学活动开展,任何类型的插图都可进入教材。 2.插图使用——求活。 “求活”是指插图的位置活,插图使用的方式活。 位置活是指插图可以按需灵活地嵌入教材的各个系统。探究教材中插图出现的位置,各套教材各有特点,人教版的主要出现在单元导读页与选文系统中;广东、上海的主要出现在文前页;台湾的主要出现在选文系统与注释系统中;香港的教材,目录、单元导言、选文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注释系统中都有出现。既然插图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虽说不能贪多求全,但也不妨开拓思维,在各个系统中按需设置。如,注释系统虽一般用不到插图,但是有些注释却是文字所难以表述的,如“蠡”,台湾教材中在注释文字“胡芦瓢”的边上又用右图予以补充,令人心领神会。在练习中设置插图亦能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如香港教材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就有两幅卡通画,画出了“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二个场景,并把它们与阅读理解题结合起来,既增加了趣味,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 随着新课改的号角,多种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出现在师生面前。如人教版、广东版、上海版、江苏版等等;香港、台湾的教材也都更新修订了;最近还引进了一套《美国语文》,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教材插图的配置,在第一感观上引起了使用者的注意。 有位著名的语文学者说:“配置插图可使教科书具有跃出的生命,不仅成为教师当教,学生当学之书,而且成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书。”可是笔者翻阅了修订或新编的几套职高语文教材,插图却是难得一见。 一、插图之况 插图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形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根据这个概念笔者对职高语文现行两个版本的教材插图情况进行整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职高《语文》基础版一至四册,2005年5月修订。这个版本的教材无扉页插图;课文中的除了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有一幅插图外,其他的三册课文都无插图;练习中除了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训练的练习中有两幅漫画外,其他三册亦无插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职高语文一套三册教材。这个版本配置的插图都在扉页。第一册30篇课文有10幅图;第二册30篇课文有8幅图;第三册(专业模块:现代服务业及财经类)30篇课文有7幅图,有插图选文的比例约占总课文的28%。 而普高人教版2004年5月版的新教材每册16篇课文,10篇知识短文,其插图情况如下: 若考究香港与台湾的高中语文教材,更是几乎课课有插图,页页有图片。相比之下,一个问题值得深思:职高语文教材不需要插图,或者需求度不高吗? 二、插图之益 1.益于激趣 众所周知,通常是进不了普高的孩子才进职高,所以职高中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动机弱、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为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渐进状态,而更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对于配置插图的课文就更有兴趣去阅读和学习,也因为插图比抽象的课文文字更为直观、形象,甚至是美感,因此,插图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勿庸置疑,有插图课文比无插图课文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学习效果更好。 鲁迅先生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丰子恺生前曾为《阿Q正传》等9篇小说作过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蓄音放大。”人教版职高语文第三册就节选有鲁迅的《阿Q正传》,若能把丰子恺的漫画插入其中,不就可以吸引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吗? 2.益于教学 “插图,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文字而存在,同时又与文字一起参与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起到相应的解释、补充说明文字的作用,能形象、直观、简洁、如实地反映事物规律的发展及变化趋势,从而增强文字的说服力、感染力。”既然它能参与表达作者的意图,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自然是有益的。再说,插图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语言表达和审美等综合能力(如表),而这正是新课改所提的要求之一。 正因如此,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巧妙地利用了课文插图。如内蒙的潘如钰老师总结出了“文学插图导读六法”;江苏的张爱民老师利用插图搭建起了师生、生生交际的平台;广东的李利华老师找到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路子等。 再者,现在倡导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师们不也是到处搜集有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课文的图片吗?如,在上《六国论》时诸多语文老师就要在黑板上或课件中呈现战国七雄的地图,以助学生的理解。在教《闽中桥梁甲天下》时,就要找闽中桥梁的相关图片,以求以图示文,也增加学生的趣味。所以说,教材插图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3.益于审美 教材插图还有一个不能不说的作用,就是它能从视觉艺术上美化了版面,直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有感官上的认识,并满足艺术欣赏的需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指出:“现有的中学语文教材对提高中学和审美水平关注不够。”而叶圣陶先生曾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由此可见插图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的一条途径。 学生愿意在美中寻找知识。文字毕竟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学生一直面对黑压压的文字,容易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无从做到从语言文字中寻找知识。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赏心悦目,直接形象地感受到课文蕴含意境美,从而用心去探索文章的语言美、艺术美。 三、他山之石 插图的作用不一而足,但是这必定是要建立在高质量插图的基础上的。1982年制定的中小学教材的编审工作责任制《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审工作责任制的规定(试行草案)》中就有明确规定:封面和插图是教材的要组成部分。美术编辑及绘图员要对全书插图的准确性、艺术性负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研究了大陆、香港、台湾的一些高中语文教材,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确保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独立鉴赏文章,掌握疑难字词了解各文体的特点,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有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熟悉各文体的写作能读懂文言文。能独立鉴赏文学作品。

3、情感目标:让学生有一课细腻的心,体会生活中的丝丝温暖养成阅读与写作的好习惯。(这两种方式最有助于释放心灵)

4、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冷漠和理性的社会中感受到“善”静默而巨大的力量。

三、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职业中专的文化课没有过大的应试压力,所以应该把全部的力量放在素质教育上。只有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而语文这门课具有先天的优势——学语文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改善他们的气质;让他们善于听、说、读、写;以恰当的方式展现自我。语文课不仅是文化课,它也是一门德育课,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品味生活中淡淡的馨香,让心灵变得多彩、敏感、有活力。这本教材具备以下特色:

1、结构新颖,体现职教特色。

设置“古典诗文诵读”,建立诵读系统,以古汉语精品固其本;设置“现代诗文阅读”,建立阅读系统,以现代汉语精品立其标;设置“实用语文操练”,建立操练系统,

以现代汉语实用交际语言通其用。

2、以学生为主体,“教本”“学本”统一。

(1)结合具体课文,指点学习方法。

(2)提供范例,可旁批可点评。

(3)降低难度,提高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4)适应学习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品诵结合,突出语文感悟。

(1)着力于文本品读,重在出声地读。

(2)着力于语言积累,积累好词好句。

(3)着力于语文操练,形成语文应用能力。

4、练习设计,符合文本学习规律。

为体现职业性强的特点,每篇课文后均设置“主旨把握”“语言品味”“义理探究”三个题干并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以树立其职业意识,培养其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提升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中职生都是一些正在花季的少男少女,他们没像同龄人一样进入高中、大学学习,所以文学素养稍差。而他们对上文化课的兴趣一点也不大,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中职生的文学素养,这更需要老师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进行引导。 四、具体措施

1、 课前按时按质备课,备学生,对每节课上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 每节课都精心设计导入。

3、 课堂要让学生踊跃回答提出的问题,当学生回答有困难要注意引导。

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和互动。

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共95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

1、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2、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3、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保障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9、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10、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1、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2、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3、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外国小说欣赏》穿插讲评精选训练的中国小说。

文言文阅读在于强化字词句和文言知识点的.积累,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小说阅读教学主要把握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重点字词句含义的分析及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

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写作按任务驱动作文要求,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提高利于学生写作能力。

2、学生分析:

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个别同学上进心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

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落实新教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落实《阳光早读》和《文学与人生》的圈画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3、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提出朗读要求;课前开设三分钟名句默写或课下重点实词听写等活动。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下阶段准高三预复习打下坚实基础。印发好文章,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有益内容,坚持写周记随笔,坚持美文鉴赏,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视野。

除此还包括:初、高中课文背诵篇目识记,课外诗词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文史常识的积累;语音、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班级、小组经常进行古诗文背默、精美文章、练字书法比赛。

五、写作教学:

作文训练以小作文和大作文两种形式为主,写作内容以新材料任务驱动类作文为主主要训练议论文,训练学生审题、立意、拟题、拟分论点和精选素材有力论证的写作能力。大作文一月两次统一命题,统一批改。

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主,适当加以必要的写作指导,其中多以审题立意、构思为主。

结合高考实际,顺应写作变化,适当借鉴和吸收新的技巧和做法,让学生尽情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语文是中职学校的一门文化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听讲不集中, 教学效果不好,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就应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去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远离“厌学”而“愿学”“爱学”“乐学”,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成绩。那么,如何才能调动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观念

要调动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首先就得改变观念,真正理解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与内涵,并对自己的职教者身份有个正确的定位。

1、以积极的心理、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中职学生。

我们知道在中职生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挫折感和自卑感较重,他们自认为是被学校抛弃的“孩子”。他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因此,我们得先改变“儒生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观念,而应以积极的心理、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相信“天生他才必有用”。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学说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模式。中职生与普高生相比,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类型不同。只有教师自己真正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行行出状元”,才可能引导学生摆脱“失败者”的阴影。才能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才能让学生愿学进而乐学。

反之,如果我们对他们怀有成见、缺乏信心,认为他们不值得教,也教不好,那么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就会“不经意”的表现出对他们的不屑,往往让学生更加自卑,进一步加深笼罩在学生身心上的“失败者”的心态,使他们更不愿学,“破罐子破摔”。从而使我们无法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

2、正确理解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近几年中职教材进行了大变革,我们应真正领悟新教材精神,要将教学目标确立为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能力的点滴提高,要打破了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评价应重视知识、理论与技能的多元评价。

3、正确定位中职教师身份。

绝大部分中职生认为在中职只要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作为文化课的语文来说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他们缺乏主动学习语文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而在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应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学生,做他们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朋友。真心关心、尊重他们,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由衷地替学生着想,跟他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多跟他们一起做事。较之老师的身份,朋友的身份更能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之则亲之”,学生若能感受到你朋友般的关心与爱,会更喜欢见到你、听你的课。日本一家报刊曾对上千名学生调查后发现,有 52.8%的学生希望教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的。此外在教学上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述知识,做知识的引路人,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当学生犯错时,我们要以宽容的胸怀予以耐心辅导和适当矫正,做到“大人”不记“小人”过。

如我校12电1班是个让很多科任老师头疼的班级,学生对学习没兴趣,上课玩手机、睡觉的学生占了大部分。对这样的学生,我任教时,课后常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们谈心,在QQ群上与他们聊“耽美”、“江南style”“bar bar bar”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做他们思想的引导者。经常逛他们的空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大课间活动时跟他们一起活动、游戏,适时夸奖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学生跟我在一起没有了对老师的恐惧感和厌倦感,他们认为我是跟他们站在同一战线的人,他们喜欢这样的老师,自然也喜欢我的教学,课堂气氛融洽,讨论激烈,语文成绩进步较快。

二、变教材

调查近年来我校招工的单位,发现绝大多数单位面试的第一关就是让学生自我介绍,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来判断他们的语言、思维、组织能力及情感因素等基本素质。其次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这几年,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的要求推出了较多版本的新教材,如语文版、苏教版、高教版等。教材都特别注重社会实用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了以往的语文教材只有单纯的阅读教学内容,特别是高教版的语文把教材分为3个模块,3个模块既是一个整体,内容又各有侧重,如:基础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职业模块侧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拓展模块侧重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类教材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符合中职语文真正的教学目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可以更灵活些,还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再大胆地去改改教材、变变教学内容,让学生更乐学,可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活用教材、改变教学内容呢?我谈两点做法:

1、教师修正教学内容。

教师可根据本地、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增删,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联系社会,选择一些对社会分析,对职业思考并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如选择《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进行“职业与理想”教育;选择《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进行“责任与义务”教育;选择《人生即燃烧》,进行“人生与创造”教育;选择《致加西亚的信》,进行“敬业与乐业”教育…… 还可增设一些口语和书写训练,多进行一些应用文写作,满足学生在工作时的实际需要;在学习课文诗词的基础上再增设古诗词赏析及美文佳作欣赏,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深刻内涵,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结合每个单元后面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进行基础训练,弥补中职生字词功底不扎实的弱点,只有弥补基础知识的缺失,才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生参与重整教材。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多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当学生正在用心学习的时候,他们应该高高兴兴,一切事情都应该使他们感到容易,感到快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也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有兴趣才会乐学,而若能让学生参与重整教材,选编教学内容,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会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高。

对此,我是这样做的:刚开学的几节语文课,我让学生看语文书,把它当小说一样地去看,把语文书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要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觉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上说明选择的原因。这样就等于让学生把课文通读了一遍,有利于他们对教材的总体把握。让学生去疏理教材,又可发挥他们主体性的作用。在学生整理教材时我向他们抛出“你们认为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语文能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生整理意见提交之后,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重整,从而确定本学期语文的教学内容。这样以生为本、以实用为目的、师生合作重整的教材,必是师乐教生乐学的。

三、变教法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都是以老师的教学活动为主,即师本教育,但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说得“眉飞色舞”,而台下的学生玩手机、睡觉、讲话占了一大半,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玩得不亦乐乎。长久如此,老师越来越懈怠,学生越来越厌学,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氛围越来越不和谐。可见要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师本教育模式必须取代。在郭思乐教授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尝试“激发式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评价反馈——拓展延伸——感悟体会),这种模式就是在外部诱导和激励下,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依托合作学习平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的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普遍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自己的成就感也得到增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教学应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

文化课应与专业课相结合,为专业发展服务,这是职教的一个趋向,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参与文化课教学的一大方法。比如教授《边城》,在旅游班授课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搜集相关的湘西自然景观,探索湘西的民俗风情,然后写一篇导游词,在课堂上作解说;在计算机班授课时,我就让他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ppt文件在课堂上展示;在动漫班授课时,我就让学生依据作者对文章主人公翠翠的描写给翠翠画一幅动漫作品;而对幼师专业的学生,我就让她们自己配乐朗读《边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相融合,让他们学以致用,这样学生才更认可语文学科内容,更乐于学习语文。

2、语文教学应注重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中职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所以他们的思想意识活跃,有广泛的兴趣受好,而且部分学生喜欢出人头地,引起他人注意。针对这一特点我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工作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开展语文情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如教《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我开展为人物配音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模拟配音时,通过揣摩人物语言、表现人物个性,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孔子思想,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同时通过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威尼斯商人》时,我开展课本剧的排演,锻炼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组织实施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教《应聘》时,开展《职场应聘终极PK》活动提高学生的说话、应答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技能。此外,我教《合欢树》开展《“名人会客厅”访谈录》活动;教《南州六月荔枝丹》开展《荔枝科普小知识手绘图册》活动;教《雷雨》开展“模拟法庭”——《雷雨》人物辨析活动……当然所有的活动都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

3、教学评价注重多元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重视非预期结果。

对中职语文教学应的考核评价应淡化分数,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采用动态、多元、人性化的教学评价策略,重视对阅读积累的过程评价,重视参与写作的态度、方法和情感的评价,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与实践评价,重视应用性能力的训练与测试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态度,关注参与实践的表现,关注日常课堂活动表现、作业表现,尽可能的给予学生最大的肯定与支持,以引起学生精神上的荣誉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产生良好的心里体验,通过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强化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

①、评价方式动态化

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重在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及时加以肯定。教师应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因为考试的目的是给学生机会来总结和展示他们的学习情况,当然同时也使教师拥有足够的数据对学生进行评估打分。评价的目的是发展人、培养人,而不是把人分成人才和庸才。

②、评价内容多元化

首先,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个体独特性的“质”的考察,侧重对“表现”等行为层面而不只是对“概念”或“认知”层面的考察。因此教师在语文成绩的评定和考试的形式上可以有所变革。不一定都要闭卷考,可以适当地开卷考。考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讲个故事,或表演一个小品,或写一篇社会实践论文、一篇产品介绍书;可以采取口试,也可以口试、笔试相结合。学生自由选择只要表现好都可以得到肯定。这样能发挥他们的多元智力优势。

其次,理顺学与考,考与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新的中职语文考试和和评价体系。比如:幼师专业的学生考试可分口试和笔试两部分计分。口试部分可提前单独考试,内容是预先印好的一首诗歌、一首儿歌、一篇童话、一段故事或一篇精美散文,考试由学生自己抽答确定,教师当场亮分,其余学生当观众参与。再如机械类学生试卷中的作文可要求写一个模具的加工程序,写成一篇的明文。计算机学生作文题可要求写一个动画的制作说明书。总之,中职语文试卷编制要体现专业特点和对学生多元智能的考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③、评价尺度人性化

不管成绩多么差的学生,内心都渴望得到高分,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尊重。对所有正常出勤、尽力而为的学生都应给予鼓励。当然,肯定会有一些学生仅是为了及格而坐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参与;因而教师更重要的是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言辞推动他们超越自己的期望,促使他们作出格外的努力,迎接挑战。学习档案是学生作业的汇集,由学生自己管理,里面包括作业、作文,可作为考试的补充完善。只要都完成了,就可以加分。对那些缺了作业的学生,只要随时补上,也可以加分。与那些惩罚逃避作业的做法相比,这样做对学生而言更显得尊重。通过这些做法,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而成功的评价标准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使学生在情感上体验到正视困难、克服挫折、战胜自我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

安分守己与奉公守法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引证解释不同、用法不同,具体如下:

一、意思不同

1、安分守己

意思是安于本分,谨守自己处世的规矩。指处世谨慎,规规矩矩。也指安于现状。

2、奉公守法

意思是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二、引证解释不同

1、安分守己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白话文:从这里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不要再胡行乱闹了。

21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