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设计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教学资料 > 班会设计 >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期末考试,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期末考试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期末考试,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期末考试

| admin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作文篇一:试卷分析(语文经典版)

试 卷 分 析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求稳: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有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别语句、提炼主要内容、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等。八年级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而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动》。这些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心灵的成长。学生写作基本没有审题障碍,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来选材,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和反思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二)求变: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外兼修”。

料均一段出自课内,一段出自课外。但课

外部分考查是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没有超出课内学过的范围。这能避免教师死抠教材、学生死记硬背课内文言知识,便于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这些题涉及品味、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课内课外阅读兼顾给大家一个启示:文言文阅读应先把课内知识解决好,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三)求新: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体,七年级选了写景散文和记叙文,八年级选了说明文和记叙文。选文一律是完整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与运用”部分中,常用字的读音和常用词语的书写全部从教材“读一

读,写一写”中或课文中选取,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也选自教材课文或教材后面推荐的篇目。但两个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识记不准。古诗文默写,课内好于课外,精读好于略读,名句好于一般句子。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

(二)文言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人答成了“走(了)、离开”,而正确答案应是“跑”。由于没有掌握好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不能抓住句中关键的词语来翻译,导致翻译句子马马虎虎或主观臆断,因表述不准确而失分。一些学生对书下没有明确注释的词语理解不到位。考查的课外文言词语全是本学期课内学过的,但学生答得不准。如八年级“比行百余里”的“比”学生理解为攀比、比赛、相比、如果、比较等,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等到”。对文言文篇章内容理解、赏析能力不强,只会死记硬背,遇到

活题不会变通。总体上看,文言文阅读课内好于课外,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和表述能力。

读存在问题最大。总的看来,说明文、记叙文文章类阅读得分高于散文、小说这些文学作品类阅读,整体感知内容题、筛选信息题、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联系生活的开放题得分率高,而需自己独立分析、理解、感悟、概括、语言运用等题失分较高。许多学生理解词句含义答不到点子上,只能脱离语境孤立地解释词语、句子的表层含义,而不能答出词句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及作用。还有一些学生答题脱离文本,架空分析、想当然回答。说明学生平时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语文,亲近文本的时间不足,不能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缺乏对局部语言表情达意妙处的体味、探究,缺乏语感,不能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还有些学生文体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出现混淆。

(四)作文缺乏个性。

富有创意、文质兼美的佳作更是寥寥无几。许多学生作文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去甚远,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写记叙文,许多学生选材平淡陈旧,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性,感染力不强。缺乏细致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语言苍白,缺乏文采。说明平时学生语言积累少,词汇量小,文化底蕴不足。

(五)一些学生语文基本功较差。

答非所问。二是错别字现象严重。在三个年级的试卷中,古诗文背诵默写、阅读简答、作文中都出现了不胜枚举的错别字,古诗文背诵默写失分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写错别字,作文中错别字现象更为普遍。而且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更谈不上美观了。

三、改进建议

现的命题导向,对今后的教学有鲜明的指导意义,而学生在答题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按其要求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后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求真: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成为“被遗忘的一族”。我们很少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正音;我们很少切出大块时间进行着默读、复述、背诵等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基本能力”的训练。我们过分强调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对表达规范性的指导;过分强调自由书写,对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在阅读过程中过分强调自主感悟,对重点词句的咀嚼也有所欠缺。脱离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能力,只能是语文综合素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字塔再美丽雄伟,抽掉了基石,也只能成为虚幻的泡影。

在新课程视野下,应该赋予语文“双基”崭新的时代内涵。首先,教师要对“双基”教学加以高度重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但我们讲落实“双基”,并非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落实双基的过程,就是落实“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过程。另外,“语文双基”的落实,不是孤立的一两个教学环节,而是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伴随着学生和教师的心灵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训练,严格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检查,加强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提高运用能力。

(二)求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

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

3、要进行科学有序的写作训练。

4、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

(三)求美: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的速度。”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

和精神,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学生的应尽职责,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体现。但近年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令人心忧:书写正确率低下,字形不规范甚或不成其为字,字迹潦草,文面乌烟瘴气。翻开学生的作业本、作文本、测试卷,眼前事一幅幅“惨不忍睹”的景象。

为引导大家重视书写,可以在作文评分标准中强调“凡书写规范、工整,评卷时可另加分”或另加卷面分等举措,提示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书写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语文试卷分析作文篇二: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 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94人,成绩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2分,

及格88人,及格率为93.62%,优秀79人,优秀率84.04%,总成绩为:177.66.

二、 试卷分析 总体而言,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题量偏大,偏难。依据课标,尊重教材。同时,有一些题目如六题、七题、九题没有单一的答案,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比较注重课改评价理念的践行。

一、存在的问题

1.汉语拼音掌握的不好,看图补充音节失分较多

2.“不”的变调失分较多

3.bú bù bú bù )是好孩子

4.子练习失分较多

把句子补充完整

为什么 ?照样子写句子

二、提高质量措施

1.加强汉语拼音的练习

2.平时读书加强指导,掌握好变调字的读音

3.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提高学生说话、写作能力

二年级:

一、 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127人,成绩最高分:100分,最低分: 8分,及格125人,及格率为98.43%,优秀112人,优秀率88.19%,总成绩为:186.61.

二、试卷分析

1.多音字掌握不牢

2.把句子补充完整及用字组词成句,语句不够通顺,用词不当

3.按要求写话,多数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到位。

如:要求用上学过的词语,有很多学生只写了几个词语

用带点字词写句子 用“虽然。。。。但”和“终于”不会写

二、提高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写字、说话练习

2.提高阅读能力,重点在课内进行指导

3.写话方面,培养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训练。

三年级:

一、 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82人,成绩最高分:94分,最低分: 4分,及格64人,及格率为78.05%,优秀32人,优秀率39.02%,总

成绩为:117.07。

二、试卷分析

一.具体内容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一、二、三、四题)活学活用知识(五、六、八)课文回放七、阅读九,作文十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二题组词,部分同学错别字较多,四题补充词语,部分同学错别字较多,五题,选词填空,错别字现象较多,词语搭配不当,六题填恰当词,同五题,七题,错别字较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八题补充句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都能将句子补充完整,但句子不优美,九阅读,部分同学不理解文意,马虎不认真,没有好好分析短文内容,十习作,错别字较多,部分同学句子不通顺,标点有误,字母不规范。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1.自己检查错别字的能力有待加强

2.马虎现象严重,写字不规范

3.课上听讲不认真,基础知识不扎实

4.作文,写作水平有加强。

四.改进措施

1.教师教给学生答题结束后认真检查试卷的方法

2.规范学生写字,小练笔天天坚持,对于马虎的学生细心指导。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利用假期留分层次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假期知识有衔接,能力有提高。

四年级:

一、 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58人,成绩最高分:91分,最低分:29分,及格51人,及格率为87.93%,优秀26人,优秀率44.83%,总成绩为:132.76。

二、试卷分析

一、 基础知识部分

1、 看拼音写汉字

“欣欣向荣 、小径、谱”错字较多,个别同学“一株株”的“株”写成“珠”。

2、 选择正确读音

薄(bó)雾弥漫 很薄(báo)的衣服 薄(bò)荷叶 错误原因:平时读的不准,没有重点指导。

3、 补充词语

( )( )天工( )不由( )

错误原因:没有接触,被忽略。

大部分学生选词填空出错,错误原因是不知道成语的'意思,平时积累太少

4、 选词填空

个别同学出错,不懂词语的意思

5、 按要求写句子

设问句、拟人句、比喻句没什么问题,用关联词合句,大多数同学找不准关联词。

二、 阅读

1、 给文章加题目。没有完全理解短文的意思。

2、 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不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对短文还是不理解。

三、 写作

主要问题有:语言不够生动,层次较乱,个别同学标点使用不规范,大多数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不工整。

三、补救措施

1、 教师要加强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理解和使用语文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让学生多读书,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积累,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积累古诗词,不仅会说,还要会写。

3、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进行专项的重点训练。如在课文中让学生找比喻句、拟人句等修辞方法,并且让学生多说、多练、进行仿写。

五年级:

一、 整体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76人,成绩最高分:97分,最低分:13分,及格64人,及格率为84.21%,优秀42人,优秀率55.26%,总成绩为:139.47

二、试卷分析

基础知识部分

1、 看拼音写汉字

咳嗽的“嗽”错误较多,多数写成“漱”,个别同学“沧桑”的“沧”

语文试卷分析作文篇三:初二语文试卷分析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

后头中学邵文博

这一份期末考卷,比较成功的。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二、 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试卷总体难度不大,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我校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 4分。

试卷共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二、阅读(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三、作文 。我们采取抽样的方法,对这次试卷的答题情况作了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一部分为语言积累及运用,主要考查了古诗文名句默写、字词音形义、成语的运用、病句、名著的知识、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还算理想,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较牢固。

第二大部分为综合阅读,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学生对的回答都较浅显不全面,失分较多。现代文阅读,涵盖了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虽然设题不难,但学生总体失分率非常高,主要是审题不清、答题要点不全面。文言文得分率较高。

第四大部分是作文题,学生只要能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就可。但不少学生没能写出这一思想认识过程,也有学生缺少深刻的表现,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

三、教学生存在问题及对策

通过本次检测,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中也暴露出不少学生语文学习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如最简单的古诗文默写,学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而此类题的评判标准又恰恰非常严格,错一个字就算错。还有学生审题意识及其领悟力不够。再如作文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作文分数普遍不高。作文历来是语文成绩优异与否的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语文的老大难,整个八年级学生的作文确能算是佳作的寥寥无几,让人心理真不是滋味。今后的语文教学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你告诉学生了,他们就会掌握。

3、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 “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用好教材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4、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四、命题建议

总之,本次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命题是非常成功的,不少材料较新,测试内容遵循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和基本理念,在一份语文试卷中力图体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会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的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成效。这份命题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重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提高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一

一、命题指导思想

1、试题体现期末考试性质,所考查的内容是以今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主,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期末考试体现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考查兼顾课内外,从多角度、多侧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积累水平。

4、突出对阅读能力的考查。

5、为了全面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应注重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积累巩固(45分) ②理解鉴赏(25分) ③创作表达(40分)

2、试卷评价

(1)关于试卷命题科学性分析

试卷在命题的科学性方面比较符合要求,知识点、能力点符合要求。各小题设计合理,答案较明确。

在题目内容的编排上,紧扣课本,知识点覆盖面广,课内外结合、基础与能力结合、传统题与创新题结合,也设计有一些开放性题目,很好体现新课标精神。

(2)关于命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分析

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包括了听说能力和语言积累与运用两部分,知识覆盖面较广,考查的知识包括正确辨别读音、听读古诗正确书写汉字、分析语病、根据情景说话、默写名句、填写名著、词语积累与运用等。阅读能力部分考查的2个文段有1个选自课内,1个选自课外,做到各类文体兼顾,这部分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筛选信息、了解写作特点、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了1个课内文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以及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作文属于话题性质及命题的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提示,以“往事”为作文的内容范围进行写作,写作提示较为清晰,内容范围放得较宽,对学生束缚不大,在文体上较适宜写记叙文,能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能较好地考出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

(3)试题的特点

难度一般:

从卷面,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1)学生对名著导读这一块学得不够扎实,丢分较多。

2)学生对课本内容不够熟悉,基础欠扎实。如阅读的第一个文段,学生对两处彩虹的含义把握不好,丢分较多,课内文段内容学生不太熟悉。

3)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较差,把握某一段落的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文段阅读2,学生总的失分严重的原因。

4)学生对开放性试题把握能力有待加强。

5)学生的写作还不够切合题意。文章往往是生搬硬套,更缺乏真情实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上。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较为肤浅,不会深入挖掘生活素材,不会抓住一点拓展开去。语言较为苍白,病句不少。

三、教学建议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结合考试的经验和教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备课组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科的学习,教师的引导起到较大的作用。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又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取得。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备课上多钻研。

2、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有许多知识可以自己去学习,有时会胜过老师的教取得较好的效果。

3、课堂仍要加大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力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一讲到底”的做法,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探究、钻研问题。

4、引导学生多积累。背诵一些名篇名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5、引导学生作好课外阅读,增长学生的阅读面,并注意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不脱离实际。

6、加强学生写的训练。平时抓好作文的写作,注重学生审题的训练,以及语言的精练等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命题的基本情况(题量、难度、区分度、科学性及创新性等)

本次试卷试题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从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的运用,既没有超出教学的范围,又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各个层面的能力,同时也注重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突破了以往命题的模式,很科学。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偏大,差不多在0.5到0.6之间。题量有点大,中等偏下的学生做不完,确切地说是没有思考的时间了。区分度大于0.4,起到很好地区分作用。试题立意新颖,很具创新性。本次命题给人的感觉 是耳目一新。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或优点(举例说明、分析)

本次命题体现了稳与新的特点,稳中有变,新中有奇。

稳:还是像往常一样,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作文命题符合课标要求。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的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选段内容是课内散文诗《蔚蓝的王国》,是学生熟悉的课文。考查了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在田字格里用楷书写出相应汉字能让学生继续重视写字这个基本功。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考查是以前没有的,但迎合了14年中考的选择题。改变了学生只读内容不重视作者的习惯。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由10分调到13分,古诗文默写重点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同时也兼顾了课文的背诵与默写。?

新:命题中第(四)题阅读《“海岛”生活》,完成16-20题。是融阅读理解与名著阅读为一体的一个新题型,既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最基本情况,又考查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如:第18、19题是了解学生名著阅读的基本情况,17、20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选材既属于课外,又暗合了注重学生名著阅读这个重点。真是一箭多雕 。文言文除了以前考查的内容,除了从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还从实际运用这方面设题。如11题,用文言句式,将“屠夫虽然身处险境,但他灵活机智,凭勇气和智谋杀死了狼,最终化险为夷。”的意思表达出来。综合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的同时还让学生体验写文言文的乐趣,也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趣味性。

?

三、命题的主要不足或问题(举例说明、分析)

第2题,诗文背诵默写可再增加点理解性默写。另外,题目的要求不对,里面有古诗文,也有现代文的默写。不能统称为“写出相应的诗文内容或作家作品。”

作文题目是《我喜爱的一本书》,七年级的学生生活体验少,很难唤起他们与书的共鸣。审题没有障碍,内容上就有些偏颇了。大部分学生就写成读后感了,极少能写出所读的书给自己精神带来的富足,在生活给予自己的支持与帮助。

四、典型情况分析(举例说明、分析)

整个命题注重了学生课内外阅读方面能力的考查,如独立分析、理解、感悟、概括、语言运用等。如第1、3是积累与运用;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课内阅读,一篇名著阅读直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还有作文也是与阅读有关的,是语言运用。

五、对本学科命题的意见或建议

理解感悟题内容可再丰富一些;基础年级作文可再给些写作提示。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三

本次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为晋城市统一考试试题,满分为100分,现就本次语文试卷的特点、学生的成绩统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今后的整改措施做以下分析和总结。

一、学生成绩反馈:

本次考试共有226名学生参加,最高分为89分,最低分为16分,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扣紧课本内容进行命题。

2、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命题,以平平实实的方式考察基础知识,(如这次用课文原句填空,多数为机械记忆没有理解记忆,降低了默写的难度,)以综合性学习方式考察基本技能,并且让学生在答卷中更多地体现思维分析的过程。

3、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第一大项的基础知识就是很好的体现。

4、贴近学生生活,发挥育人功能,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试题的设计、作文题目都在充分体现这一点。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某些最基础的字词文学常识却掌握得不扎实,如“静谧”的“谧”,有将近1/3的同学写成了“秘”。(2)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第4小题为综合性学习试题,要求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有的学生所答非所问,导致等分。(3)丢题落题;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

2、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准确理解,准确表达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较多。尤其是最后一篇阅读13分,年级失分平均仅在5分左右。

3、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行文上都存在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事件过程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整个年级34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4、书写这一块,大部分学生书写马马虎虎,字迹潦草。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素养、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四、整改措施和打算:

1、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3、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4、要强化作文基本功训练。作文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5、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一帮一。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语文版含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省悟(xǐng) 狭隘(yì) 丘壑(hè) 殚精竭虑(dān)

B.孤僻(pì) 殉职(xùn) 执拗(ào) 黯然失色(àn)

C.斑斓(lán) 桑梓(zǐ) 阿谀(yú) 苦心孤诣(yì)

D.伫立(chù) 蓓蕾(bèi) 角色(jué) 重峦叠嶂(zhà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融融泄泄 络泽不绝 刁奸猥鄙 引吭高歌

B.争妍斗燕 奋袖出臂 鲜为人知 忍俊不禁

C.庞然大物 三眼一板 黔驴技穷 命运蹇劣

D.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空空如也 游哉游哉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大约7倍左右。

B.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入夏时节,郁郁葱葱的花木间,彩蝶三五成群,用它们的翩翩舞姿展示生命之美。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目前,梁河县正采取措施保护这株古茶树

②使古茶树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③近日,梁河县大厂乡荷花村发现一株野生过渡型古茶树

④近年来,梁河县对辖区内的古茶树建档挂牌,进行有效保护,并开展古茶树产品研发

⑤经初步计算,该株古茶树径围这4.41米,直径140厘米,树龄约1500年,或为省内已发现的单株最大、树龄最久的野生过渡型古茶树

A.④②①⑤③ B.③④①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④⑤②①③

6.下列关于文学作 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的小说,塑造了闰土、孔乙己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至今仍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B.“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不用韵,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C.高尔基的《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了作 者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感情基调严肃低沉,但通过“阿廖沙”的眼光描述出来,作品又不乏天真浪漫的色彩。

D.《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出自其中。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⑴《雁门太守行》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

⑵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

⑷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 。

⑸《陋室铭》一文中写出了陋室的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

。”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含8-11题,共10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9题。(5分)

“半瓶水”的浪费,身边屡见不鲜,一瓶矿泉水花不了多少钱,不喝完似乎用不着斤斤计较,但在全国范围一算,浪费就极为惊人。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城市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一方面是水资源缺乏,一方面则是“半瓶水”浪费严重,这暴露出节水方面的短板。

8.篮球赛结束后,看到小明把喝剩的半瓶矿泉水放在球场边准备离开,你会对他说什么?(2分)

9.学校针对“半瓶水”的浪费现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照示例,再为这一活动设计三个方案。(3分)

示例:组织“半瓶水”浪费现象调查活动

   (二)名著阅读(3分)

10、【书海行舟】三年时光,你曾无数次在书海中徜徉,书本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那些

震撼心灵的语句......让你记忆犹新。下面是李阳同学的“读书笔记”的一部分,请你将其空白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3分)

摘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摘自《 》, 作者是:____________ ,

作品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汉字书写。(2分)

11.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碧水 剔透 晶莹 清澈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雁门太守行(4分)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赏析该诗,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B.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C.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D.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

13.“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2分)

答: (二)(二)《爱莲说》(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文段选自《 》,作者 ,是我国_____(朝代)著名_______家。(2分)

15.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爱者甚蕃(值得) C.陶后鲜有闻(新鲜)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D.亭亭净植(竖立)

16.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2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 而( )

⑵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 ) 甚(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

18.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三)手机确定你的位置(10分)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型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 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9.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2分)

20.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1分)

21.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22.选文第⑥一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2分)

答:

23.选文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3分)

答:

(四)温暖心窝的话语(14分)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24.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3分)

答:

25.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答:

26.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答:

27.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4分)

答:

四、作文实践(50分)

28. 请以“我有一个 ”为题,写一篇作文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2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