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5U文学网 > 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哪些,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哪些,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 admin

简述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

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

(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

(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

(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

(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

不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书法艺术具有线条美的审美特征

对于书法来说,线条是构成书法重要基础,是书写者表达自身情感的载体。书法中的线条具有粗细结合、虚实结合的特点。线条粗细主要是由创作者的力度进行掌控,对他们的书写技巧具有较高要求,如果书写者的粗细搭配不均衡,会导致整个汉字出现失衡的情况,影响了线条的审美。虚实结合对书写者的写作方式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书写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全部都是实体字,则需要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起笔和落笔的技巧,防止在起笔和落笔的过程中,出现墨汁堆积的情况,影响了汉字的美感。但是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创作者在写字的过程中,要想彰显出线条美,就要时刻控制自身的写字节奏, 避免写字速度过快,导致笔画搭配不够合理,防止写字速度过慢,使得笔墨的厚度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在书法艺术中,书写者的写作力度以及写作技巧对线条美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二、书法艺术具有结构美的审美特征

结构美就是书写者在写字之前,根据纸张的大小,结合汉字的偏旁结构进行设计,在书写的过程中,通过参差、匀称、黑白、连贯、飞动等进行有序搭配,形成汉字的结构。其中的参差就是通过不同的笔画顺序,有序衔接汉字中的各个部分结构;匀称则要求书写者在写字的过程中,根据汉字的结构控制好自己的力度,防止出现侧重点偏移的情况,影响了汉字的整体美感;黑白就是书写者在进行写字时,规划汉字线条的粗细和大小,合理安排汉字的占地面积,通过黑白的有序搭配,提升汉字的结构美特征;连贯就是汉字的笔画、顺序相互之间应该有序协调和衔接,避免在创作的过程中,由于笔画分配不合理,出现汉字顺序拥挤或者分散的情况,影响了汉字的结构美;飞动就是以汉字的外在形象为评判标准,通过上下左右的结构,利用黑白搭配,展现汉字或静或动的艺术美,促使欣赏者在观看汉字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心境分析汉字的结构美。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特征都有所不同,所以写字者的结构搭配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主要是根据写字人的心情以及审美角度进行创作,通过结构传达自身的中心思想。

三、书法艺术具有章法美的审美特征

章法美主要是由汉字的笔画、顺序以及字里行间的间距组成,它的体现方式就是根据不同汉字的结构进行展示,这样的审美特征对写字者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创作者在写字之前,要想提升汉字的章法美,需要熟练掌握书法的写字技巧,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性和情感进行设计

只要不是以上这些都是可以的

浅议中国书法的艺术语言与审美特征

一、汉字美与书法美

书法艺术创作是以汉字为依托,对汉字这一语言符号进行艺术表现和表情达意。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素材,可以说,汉字是书法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书法又是汉字传播和保存的有效载体。因此,书法的美和汉字的美既有联系,也有不同之处。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意境美是中国书法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刘熙载《艺概》有云:“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刘熙载认为基本的点和线构成了汉字,即“象”,而书法则是借助这种“象”,表现其“意”。写字偏重于实用性,书法则是偏重于艺术性。

三、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中国文字的结构及点画书写的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主要内容,书法家笔下的线条组合所形成的艺术美充分表现出了运动的气势与力量,平衡、匀称的结构,错落有致、虚实相成的章法等都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体现。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哪些

主要就是平衡,也是中庸的体现。比如前一个字是左倒,那么下一个字就是西歪。

书法艺术有哪些审美特征

中国的书法文化历史悠久,书法是汉字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毛笔在以写为主的文字系统中扮演主角。书法的线条和不同类型的字体结构是书法艺术的主要元素,亦是书法艺术美的主要体现。

一、书法艺术的线条美

线条是书法构成的主要元素与基础,是书法形成的重要媒介.亦是作者传情达意,流露情感气质的载体。汉代的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与里程碑,其中以汉隶所体现的解放线路最为典型。线条可以说是作者与欣赏者之间沟通的桥梁。线条是书法作者生命的特征体现,在我国书法艺术中,书法线条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力量感

书法中所体现的力量感是一种巧力。作者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适当调整掌、指、腕、臂的力度大小,将作者的心情、思表达得淋漓尽致。笔力是中国书法的主要特征之一,典型的代表是唐代中期书法家颜真卿,其代表作主要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在这些作品中看似清秀飘逸的书法中蕴含着苍劲有力、铁骨松风的力量感,其笔法精湛,结构严谨,可谓入木三分。

(二)立体感

书法作为平面的艺术形式,立体感仍然是其不可缺少的,如果仅仅是单纯的线条,则会单薄乏味,缺乏意蕴。融入立体感的书法体现的是沉着、浑厚的并能让人感受到线条中蕴藏的作者的丰富情感。立体感也可以说是一种骨感美,是作者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抽象地经过提炼的空间。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作品的不同,再加上作者的观念思想认识的不同,从而使立体感的表现形式亦有所不同。

立体感也可以说是一种骨感美。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与颜真卿有着“颜筋柳骨”之美誉。在书法艺术节有着“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其书法作品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柳公权的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在书法艺术中中锋技巧是绝对的。而侧锋技巧是相对的,从书法美的角度来看,其需要与中锋相互融合、交叉,从而突出书法作品的线条美。

(三)节奏感

书法作品的结构感是其活力的具体体现,书法作品生命力的展示。书法的节奏感是通过对比展示、体现的。具体的比如:空间结构,空白结构,即空白大小、形状之比。用笔起伏节奏,即墨迹的粗细、方圆,都是节奏感的具体体现。

与力量感与立体感相比,节奏感的原则相对比较简单。根据其力度和线条的厚度,欣赏者可以从一个起点出发,从字的整体上对其作出深层次的描述。立体感、力量感与节奏感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线条美的所有特征。而且在线条美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中,在书法的运笔技巧方面,亦蕴含了全部的空间内容。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结构美

书法艺术的结构美是指毛笔字的结构体现出现实中各种事物形体结构美的问题。尽管古代的象形文字如今早已不存在,但其是中华民族汉字发展、形成的必经阶段,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仍然具有造型的意义。平正、匀称、参差、连贯、飞动等多反面的有机融合与交叉、渗透,构建了字的结构之美,是其不可缺失的基本元素。

平正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会给人一种稳定、心情舒适的感觉。书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最终是由现实的生活所决定,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人的审美观念与意识形态。书法艺术与人的一般审美观念相一致,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们的审美观念具有共识:在中国人眼中整齐统一是美的重要体现,参差不齐则显得较为凌乱,不具有美感,会严重影响到欣赏者的心情。

匀称是书法艺术的另一重要元素。即在字体的笔画之间,各部分组合所形成的舒适感与整齐感、匀称之美。总体而言,字的匀称只须注意实线的疏密长短适当便能达到,但书法家还常从无实线的白处着眼来使黑白得宜,虚实相成。篆书是书法艺术匀称美的典型体现,其讲究黑白相间,分布均匀得当。

参差之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一种参差之美,不同角度产生的落差层次美。山峰的绵延起伏,层层翻滚的波浪,树木的高低,都表现出的是一种参差之美。在书法艺术之中,注重结字、布白的参差错落之美。书法的平正、匀称之美与参差之美看似存在冲突之处,但这是两种原则的分别体现,平正、匀称主要是对结字的原则要求,是常与法,参差落差是根据字体各部分的特点,进行有机融合,是灵活奇巧之美。书法不可以千篇一律,只讲究常与法,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将常态与参差之美巧妙结合可以时书法显的丰富多彩,真正体现书法艺术之美。

连贯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笔画与笔画之间,各个结构部分之间都应相互协调、衔接。使得字的各个部分避免分析,使其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对连贯所造成的书法魅力作了这样的表述:“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

飞动是赋予书法活泼形象的方式之一。一方面其可以呈现出静态之美,另一方面其还可以彰显动态之美,使得书法具有生命力,让欣赏者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书法艺术的动态美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书法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当欣赏着欣赏书法作品时,感受到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上下,左右结构的笔画搭配都是协调有序,尽显和谐之美。书法中体现的结构美不仅仅是指要全部统一格式。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其中没有孤立的线条和结构,一切都是浑然天成,各个结构,各种艺术美的有机结合,在书法的线条美中体现出了精神、情感的价值所在。两者相互依存,统一于书法艺术之中,是书法艺术的两个主要要素,作者用线条的粗细、方圆、曲直、刚柔等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中国书法艺术的章法美

书法的章法是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段落与篇幅之间的结构问题。其所体现的是书法章法的相互对称,相互照应,好像一首旋律悠扬,动人心弦的乐曲。章法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体势上的起承转合,虚实方面的相辅相成,错落有致。一副充满作者心血的书法作品,在完美章法的表露思想与情感,如此一来会是书法作品充满生命力,使得力量感、立体感、节奏感有机融合,呈现出书法艺术真正的魅力。

体势上的起承转合,浑然天成,其是一种字与字、行与行间、段与段以及篇幅之间的和谐与整体性。虚实方面的相辅相成。书法字体的线条变化曲折,有笔墨之处即为实,虚指字的各部分之间之空白处。虚实相成的章法,是作者根据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所传达的意境,以及作者的书写风格临时制宜,一气呵成的。作者用眼、手、心灵三者的有机融合来实现黑白的和谐布局,黑的部分呈现出“金刀之割净”之美,使的白色部分达到“玉尺之量齐”之美。同时,书法作品的题识、题款字体的变化,以及其在作品中的位置和整个书法篇幅构建和谐之美,是章法美的重要体现。

错落有致,尽显参差变化之美。其是一种在平正、匀称之美之中的奇趣、变化美,于变易中求和谐的章法。主要表现在:字与字之间产生错位,字的中轴线有时与行的中线重合。虽然看似这些不同角度的变化会产生不整齐,不均衡的之处,但具有较深功底的作者会用线条、章法技巧来补足,使得整个作品在在变化中造成美感。唐代怀素是错落有致,尽显参差变化之美的著名书法家之一。

四、中国书法艺术的意境美

绘画、书法、诗词作品其本身早已不仅仅是一幅幅单纯的图画与文字,这些作品已上升为一件艺术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是其内心世界的展现,其所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美。作品的神采、精神是意境美的具体体现。宋代的黄庭坚曾云:“观之入神”。彰显意境美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某种特殊的气质与精神,每个字的线条与结构的巧妙融合,创造了作品的和谐意境之美。宋代的书法家注重笔墨意态,强调字中有笔,妙用侧锋,勾勒出不同寻常的线条之美强调书法作品的生动气韵,善于用变化多样的线条来展现自己的审美趣味,传递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

书法家们在追究意境美的同时强调章法,其意境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采。是书法作品中的生动、灵气之处,是其个性的具体体现,是外观的形。在书法理论中,神作为形的对立面,是非常清晰、不可含混的。神采是意境、情感的表现形式,是作者的个性、思想情感、精神风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其个性美的作品中的成功体现。

诗情。诗情画意往往是古人书画家所追究的一种境界,同时也是一幅书画作品成功的主要表现形式。将诗的意境、韵味融人到书法中,会使书法更具有韵趣,产生别样的意境美。王羲之的书法以萧散简远、淡雅柔逸的魏晋风度而流芳百世,其主要原因是其将诗的优美意境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使得书法作品产生别样的魅力。

书法艺术有哪些审美特征?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

“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向。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220185